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塞病人的伦理问题及心理护理论文_老年脑梗塞病人的伦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老年脑梗塞病人的伦理问题及心理护理论文_老年脑梗塞病人的伦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肖海雄 冯晓薇 陈雪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急诊科 510000)

【摘要】目的 主要探讨老年脑梗塞病人的疾病特点,以及护理中的伦理问题和心理护理。方法 对64例老年脑梗死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伦理要求等方面的护理。结果 64例老年脑梗死病人,20例痊愈,40例好转,4例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护理人员要加强伦理理念的学习与实践,要树立“服务第一,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观念,正确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患者知情权、隐私权,给患者更多的关爱,以诚信服务、规范服务使病人尽快进入角色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时有效的伦理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促进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病人 伦理问题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01-02

因此脑梗塞的治疗不单纯是生存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存质量的问题。脑梗塞病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器官功能老化,再加上脑功能受损、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导致病情严重、病程长、致残率高、护理难度大[1]。如何掌握老年脑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疾病特点及社会相关因素,认清护理中所存在的护理伦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整体护理模式全面落实的今天,显得甚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2012年10月的内科64例老年脑梗死病人,男40例,女24例;年龄55-90岁。其中农民18例,城镇居民46例,大部分起病急有高血压病史。

1.1.1 老年脑梗塞病人的特点

1.1.2 功能障碍比较常见

老年脑梗塞病人身心衰老,反应迟钝,说话重复、口齿不清或语无伦次。有些老年脑梗塞病人自控能力差,大部分脑梗塞病人易致大脑皮质受损,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四肢瘫痪,感觉功能减退或消失,各种生理反射减退等。

1.1.3 心理问题较严重

老年脑梗塞病人心理特点是焦虑、恐惧、忧郁或和孤独,主要表现为沉默少语或多语、多疑以致食欲减退。病人住院后,离开了和亲人团聚的温暖家庭,住进了陌生的医院,由一个自己能支配自己,甚至支配别人的人,突然转变为受医院、病房规章制度约束及医护人员指挥的人。这种社会、家庭角色原改变,往往使老年病人的自尊心受到压抑,而产生孤独、焦虑、忧郁的心理。

1.1.4 生理特点

老年脑梗塞病人年龄大,身心衰老,反应迟钝,说话重复、口齿不清或语无伦次,全身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储备能力低,药物半衰期延长,易引起机体内环境失调,适应力减退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更易加重脏器的功能障碍。

1.1.5 社会问题较突出

老年脑梗塞病人年龄大,病程长,后期恢复期长,而且康复后难以恢复到和健康的身体状态,长期医治所用的费用庞大,其面临的经济问题及预后都牵动着家人的心,影响家人的情绪,甚至引发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有可能遭到家人的遗弃。

1.2 满足老年脑梗塞病人护理中的伦理要求的方法[2]

1.2.1 要更理解、尊重老年脑梗塞病人

护士要理解和尊重老年脑梗塞病人,尊敬他们,耐心倾听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能做到的尽力予以满足,限于条件做不到的要耐心诚恳地解释,使他们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和温暖感,以消除不利于康复的心理因素。绝不要冷淡他们,更不能奚落他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耐心、细致地对待老年脑梗塞病人

护士对老年病人要宽容,耐心地为他们服务,并采取病人乐意接受的方法进行护理。同时,由于老年脑梗塞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疾病往往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又复杂多变和多种疾病共存等,因而又要求护士配合医生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治疗、护理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对疗效不明显的病人,还要细致观察情绪的变化,防止因悲观失望而发生轻生的念头或意外。

1.2.3 积极给予日常生活照料

首先要帮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尽力为病人安排良好的居住环境,尽量保持病室内光线充足,厕所要有标记,门锁要选择病人不易打开的。给予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帮助洗脸、梳头;对步履艰难而又无陪伴家属者给予搀扶或给轮椅助其检查和室外活动;详细交待服药的方法等。

2 老年脑梗塞病人心理护理

2.1 尊重老年人的人格 老年人住院后除要求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较高外,就是要求服务态度,即被重视、受尊敬。护士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地位和人格。对老年患者的称呼应有尊敬之意,如刚退休的称呼“王老”、“杨老”普通人可称呼“张爷爷”、“孙奶奶”,有的人也可称其职务。回答老年人提出的询问,态度要和蔼、谦虚,文雅的举止,可亲的笑容,耐心、友善的语气能促使与老年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2.2 疗养环境应舒适安全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因此,老年患者住院应为他们设置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疗养环境,使他们较快适应医院生活,消除因住院引起的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2.3 调节好患者的疗养生活 老年人住院后,护士应善于调节患者的生活,在饮食上力求美味可口,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使老年人在进餐中获得快慰。精神上,护士应善于排解老人的忧虑,尤其对丧偶或无子女者,要多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冷暖及生活上的需要设法帮助解决。

2.4 消除不良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因为稳定的情绪对病情的恢复至关重要,护士应通过各种方法与渠道与老年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巧妙引导宣泄,转移不良情绪。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学会控制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愉快、满怀信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5 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护士在对老年患者实施各种操作时,应做好告知,要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这样才能消除老年患者因惧怕医护人员水平不高给疾病的诊断、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2.6 做好各种告知做好各种告知是与老年患者沟通交流的前提,有些老年患者经济拮据,担心住院费用高,给子女造成负担,不能安心治疗。护士应将一日清单每日发放到患者手中,让患者明白消费。使用贵重药品前,应征求患者意见,并与家属沟通,交纳一定的住院费用,让患者安心养病,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 结论

在新的生物- 心理- 社会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和盲从医嘱、机械性操作,而是包括了心理护理在内、进一步体现人文关怀的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活动。这些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人际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是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的关键,能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满意的康复。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予以心理干预,教会患者适时转换角色,稳定自己的情绪[3],改变对自身疾病的错误认知,对改善本病预后有重要意义。伦理护理揭示了护士保护人类尊严、权利、健康和幸福的承诺等道德责任。这意味着护士有能力做出伦理决策,在关怀照顾患者中不仅仅是服从的助手或部下,同时这要求护士具有某些美德,如利他主义、同情、正直等等。新型的护患关系是一种信息交换,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对护理工作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伦理理念的学习与实践,要树立“服务第一,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观念,正确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患者知情权、隐私权,给患者更多的关爱,以诚信服务、规范服务使病人尽快进入角色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尽快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颜顺荣,张洪凤等.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实用全科医学,2006,4(2):235-236

[2] 李富全主编.护理伦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10):103-104

[3] 孙党红,王加凤.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4):36

论文作者:老年脑梗塞病人的伦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老年脑梗塞病人的伦理问题及心理护理论文_老年脑梗塞病人的伦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