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自主学习论文_雷辉碧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自主学习论文_雷辉碧

摘要:自主学习就是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发展的自我能力,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重视个体激励的原则。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自主学习;应变能力;语文教学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下以作文自主性学习为例:

以往的作文训练,规定太多,过多地强调价值取向。“材料能否体现深刻主题”被反复提示。在这种“主题至上”的写作理念制约下,学生写作前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几乎没有张扬个性,抒发自我生命体验的空间。现在新课标已经为我们建立了划时代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地观察”“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袒露自己的独特感受,即使是迷茫的、叛逆的、卑微的又有何妨?

在小说单元学习之后,笔者布置了“千古小说人物我评说”的作业,要求学生从阅读过的众多小说中任意选取一位进行分析。学生由于刚学完课内小说同时也具备了相关的分析鉴赏的方法,大多数学生的作业上交后,单从篇幅来看远远地超出了笔者的要求,有的的确是有感而发,一发而不可停笔。一两千字的文章比比皆是。例如,《与幽灵共舞的少年》《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沙白” 》《阿Q精神再谈》《趣话猪八戒的性格》《“水浒传”中最大的投降主义者——宋江》等。学生大胆地质疑,深入原著挖掘文本,引经据典查找资料。有的援引名家观点、有的大胆推翻常人所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阅读小说、评小说的热潮,促进了日常的语文教与学。同时,作文话题的选择也是由学生自主决定的,可谓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个人的爱好和情感的体验。各自在作文中表达的感情是不可能雷同和无法比拟的。

如以“情”为写作话题,让学生自由抒写触动心灵的情感,更是让笔者触碰到了学生独特的视角和智慧的火花。曾庆瑜同学的《梦回水乡》让笔者领略了孩子们眼中江南田园的风情。“一家人都在田里收拾稻草,而喜欢玩耍的我,把一捆稻草围成一个很大的圈,然后又铺上一层稻草。看看碧蓝的天空,数数匆匆飞过的大雁,听听树叶发出的沙沙声,真的好像身处世外桃源一般,我甚至希望晚上能留下来看天空中闪亮闪亮的星星。傍晚我跳到船上,拉菱的叶子,然后摘水菱吃,很嫩。我一面吃着菱,一面把两只脚往河里荡,真好玩……”黄家亮同学的《真爱无言》情深意切,细腻之情如涓涓流水。“母亲始终是微笑的,她帮我把自行车推进屋,然后便对我说:“去吃饭吧,我去把菜热一下,很快的,不会耽误你写作业。”我轻声应道。饭桌上,她有些心不在焉。“这……”她把要说的话又咽了下去。饭后,我正做作业,母亲过来了。她给我递上一个削好的红苹果,说:“吃一个吧,对身体有好处。”她把苹果放在桌上,站着看我写作业:尽管她不懂多少。母亲似乎有话要说,我把成绩单递给她。她轻轻地接过,小心翼翼地展开。我听见了母亲的叹息声,但她看完却说:“没关系,我们还有下次,你别放在心上,吃苹果……”我嚼着苹果,口中甜,心里酸。接着,母亲自言自语:“唉,又退了两名……”我的眼眶湿润了,母亲连忙收住话,出去了。关门前,她又走回来:“别难过,早点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的眼泪又来了,我想母亲也是……”

又以古诗词的自主学习为例。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坚持贯彻和落实自主学习理念,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诗人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反复朗诵,探究古诗词之情感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让学生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不断的诵读中,学生定能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品读欣赏,探究古诗词之内涵。

二、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感悟、积累、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自读自悟、欣赏品味,领略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提高语文素养。那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赏析,在自主学习中享“渔”而得鱼。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表现力。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它们的妙处早已为人们所称道。而这种妙处体味获得的过程就是对古诗词中语言的品读。《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是“空旷”之意,正面描绘了鹿柴附近傍晚时分,深山里寂静深幽、杳无人迹的景象,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安静幽深的境界。一个“空”字,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隐居者安闲的心境。

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意境。马致远《秋净沙•秋思》把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两种不协调的景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造了一幅令人寻思不尽萧瑟苍凉的深秋图景和一个骑着瘦马的游子正在茫茫古道上艰难前行的形象。构思独特,意境深远,烘托了游子难以言状的彷徨凄苦的心情。

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诗眼。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地传递主旨的字句,读透诗眼,能容易地把握诗的中心和领会诗人的情感。《观沧海》,笔者紧扣一个“观”字,问是谁在观?他为何而观?学生的兴趣就上来了,有人说他为自己的前途而观,有人说他可能为风景而观,有人说他在为国家而观;有人说他为理想而观,……学生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只有对古诗词的语言深入品读,才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词,让学生走进经典、与大师对话,感受他们的学识、睿智、气度,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

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笔者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

总而言之,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必须要有敢于打破旧的模式,勇于创新的思维,而引导好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则又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关键。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三合中学 563100)

论文作者:雷辉碧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自主学习论文_雷辉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