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农业院校学科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_人才梯队论文

重点农业院校学科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_人才梯队论文

重点农业大学学科群建设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大学论文,学科论文,几点思考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学科水平影响并决定学校的发展水平。在“211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有重点地选择一批学科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使其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能达到国际同类学科的一流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和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这是当前重点农业大学所关注的热点,探讨的课题。对此,本文试图对重点农业大学学科群建设问题谈几点思考,以资交流。

从总体上看,重点农业大学学科群不仅代表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肩负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骨干人才;开展重大项目的攻关和研究,出一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因此,重点农业大学在规划和建设学科群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基本点:

(一)学科群建设要追求高起点、高水平。放眼21世纪,瞄准农业领域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可能产生的重大理论突破。不少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曾预言:人类在21世纪将进入有效控制生物的时代。农业科学是以有生命活动的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属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分子生物学为带头学科的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即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也即是农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学科。这些前沿学科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生态环境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和高新技术的发现与应用,必将对农业领域诸学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促进农业领域学科的分化及其相互间的交叉、渗透与综合,再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所以,只有把握此基点,才能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学科群。

(二)学科群建设要根据当前农业科学和学科发展的新特点,突破传统农业学科的界定和限制,走多学科门类综合发展的道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农业学科的发展,使其呈现出新的特点:

1.农业基础学科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学科的分化与分工。与此同时,又出现了多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在既分化又综合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

2.农业学科在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形成了农业科学与众多门类的自然科学相互渗透和漂移,进一步拓宽了农业学科领域。

3.基础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和高新技术的开发使农业领域的应用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

4.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探讨解决一些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农业多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和联合攻关已成为现实的必然。

事实上,我国重点农业大学学科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建设,已由过去传统农学单一学科结构发展成为现在包括农、理、文、工、管、经贸相结合的多门类学科结构,为建设综合性学科群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学科群建设要牢固树立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立足于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出人才、出成果。国家在重点农业大学实施“211工程”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要求重点学科及其学科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乃至国家第二、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培养和输送大批农业高级骨干人才,从而缓解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农业高级骨干人才缺乏的矛盾。同时,也使我国在21世纪国际农业科技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要求重点学科及其学科群的建设要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同农业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提高重点农业大学及其学科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水平,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科技工作中重点方面军的作用,为解决农业现代化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科学技术问题和重大政策问题,为提高我国整体农业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并在更多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重点农业大学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出人才,出成果的重担,并以此作为学科群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重点农业大学学科群不是相近或不同学科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具有联系紧密、功能整合、结构有序的整体。它的质量一般取决于自身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农业科学技术以及学科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的需要。尽管不同的学科群以及所包含的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客观差异性,但就其学科群的结构而言,不同的学科群又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一)学科群的内部联系是一种网状结构。所谓网状结构是指学科群体内二级学科以及三级学科(研究方向)呈现出纵向、横向和斜向的有机结合。它既体现了学科纵向层次的体系,又反映了相关学科、跨学科的横向有机联系。在网状结构的学科群中:

1.有带头学科。顾名思义,带头学科在学科群体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它的质量好坏,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科群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很难想象没有带头学科的学科群是一个学术水平较高,整体实力较强的学科群。当然,从目前重点农业大学的学科结构、分布和水平看,能够在学科群内发挥带头作用的学科只能是国家重点学科和整体实力较强、条件装备较好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学科、专业。

2.有萌发新枝的传统学科。一般说来,一个学科特别是一个优势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不是立杆见影的产物,往往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经过近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农学优势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更是如此。这类传统学科特别是优势传统学科一般都具有较合理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和较好的研究条件,具有较强的自我适应、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综合实力,是学科群的主干学科。不仅如此,它在当前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其社会服务所得来支持学科群内的新兴学科发展。反之,新兴学科的发展又进一步为传统学科的更新改造注入新的活力,使它们能不断萌发新枝。

3.有一定比例的新兴学科。新兴学科相对传统学科而言,尽管比较“稚嫩”,也暂不具备强大的实力,但它处于社会需要和农学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交点上,预示着美好的前景,具有旺盛的孳生力和生命力。学科群中如注入了这些新鲜血液,群体就会显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二)学科群的外部延伸是一个开放系统。所谓开放系统,首先是指学科群体内的学科组成只是处于一种相对的静止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科群可以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适时地吸收和分化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其次是指某一学科在某一时期被组合于某一学科群不受原属学科群和行政单位的限制,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例如,我校分子生物学博士点既是生物类学科群的带头学科,又是植物类学科群的主干学科。最后是指学科群要注意跟踪当今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依据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抓“两头”(即上游、下游),促“中间”(即中游)。上游要通过发挥学科群的集团优势,组织力量进行重大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课题研究,于重大成果产生之中逐步培育和发展高水平的基础学科为源头,下游要实现与产业接轨。在教育、科技、生产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这在客观上要求重点农业大学的学科群应具有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等技术化的中间环节,强化应用学科,并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主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重点农业大学学科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抓住机遇,认真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学校学科群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211工程”的逐步实施,重点农业大学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组织专班,在开展全面调查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完善学校学科群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从而使这项工作及时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当然,在具体建设时,可以分步实施,坚持标准,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总体规划一般包括学科群的发展方向;学科群结构的层次和规模;科研领域和学科群发展的跟踪目标;学术梯队的建立与建设;实验基地与科研装备;经费及其渠道;国内外学术交流;横向联合与科技开发;课程建设等等。

(二)健全组织,优化管理,加强校、院(系)两级对学科群建设的领导。学科群建设是一项关系到重点农业大学建设和发展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的人、财、物以及政策等诸要素,单靠学校某一职能部门是不可能承担如此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的,更不能实行学校若干职能部门独立管理的模式。因此,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的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学科群建设工作。同时,还应注意调动和发挥院(系)级组织在学科群建设中的积极性和管理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各职能部门既要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又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服务过程,提高管理水平,为学科群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建立和健全合理的学术梯队。学科群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和健全合理的学术梯队。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抓住学术梯队建设这个根本,才能把学科群建设得更好。建立和健全合理的学术梯队包括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特别是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这是学术梯队建设的关键。由于某些历史的原因,目前重点农业大学学术带头人年龄结构就整体而言,则存在着偏大的弊端。因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二是优化学术梯队人员的结构,使学术梯队的诸要素形成最佳组合,这是学术梯队建设的基础。学术梯队人员的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等。

(四)突出重点,注重质量,优先发展研究生教育。透过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看出:研究生教育对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声誉,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始终优先发展。因此,重点农业大学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应突出重点,把研究生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研究生教育在学科群建设中的主要功能有:

1.研究生一般具有精力充沛、时间集中、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和外语好等特点,是科研队伍中富有朝气的生力军。据初步调查研究,我校近10年来不仅80%的科研及其获奖项目有研究生参加,而且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层次与科研项目及其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由此可见,研究生是科学研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

2.通过培养研究生,有利于促进学科群及其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科群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的学科特色,有利于新兴学科生长点的发现和传统学科的改造。

3.留校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充实师资队伍,使学术梯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提高了学术梯队的总体学术水平,而且对学科群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4.研究生教育可以促进现有学术梯队水平的提高。这是因为:一方面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和攻读高一级学位的重要渠道,是吸引校外高水平人才来校工作的主要阵地。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客观上要求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自觉地重视自身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努力做到为人师表,教学相长。

(五)加强联合,扩大交流,不断提高学科群的整体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学科之间的分化与组合,科学技术的渗透和漂移,重大课题攻关的联合与合作,都已成为必然。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学科乃至学科群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建设和发展,都不可能依靠自身仅有的力量去探讨某些涉及国家农业命脉和人类生存环境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重点农业大学要在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扩大学科交流的范围与途径,探索新的联合方式与模式,继续保持学科群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学科群的学术地位和水平。当前,联合的主要途径有学校内部、学校与国内其它院校、科研单位等以及学校与国际上大学、研究机构等之间的学科以及学科群之间的联合;交流的方式有合作研究、专家互访、信息与学术交流、互派人员进修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当然,这些联合途径和交流方式既可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也可以随着交往的加深而发展。

标签:;  ;  ;  

重点农业院校学科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_人才梯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