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对临床诊治的指导分析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鼻鼽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对临床诊治的指导分析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吕艳 刘桎荣 肖湘滇通讯作者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曲靖 655000

【摘 要】目的:本文通过收集并整理分析有关鼻鼽的古代和现代文献,研究古今医家对于鼻鼽的辨证论治和用药情况后,得出古今辨证论治及用药的一些规律,根据以上规律进行常见证型的临床辨证论治设计,包括针对各常见证型的治法、方药和具体用药设计,可为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鼻鼽;辨证论治;用药规律;临床诊治

一、古今医家在鼻鼽辨证论治方面的对比分析

相同点:①古今医家均认为本病多由于肺、脾、肾三脏之气、阳亏虚,易为风寒异气所犯,而肺气虚,腠理疏松,卫表不固,为其发病学基本环节。②三脏之虚损,又导致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饮停伏于肺窍,常为风寒之邪而诱发。③由于体质之偏胜,风寒郁久化热,或其外感风热,部份病人局部或全身可伴有热象表现,多为肺热。④辨证分型上,多分为肺脾气虚,外感风寒;肾阳亏虚,肺失温煦;肺经伏热,上犯鼻窍,其中肺虚外感风寒证为主要证型。⑤相同的治法是发散风寒;清宣肺热;温阳补肾。⑥常用的治疗药物为甘草、细辛、辛夷花、桂枝、苍耳子、白芷、芍药、附子、桔梗等。苍耳子散为古今医家的常用方。

不同点是:第一,古代医家认为鼻鼽致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寒邪致病,又有寒邪在肺、在脑、在肝经的不同;现代医家多认为外感风寒袭肺而没有别的说法。第二,古代病因有胞痹之说,即认为是小便不通,邪无出路而致病,这在现代文献中没有体现。第三,现代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多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肺脾肾常相兼为病。比如辨证为肺气亏虚证,在治疗上也必会顾及到脾气虚的情况;同样脾气虚证中也有考虑肺气虚的存在,在治疗用药上也有相应体现。另外在治疗中,不管是那个证型,祛风散寒通窍的药物必用。常用治法是补中益气、宣肺通窍、祛风散寒、温阳补肾;较常用的方是玉屏风散和苍耳子散;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是甘草、黄芪、白术、细辛、防风、党参、辛夷花、苍耳子等。古代医家在治疗本病时,虽然病因较为复杂,但从用药可以看出,病机却较为单一,很少为多个病因共同致病。如热邪致病时,只用清泻肺热和宣散肺热的药,对于补益肺脾的药却没有出现;且认为病发初期,不一定伴有肺气虚,治疗上很少使用补益肺气的药;对于脾虚致病的论述也很少,故治疗上健脾的药使用的不多。这些观点可从古代医家治疗鼻鼽的使用药物可以看出。古代医家治疗本病的高频药物有:炙甘草、细辛、干姜、肉桂、辛夷、芍药等,即为温阳散寒和祛外邪的药物使用较多。值得注意的是黄芪的使用频率仅为3次,白术为6次,防风3次,所占用药比率很少,这和现代医家的用药差别很大,因为这几味药都是现代医家治疗鼻鼽的核心用药。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医家认为肺脾气虚并不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二、古今医家在鼻鼽辨证论治方面的总结

在鼻鼽的治疗上,古代医家偏重于驱邪,补虚并不明显;现代医家则既注重补益肺脾肾之虚损又兼顾祛除外邪。也就是说医者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差异,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补益为主还是祛邪为主,这就是古今在治疗上的主要区别。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随着现代社会诊疗水平的进步,对鼻鼽的病因病理也有了新的认识,发现鼻鼽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患者对某些变应原的异常敏感所致。即患者本为过敏性体质,后又感受外邪,两者相合而致病,从标本致病来看,过敏性体质为本,感受外邪为标。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下有的人患病有的人不患病,根本的原因就是发病的人为过敏性体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认识到这点,在治疗上相应的就会考虑到固本的问题,补益肺脾肾的虚损就成为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古代,受到历史原因的限制,医家不可能认识到这些,只能凭主观的观察,发现患者即使是发病时均较少出现全身的虚弱症状,由此推知鼻鼽乃外感所致,而甚少考虑其虚损病机,所以治疗上就以祛除外邪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医者应具有相应的创新精神,与时俱进,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具体来讲就是在面对患者时,应用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思维方式来诊治疾病。一味的固守常规,而不求进步是得不到发展的。对于鼻鼽这个病的辨证施治,我们既要继承前人的成功经验又要接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科学认识,在诊治上互相取长补短,比如现在我们认识到鼻鼽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后,在临床应用时,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医传统辨证论治为基础,再根据患者病情的偏盛偏衰不同来遣方用药;另外还需在中医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的中药,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三、鼻鼽临床治疗思路分析

1.固表实卫,祛风散寒为治疗鼻鼽的基本原则

从鼻鼽的病因病机可以看出,肺卫气虚,不耐风寒异气是鼻鼽发病的中心环节。因此相对应的固表实卫,祛风散寒的方法就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2.在基本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据证遣药处方

本病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肺卫气虚,不耐风寒异气,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固表实卫,祛风散寒。鼻鼽在不同体质和不同人群中病情变化多端,临床治疗时应“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根据患者证情的偏盛偏衰不同来遣药处方。

(1)肺气虚寒-益气固表 加用: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等。

(2)不耐风寒异气-疏风散邪 加用:麻黄、荆芥、防风、桂枝、细辛、辛夷花、蝉蜕、柴胡等。

(3)鼻塞-宣通鼻窍 加用:白芷、苍耳子、辛夷花、蔓荆子、细辛、麻黄、川芎、升麻、细辛、路路通等。

(4)鼻痒、喷嚏-祛风止痒镇嚏 加用:蝉蜕、荆芥、徐长卿、刺蒺藜、地龙、钩藤、僵蚕、五味子、乌梅、稀莶草、全蝎、蜈蚣等。

(5)清涕量多-收敛止涕 加用:诃子、乌梅、五味子、木蝴蝶、石榴皮、益智仁、肉豆蔻等。

(6)阳气亏虚-温阳散寒 加用:附子、桂枝、肉桂、细辛、干姜、台乌、益智仁、菟丝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等。

3.在中医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的药物

现代医学认为鼻鼽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此在治疗时可在中医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的药物。当然,也不能忘记中医辨证论治的总原则,而完全把一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的药物堆在一起组合成方,事实证明这样放弃传统的辨证论治观点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只能是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辨证,采用相应的治法,在该治法的指导下选择一类或几类药物来治疗。在此前提之下,我们就可以在同类药中有目的的选择那些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的药物,使治疗更有针对性,见效更快。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文研究的大量文献资料中各证型所使用到的高频药物,大都具有抗变态反应的功效。

论文作者: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鼻鼽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对临床诊治的指导分析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