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论文_吴俊雄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尼莫地平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头痛、意识模糊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更早,出血吸收时间更短,各指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再出血率和脑血管痉挛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再出血率以及脑血管痉挛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尼莫地平

脑脊液精华是临床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规疗法,其目的在于规避或减少脑血管痉挛风险事件,但患者难以耐受,而且对临床医师要求比较严格,因而应用受限[1]。基于此,本文以随机对照的方式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5.5±4.1)岁;Hunt-Hess分级如下:10例I级,14例II级,24例III级,4例IV级。入组对象病情均与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2]相符,并由CT检查确诊病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6例,两组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包括20%甘露醇静滴控制颅内压、严格卧床静养、抗感染、保护脑神经等对症支持疗法;实验组开展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尼莫地平泵注治疗,用药量为20mg/d,泵注速度维持在1~2mg/h,泵注尼莫地平治疗2周后调整为口服治疗,给药量为30mg/次,每天4次,疗程3周。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头痛、意识模糊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出血吸收时间,并对比出血率与脑血管痉挛率,参照文献[3]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时判定组内或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与出血吸收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头痛、意识模糊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更早,出血吸收时间更短,各指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与出血吸收时间对比(x±s,d)

2.3 两组再出血率与脑血管痉挛率对比

对照组中7例再出血,占比26.9%;6例脑血管痉挛,占比23.1%。实验组中1例再出血,占比3.9%;未见脑血管痉挛病例。两组再出血率和脑血管痉挛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6.783、P=0.025、0.011)。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1~2周后有较大几率出现脑血管痉挛,本病易导致缺血性脑损伤、脑梗死以及脑血管狭窄等相关并发症。临床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颅内动脉受压或者牵拉,从而刺激下丘脑神经介质释放,导致交感神经张力发生改变,最终引起脑血管痉挛[4]。以往临床多选择6-氨基乙酸或者甘露醇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对患者症状有一定改善,但再出血率偏高,导致常规用药疗效不佳。本次研究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头痛、意识模糊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更早,出血吸收时间更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提示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实验组再出血率与脑血管痉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尼莫地平有助于降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率以及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是一种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具有较高的亲脂性,短时间内可穿透血脑屏障,与中枢神经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作用于脑血管组织以及神经细胞病变区域,有效改善缺血半暗带代谢功能以及微小侧支循环血运状况,抑制血管平滑肌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Ca2+内流,达到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效果。除此之外,尼莫地平还可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能力,减少血小板积聚,降低血粘度,改善血管阻力,加快动脉流速,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再出血率以及脑血管痉挛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莫士田.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178-180.

[2]凌孟晖,梁恩.比较红景天苷与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06):691-693.

[3]徐敬轩,栾新平.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28例[J].中国药业,2016,25(03):121-123.

[4]曹辉,蒋正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5,17(02):202-205.

论文作者:吴俊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  ;  ;  ;  ;  ;  ;  ;  

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论文_吴俊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