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_刘新业

刘新业

(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镇中心卫生院 江苏 连云港 222200)

【摘要】 目的:了解灌云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灌云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灌云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672例,年均发病率53.09/10万。全年发病呈现双峰分布特点,最高峰为4-6月份,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84:1。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幼儿,占发病总数的95.66%,并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1.13%。结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经复杂多样,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加大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卫生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保护易感人群,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描述流行病学;发病率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037-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为了解手足口病在灌云县的流行病学特征,更好地控制手足口病在灌云县的疫情,现对灌云县2009—2013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3年已终审手足口病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灌云县统计局。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 流行特征

自2008年5月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以来,2009—2013年灌云县共报告2672例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为53.09/10万,其中2510例为临床诊断病例,16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2009—2013年间灌云县手足口病出现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2009年,发生615例,发病率60.06/10万,第二次在2012年,发生771例,发病率75.58/10万。2009—2013年灌云县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并且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

2.2 人群分布

2672例病例中,男性为1732例,女性为940例,病例性别比1.84: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最小为2月龄,最大为30岁,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幼儿,共2556例,占发总病例数的95.66%。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共2435例,占总病例的91.13%,学生和其他病例分别为42例和195例,占1.57%和7.30%。

2.3 时间分布

2.3.1年度分布 自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以来,2009年发生615例,发病率60.06/10万;2010年发生304例,发病率30.32/10万;2011年发生641例,发病率59.91/10万;2012年发生771例,发病率75.58/10万;2013年341例,发病率39.58/10万。见图1.

2.3.2季节性分布 从报告的病例看,灌云县手足口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呈现双峰分布特点,最高峰出现在4-6月份,共发生1638例,占总病例的61.30%,之后缓慢下降,10-11份时再次出现上升趋势,共发生病例715例,占总病例的26.76%。见图2

2.4 地区分布

2009-2013年灌云县报告的病例中,以县城所在地伊山镇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131.04/10万,其次侍庄乡和王集乡,年均发病率分别为91.62/10万和81.14/10万,以四队镇发病率最低,年均发病率20.05/10万。

3.讨论

从灌云县手足口病报告的资料显示,灌云县手足口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节性特点,4-6月份为发病的主要高峰,与国内有关报道相符[1-2] ,10-11月出现一次小高峰,可能由于进入秋冬季节,农村收种结束,人口开始聚集,流动性增加有关。有明显的地区性,伊山镇、侍庄乡、王集乡等县城及周边乡镇发病率高,这可能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密集、流动性大、公共场所多、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有关,而偏远且交通不便乡镇发病率低(如四队镇)[3]。发病的年龄特点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幼儿,符合手足口病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的年龄分布特点,男性儿童发病数高于女性,且以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4]。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经复杂多样,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强度,首先卫生机构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的各项规章制度,履行职责和义务,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其次教育机构应开展好健康教育课,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有效预防聚集性病例的发生,再者基层卫生组织应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保护易感人群,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王英,何小周,赵俊伟,等2008-2010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及死亡病例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7):424-426.

[2]张庆东,王伟.扬中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2):48-48.

[3]张春道,营亮.连云港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1):23—25.

[4]孙永红,陈勇,孙传武,余加席.徐州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2):43—44.

论文作者:刘新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  ;  ;  ;  ;  ;  ;  ;  

灌云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_刘新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