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概述论文_王浩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概述论文_王浩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三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房屋建筑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广泛运用,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做好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质量

引言

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房屋建筑的类型不同,样式丰富,因此在地基基础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也存在很大差异。地基和基础工程由于比较隐蔽,不如建筑安装装修工程那样直观,因此,一旦工程竣工,对于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很难检查出来。

1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1复杂性

中国幅员广阔,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此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分布;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1.2多发性

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1.3潜在性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1.4严重性

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是最为重要和最为特殊的,因此,如果是在工程完工以后才发展房屋地基有问题时,是根本没有补救办法进行处理的,而由地基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不管是因为勘察问题还是施工问题,只要地基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房屋失去稳定性,影响整个工程最后的工程质量,严重的甚至需要推到重新建造,给财力上和人力上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1.5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①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②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2 地基的处理方法

2.1密实法

①碾压夯实法:对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进行碾压或夯实。此法影响深度约为200毫米,仅适于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层夯实。

②重锤夯实法:利用起重机械提起重锤,反复夯打,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2米。此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对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杂填土地基的处理。

③机械碾压法: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机及其他压实机械压实松散土层。碾压效果取决于被压土层的含水量和压实机械的能量。对于杂填土地基常用8~12吨的平碾或13~16吨的羊足碾,逐层填土,逐层碾压。

④振动压实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振动压实效果取决于振动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动时间等因素。用此法处理以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

⑤强夯法:利用重量为8~40吨的重锤从6~4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经过强夯的地基承载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影响深度在10米以上。此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砂、黄土、杂填土和含粉砂的粘性土等。施工时噪声与振动较大。

⑥堆载预压法:在堆积荷载作用下,使饱和软土层排水固结,提高抗剪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⑦砂井堆载预压法:在软土层中按一定距离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载预压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此外,还有挤密砂桩法和振动水冲桩法等。

2.2换土法

当地基持力层软弱,密集法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时,可采用换土垫层的办法处理土层。此法是先将基础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层夯实,便成为承载能力较高的垫层。

2.3加固法

①化学加固法:通过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学溶液或胶结剂进入土层,使土粒胶结。所用浆液主要有:高标号硅酸盐水泥和速凝剂配制成的水泥浆液;以水玻璃为主加氯化钙配制成的水玻璃浆液;以丙烯酸氨为主的浆液;以重铬酸盐木质素浆等纸浆液为主的浆液。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水泥浆液;纸浆液虽加固效果较好,但有毒,会污染地下水。

②高压旋喷法:利用喷射化学浆液与土粒混合搅拌处理地基。目前多使用水泥浆液。为防止浆液流失,常加入三乙醇胺和氯化钙等速凝剂。此法还可用于建筑物地基的补强。

③硅化加固法:此法是在渗透性较强的土层,利用一定的压力,把浆液通过下端带孔的管子注入土中,使土粒胶结起来。其加固效果同所用的化学溶液浓度、土壤渗透性和注液压力有关。对于渗透系数每分钟小于10-6米的粘性土,压力注入的硅酸钠溶液要依靠电渗作用,才能进入土层空隙,这种方法称为电硅化法。此法加固作用快,工期短,还可用来制止流砂、堵塞泉眼,也可用于加固已建工程。

3 提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3.1优化地基的选址

地基作为一项建筑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承载整个建筑物体的重大责任。如果地基的荷载超过了地基本身所具备的承载能力,那么,在挑选地基地址的时候,就可以选择独立的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达不到需求,属于软土层地基,那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全面加固。

3.2地基基础的施工措施和施工技术

如果地基自身的结构是由淤泥组合而成的,并且是逐层降低的话,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将地基的淤泥搅拌。在挑选地基处理方案时,应当综合地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同时注重对地基的不适应性能力要求,在确定好了地基的处理方案以后,在每一个处理环节的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且进行必要的实验检验。在地基处理完以后,需要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严格恪守各项建设指标,在进行基面上层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当前的处理地基的方法中,非常的多,具体选择哪一种处理方法更加适合,需要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挑选处理方案时,需要重点注意地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的地质结构,分析建筑在建成后所需要的承载能力的,如果是处于地震带上,那么还需要考虑到抗震等问题,进而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处理方案。在施工以前,为了满足沉降和地基的相关要求,可以采取人工处基或者桩基等措施,在这和两种方式中,第二种的建设资金和难度要稍微高一些,因此大多选择第一种。在选择每一种方案时,都需要对其自身所存在的利与弊进行评判,保证选择的是最优的方案。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设房屋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房屋在建成后的综合质量达标,需要高度重视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进行全面考虑,根据地质结构,挑选出最佳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地基处理方案,同时做好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检查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成的房屋质量合格,进而保障房屋在投入使用以后的安全性,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学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80-81.

[2]路培强,王光辉.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河南科技,2013,24:131.

论文作者:王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概述论文_王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