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癌及其浸润转移的MRI、MRCP表现分析论文_刘元

原发性胆囊癌及其浸润转移的MRI、MRCP表现分析论文_刘元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胆囊癌及其浸润转移的MRI、MRCP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6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全部入选患者均对其进行MRI(核磁共振)检查诊断,同时对患者实施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MRI及MRCP影像表现特征,并对两种检查对于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评价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检查均完成后显示,56 例中肿块型患者的MRI表现主要为胆囊区存有不规则肿块,且胆囊基本被充填,MRCP表现主要为胆囊不显影;厚壁型患者的MRI表现主要为胆囊壁存有不规则增厚,且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MRCP表现主要为胆囊形态不规则;结节型患者MRI表现主要为胆囊壁结节肿块向腔内突出,边界比较清晰,MRCP表现主要为胆囊形态不规则,且伴有充盈缺损;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对于患者临床分型及其浸润转移情况的诊断符合率均比较高。结论:原发性胆囊癌采用MRI与MRCP联合检查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浸润转移;MRI;MRCP

原发性胆囊癌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中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患者在发病早期通常不会出现明显、典型的症状,常常将其忽略[1],而导致大部分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治疗预后情况均十分差,因此在患者发病早期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治尤为重要。为了将其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提高,本文就对原发性胆囊癌及其浸润转移的MRI、MRCP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共选取56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检查被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在45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8±5.34)岁;患者的病程时间在10个月至4年之间,平均为(1.73±0.59)年;其中29例患者为肿块型、18例患者为厚壁型、9例患者为腔内结节型;且有26患者伴有肝脏浸润,14例患者伴有肝脏转移、9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消瘦及黄疸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全部入选患者均对其进行MRI检查诊断,同时对患者实施MRCP检查,其中患者的MRI检查均采用1.5T 磁共振成像仪(西门子MAGNETOM symphony 型),线圈选用八通道相控表面线圈;患者检查中均采取仰卧体位,先对其上腹部进行常规平扫,再实施增强扫描;其中扫描参数:T1WI选取屏气双回波扰相梯度回波,其中TR设置为190ms,TE设置为4.7ms;T2WI选取呼吸触发脂肪抑制快速恢复自旋回波,分别为inphase(同相位)TR设置为6666.7ms,TE设置为93.4ms与opposed phase(反相位)TR设置为190ms,TE设置为2.4ms;增强扫描中主要是通过LAVA(肝脏容积快速三维成像)对患者门脉期、动脉期与延迟期的图像进行获取,再将获取图像传至相关工作站进行重建处理。所有患者检查完成后,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进行阅片分析。观察分析患者的MRI及MRCP影像表现特征,并对两种检查对于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评价分析

2结果

2.1患者的检查诊断情况

全部患者的检查均完成后,56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的MRI与MRCP联合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合,其诊断准确性为89.29%;对于肝脏浸润的诊断准确性为80.77%(21/26),对于肝脏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78.57%(11/14)、对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77.78%(7/9)。

2.2患者的MRI与MRCP分析

全部患者的检查均完成后,对患者的MRI与MRCP影像表现分析显示:肿块型患者的MRI表现主要为胆囊区存有不规则肿块,且胆囊基本被充填,增强扫描显示存有程度不一的强化,其中T1WI序列表现为低信号,T2WI序列表现为高信号,MRCP表现主要为胆囊不显影;厚壁型患者的MRI表现主要为胆囊壁存有不规则增厚,胆囊增大或者正常,且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MRCP表现主要为胆囊形态不规则;腔内结节型患者MRI表现主要为胆囊壁结节肿块向腔内突出,边界比较清晰,而基底或宽或窄,增强扫描显示在早期结节状软组织存有明显的强化,MRCP表现主要为胆囊形态不规则,且伴有充盈缺损;存有肝脏浸润的患者,其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胆囊边界比较模糊,且其周边肝脏表现为T1WI与T2WI不规则长信号影;存有肝脏转移的患者,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肝脏边界模糊,且其各叶存有结节状或者斑片状的T1WI与T2WI长信号影;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局部胰腺的边界模糊,且信号表现异常。

3讨论

原发性胆囊癌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通常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比较好发,且其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有相关临床调查显示,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大约在0.6%至3%之间[3],而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饮食习惯不断变化及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发病率也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4]。目前,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但大部分临床研究均表现其患者发病与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等病症密切相关[5]。其患者在发病早期给予及时的诊治,患者的5年生存率通常高达100.00%,而因其患者发病早期不具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往往发展其中晚期才发现诊治,其5年生存率仅为19%左右[6]。因此,在患者发病早期给予准确的诊治尤为重要。

MRI为一种操作便捷、无创的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MRI检查技术不断的进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在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诊断中应用MRI检查,通常能够将其胆囊及胆囊壁的软组织信号清晰的显示出来,而为患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MRCP检查通常能够将患者胆管的狭窄及受压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对胆胰管汇合有无异常进行判定,从而对患者做出相应的诊断[7]。本研究中给予患者MRI与MRCP联合检查诊断显示,56例患者的原发性胆囊癌诊断准确性为89.29%,且对于患者浸润转移情况的诊断准确性也比较高,获取了良好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原发性胆囊癌采用MRI与MRCP联合检查诊断,对于患者病灶分型及有无浸润转移情况的诊断准确性均比较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小玲,刘起旺,张辉等.MRI、MRCP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8):707-710.

[2]刘金有,高磊,姚煌等.原发性胆囊癌的MRI诊断价值探讨[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15,24(3):25-28.

[3]杨新焕,闫东,袁曙光等.原发性胆囊癌的MRI、MRCP诊断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1):36-39.

[4]唐广山,刘金有,周光礼等.原发性胆囊癌的MRI与B超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1):60-62.

[5]郝金钢,杨菲菲,尚芸芸等.原发性胆囊癌102例MRI诊断价值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2):58-61.

[6]孙莉,胡学军,刘艳等.MSCT、MRI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3,53(4):60-62.

[7]刘金有,唐广山,周光礼等.常规MRI结合MR胰胆管成像诊断原发性胆囊癌[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09(6):463-465.

论文作者:刘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  ;  ;  ;  ;  ;  ;  ;  

原发性胆囊癌及其浸润转移的MRI、MRCP表现分析论文_刘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