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效果观察论文_易琳琳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湖南醴陵 412200

【摘 要】目的:研究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对2017年10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住院患儿120例进行分组,实验组6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对照组60例仅接受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医嘱接受率。结果:实验组对医嘱的接受率为93.33%,比对照组的73.33%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法对住院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对医嘱的接受率,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医嘱接受率;小儿护理;重要性

在医疗服务当中,沟通必不可少,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够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心理需求,并能针对患者诊疗期间遇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提高遵医率[1]。但对于小儿这类特殊群体来说,由于其语言沟通能力比较弱,无法将心中的想法较为准确且清楚地表达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为此,临床有必要采取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对患儿进行干预。现代研究表明,肢体语言沟通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抚触与眼神交流等方式完成日常护理工作,以有效提升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发生风险[2]。本文以120例住院患儿(接诊于2017年10月-2019年1月)为对象,旨在探讨小儿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住院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60)。当中,实验组有男性33例和女性27例,年龄介于1-11岁之间,平均(6.27±1.59)岁;对照组有男性32例和女性28例,年龄介于1-12岁之间,平均(6.59±1.73)岁。患儿病历信息完整。研究在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与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开展,比较两组的年龄和就诊时间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都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干预,内容有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病情观察和疾病知识宣教等,实验组加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法,详细如下:(1)肢体语言沟通的原则为确保工作的快、稳、轻、准,切勿用过大的动作对患儿进行刺激,以免引起患儿的抵触心理。在和患儿进行沟通时,要面带微笑,保持和蔼的态度,利用亲切的语言。采取轻拍肩膀、抚摸头部与握手等方式和患儿接触,以有效增进护患间的关系,让患儿能够更加信赖医护人员。(2)注意观察患儿面部表情和声音变化,尽量选择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关心、鼓励患儿,并采取为患儿讲故事、播放动画片亦或者是陪患儿玩耍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以帮助其缓解害怕与紧张等不良情绪。护士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确保行为举止得体,着装规范,语气温和,以免给患儿造成不适感。护理期间,需和患儿有眼神上的交流,要保持热情的态度。

1.3 评价指标[3]

以下述标准作为参考评估两组对医嘱的接受情况。(1)完全接受,能接受医嘱,且能主动配合治疗,不畏惧打针和吃药。(2)部分接受,能接受部分医嘱,可在护士与家属的鼓励下配合完成治疗。(3)部分抵触,不能配合接受治疗,易哭闹,但通过护士和家属的鼓励依旧能够配合完成治疗。(4)完全底部,于护士和家属的鼓励下依旧不能配合完成治疗,使得治疗终止。计算医嘱接受率按照如下公式进行:[(完全接受+部分接受)/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对医嘱的接受率为93.33%,比对照组的73.33%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医嘱接受率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论

现阶段,肢体语言沟通,即姿语,在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4]。对于幼儿来说,其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加之手术疾病、陌生环境与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幼儿比较容易产生恐惧与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治疗依从性,不利于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患儿不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甚至出现哭闹的行为,容易加重家属的焦虑程度,使得护患纠纷频发,既耽误了患儿病情的治疗,又损害了医院的名誉。故,临床有必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措施来对患儿进行干预,以尽可能的帮助其缓解不良心理,提高遵医率。

多项研究表明,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积极采取温柔体贴、灵活与亲切的方式与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可将真实、准确的信息及时传达给患儿及其家属,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消除患儿的抵触情绪,同时还能获得家属的积极配合,确保临床诊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5]。此研究中,实验组对医嘱的接受率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法对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对医嘱的接受率。为此,临床可将肢体语言沟通法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让患儿在治疗期间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且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选择肢体语言沟通法,并将之合理运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可取得比常规护理更为显著的成效,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伟宁.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65,73.

[2]莫晓蓝.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27):141.

[3]陈利莉.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浅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4):568-568.

[4]王兰春.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11):77-78.

[5]王小梅,陈芳,李莉等.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3):379-380.

论文作者:易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效果观察论文_易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