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会:阿曼经济建设的成就_阿曼论文

古代新会:阿曼经济建设的成就_阿曼论文

古国新辉——阿曼的经济建设成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曼论文,建设成就论文,古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阿拉伯半岛东南端有个文明古国,旧称“马干”,含“铜山”之意, 在历史上曾以炼铜和通商闻名遐迩, 它就是现在的阿曼素丹国。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本·赛义德素丹执政后,在短短的20 多年时间里,阿曼经济由复兴走向繁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阿曼面积3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1万(1993年12月普查), 海岸线长1700公里,是阿拉伯海湾合作委员会中的第二大国。阿曼是个君主制国家,素丹享有最高权力,但行政事务统由内阁负责。国家重视立法与规划,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序可循。由于阿曼合理使用资源,因而使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得以均衡发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在海湾诸国中,阿曼的石油储量不算十分丰富,但它凭借有效的管理,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从而使1993年的国民总产值从1970年的不足3亿美元提高到114.8亿美元,净增38倍多,人均产值达5700多美元。

阿曼的国民经济建设,自1976年起步入计划发展的轨道,经历了四个阶段。

1.振兴阶段(1971~1975)。

阿曼在近代史上,曾遭受葡萄牙和英国的殖民统治,国内部族割据的纷乱局面持续了相当长时期,经济十分落后。直到1967年阿曼才开采出石油,1970年国内生产总值仅2.7亿美元,人均国民产值345美元。

随着新政权的巩固,人心思治,阿曼把发展的重心放在经济的基础结构上,狠抓了能源、交通、建筑、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这一阶段,源源不断的石油开采与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打下了坚实基础。至1975年底,国民生产总值跃至18多亿美元,人均产值达2026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46.6%,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2.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1976~1980)

在这一阶段,阿曼加强了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控制,力求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把经济发展的速度控制在国力能承受的范围内。这期间,阿曼一方面增加非石油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计划投资18.13亿美元, 把基本建设由首都扩展到其他城市。值得一提的是,阿曼在发展石油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了储量丰富的天然气,1978年开采成功后即应用于火力发电,为国民经济收入开辟了另一重要来源。1976~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22.96亿美元,24.59亿美元、24.60亿美元、31.51亿美元和53.5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仍高达23.4%,1980年人均产值约4873 美元。

3.第二个五年计划阶段(1981~1985)

“二五”计划的总方针,基本上是“一五”计划的延续,只是速度有所放慢,但整个规划仍较庞大,建设项目1047个,总投资额86.31 亿美元,其中政府投资占65%。这期间,年经济增长率为10.8%,5 年中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64.70亿美元、67.90亿美元、71.17亿美元、79.09亿美元和87.71亿美元,1985年人均产值达6868美元。

由于阿曼重视非石油产业投资,所以在石油生产趋于稳定的同时,非石油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产值以年均17.6%的速度增长,超过了石油生产5.5%的年均增长率。此外,随着私有经济不断壮大, 政府开始重视吸收私人资本,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私人投资,以便加大社会对经济建设的投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有益的辅助作用。

4.第三个五年计划阶段(1986~1990)

80年代开始,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一跌再跌,1985年底油价降至26.9美元,1986年又继续下跌约50个百分点。石油收入的锐减,使阿曼经济发生了困难,“三五”计划受到严峻挑战。为此,政府对有关规划迅速作出调整,如调低汇率,减少财政开支,延缓部分建设项目等,以放慢经济发展速度。由于措施得力,加上“三五”计划后期油价有所回升,阿曼经济历经三年徘徊后于1989年开始走出低谷,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大体接近1985年水平。1990年,海湾风云突变,国际油价再度上扬,阿曼才得以摆脱困境,国民经济重又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05.22亿美元,人均产值约7000美元。从总体看,这一阶段的阿曼经济仍保持了低速发展,年均增长率为3.2%。

当前,阿曼正在执行始于1991年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根据财政预算,总收入为222.62亿美元、总支出245.45亿美元,分别比“三五”计划增长22.8%和10.2%;财政赤字22.83亿美元,比“三五” 计划下降45%;5年内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6.3%。从执行的情况看,基本形势良好,从1991至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分别达101.75 亿美元、114.85亿美元和114.8亿美元。“四五”计划的特点是:强调经济发展多样化,逐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经过几年的努力,阿曼国民经济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非石油产业迅速崛起,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1991~1993年分别为59.02%、58.67%和63.36%, 这充分说明产业调整政策取得了成功。

二、主要基本建设成就

20多年来,阿曼仰仗良好的经济规划和较丰富的石油资源,既考虑到国家的实际能力,又照顾到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以石油产业为龙头,积极促进农、渔业及其加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重视各项基本建设,使之配套并为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经济与社会平衡发展的良好效果。从70年代至今,经过近一代人的奋斗,阿曼彻底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处处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1.交通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阿曼一直把交通列为建设的重点,把发展高标准的现代化公路作为振兴经济、造福人民的一个重要途径。 1970年以前,阿曼全国柏油路不足8公里,土路也只有1817公里, 为此,从振兴经济的最初阶段起,阿曼即投入大量资金修筑公路,1981~1990年,用于修筑公路的总投资将近11亿美元,约占政府对基建总投资额的10%。至1990年底,阿曼已拥有柏油路4995 公里, 其中单行线为4577公里,此外还有土路20845公里, 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目前,阿曼全国注册的各种机动车辆共215266辆,其中私人小汽车为109968辆,占51.08%。

阿曼的航空运输也较发达,国内各大城市之间都辟有定期航班,交通十分便利。进入90年代后,阿曼民航从国内延伸到国外,开辟了通往阿联酋、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国际航线。目前,阿曼已在马斯喀特的西卜镇、萨拉勒、索尔及马西拉等地都建造了民用机场,其中西卜国际机场是阿曼的重要航空港,所有国际航班大都在这里起降。该机场建有大、小停机坪共12个,主跑道长3584米、宽45米,还有一条可供起降各种型号飞机的副跑道。

2.通讯

阿曼的邮政和电讯事业相当发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971年前,阿曼只有2所邮局,30个邮筒,以及不足1200 个的私人邮政信箱。到1992年底,已建邮局78所,邮政代办所99个,共设置邮筒285个,私人邮政信箱41550个。为了加快投递速度,解决邮件数量日益增多问题,阿曼于8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进了一套信件分拣系统,建成一座机械化邮政中心,并多处开设快件专递业务,从而大大提高了投递速度。

在电讯方面,阿曼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的电话网络,电话线路连年成倍增长,电话服务遍及全国绝大部分城乡。1970年,阿曼全国只有 500条电话线路,主要集中在马斯喀特地区,与国外联系仅靠3 条国际电话线路和1个电报局。至1993年,阿曼电话线路已发展到199876条, 实际使用数143496条,全国覆盖率达80%。随着电讯事业的迅速发展,阿曼还建立了10多处卫星地面接收站,分别与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的通讯卫星接轨,提供全天候服务。传真机在阿曼,如今已非常普及,BP机和移动电话的发展也方兴未艾,1993年交付使用的BP 机交换台, 其容量为10000门,不久将扩大到25000门,阿曼的移动电话交换台的容量为5500门。此外,在阿曼各地共设置自动公用电话2206部,除171 部投币式电话外,其余都是磁卡式电话。

3.港口

阿曼有漫长的海岸线,海上贸易的历史十分悠久。由于渔业生产和石油输出的需要,阿曼很重视港口建设。阿曼现有三个主要港口,它们是卡布斯港、赖苏特港和法赫勒港,其中法赫勒港系石油专用码头,位于马斯喀特西北8公里处,毗邻阿曼石油发展公司和阿曼炼油厂。 该港建有4个浮动头,一座设备先进的主控制室和若干大型储油罐, 通过海底油管直接向油轮装油。卡布斯港在马斯喀特的马特拉地区,是阿曼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为200万吨,建有9个水深36英尺的码头,3个深 12~16英尺的普通码头,2个集装箱码头和1个快艇码头,有大型集装箱货场和现代化仓库,可储藏30000吨粮食、6000吨水泥,此外还有9个普通仓库和军用仓库。赖苏特港,位于阿曼南部佐法尔地区,距萨拉勒市约16公里。该港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00万吨,建有5个深水码头,可供 1.5万吨货轮和3.5万吨油轮停泊,另有1个登陆艇的滑道及仓储设施。目前,阿曼正计划在靠近迪拜的苏哈尔城再建一个新港口,按国际标准装配最新式设备,使之能接纳第三代船只,以应付未来海运发展的需要。

4.电力

70年代初期,阿曼只有里亚姆和萨拉勒两个小型柴油发电站,总发电能力不足5000千瓦,仅供马斯喀特旧城及萨拉勒城的一小部分区域使用。从复兴经济的第一阶段起,阿曼便把电力列为优先发展的对象,于1976年在马斯喀特城郊戈卜拉建成了一座发电站,首期发电能力2.55万千瓦,后经不断扩建至1995年底发电能力达50.7万千瓦。

此外,几十座规模不等的发电站在萨拉勒、鲁塞勒、赖苏特、苏哈尔、鲁斯塔克、喀什卜、布赖米以及奈兹瓦等地先后建成,架设的电缆、电线计22.2万公里,兴建的变电站计254个、分变电站11473个,1993年总发电能力为145.5万千瓦,全国供电覆盖率为85.3%, 首都地区达96%。随着天然气的开发应用,从保护环境、降低成本等因素考虑,阿曼将原先的柴油发电设备,逐步改用天然气发电,现在戈卜拉等3 个主要发电站已改造成功,发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老电站改造和孟哈等新电站建成,阿曼的全国供电系统将合并联网,实现供电覆盖率100%的目标已为期不远。

由于电力工业迅速发展,阿曼在全国各地兴建了10多个海水淡化厂和蓄水站,1994年日产淡化水约3136万加仑,能基本满足城乡居民的用水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目前马斯喀特每天用水量的75%为淡化水。

阿曼很重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教育、 卫生等领域成就卓著。 1970年,在马斯喀特和萨拉勒两地仅有3所学校,30名教师,909名学生,到1994年,中小学校已发展到920所,教师20073人,学生453984人。现有部属各类专科院校67所,专门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1986年,阿曼建成了第一所现代化的高等学府——卡布斯素丹大学,当年招生511人,至1994年在校生已发展到3973人。该大学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 拥有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目前共设7 个学院,3个科研中心和1所综合医院。

在医疗卫生方面,1993年全国共建成现代化医院50所、综合保健所5个、卫生所110个,设有病床4449张,接待门诊病人1100多万人次,住院病人2万多人,施行各种手术20221例。为了保障边远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阿曼组建了26个流动医疗队,为这些地区提供不定期的巡回医疗和卫生保健。此外,在全国各地还有私人诊所407个。至1995年底, 阿曼全国病床增至5191张,平均每385人拥有1张病床。

阿曼经济建设的成就,充分证明政府的发展规划行之有效。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卡布斯素丹执政至今,始终坚持巡视制度,于每年初专门安排一个月时间,亲自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全国各地巡视,直接接触各阶层人士,听取广大民众对国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或充实经济发展规划,这对于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阿曼在经济领域继续稳定地发展,它必将在阿拉伯半岛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标签:;  ;  ;  ;  ;  ;  ;  

古代新会:阿曼经济建设的成就_阿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