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杨立新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杨立新

辽宁省阜蒙县人民医院 辽宁省阜蒙县 123199

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应用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抽取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4例,入院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奥美拉唑联合四联疗法的27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雷贝拉唑联合四联疗法的27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治疗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3%)较比参照组(74.0%)更高,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研究组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应用雷贝拉唑治疗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将溃疡愈合时间缩短,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雷贝拉唑;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

在消化内科疾病中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且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致使该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加。临床初步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引发因素与幽门螺杆菌存在相关性[1]。既往的治疗以奥美拉唑为主,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很乐观。为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近两年(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4例,对其实施雷贝拉唑的价值进行探究。

1 对象与方法

1.1基础信息

此次研究抽取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4例,收治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将所有患者依据治疗模式差异性均分研究和参照两组,患者各27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8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54岁,最小年龄为27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40.88士6.97)岁。其中15例患者为胃溃疡,12例患者为十二指肠溃疡。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7例、10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25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41.18士6.75)岁。其中16例患者为胃溃疡,11例患者为十二指肠溃疡。在统计软件SPSS19.0中将研究组和参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基本信息输入,组间差异呈P>0.05,则说明数据结果统计学意义未产生。

1.2治疗流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铋剂,药物使用剂量分别为1.0g、0.5g、110mg,一天2次。之后予以参照组患者奥美拉唑,该药物的使用剂量为20mg,一天2次。予以研究组患者雷贝拉唑,该药物的使用剂量为10mg,一天2次,两组患者治疗7天为一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

1.3治疗效果评估[2]

患者经4个疗程治疗后,溃疡全部愈合,Hp转阴,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表示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经4个疗程治疗后,溃疡和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Hp指数有显著降低,表示治疗效果有效;患者经4个疗程治疗后,溃疡、临床症状和Hp均未见任何变化,表示治疗效果无效。

1.4指标的判定[3]

对研究组、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溃疡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并记录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卡方和T值的检验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治疗总有效率的表现形式以(%)为基准,组间予以卡方检验,溃疡愈合时间的表现形式以均数(±)标准差为基准,组间予以T值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研究结果

2.1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研究组27例患者予以雷贝拉唑治疗,显效患者15例,比例为55.6%,有效患者11例,比例为40.7%,无效患者1例,比例为3.7%,治疗总有效率统计后为96.3%;参照组27例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治疗,显效患者10例,比例为37.0%,有效患者10例,比例为37.0%,无效患者7例,比例为26.0%,治疗总有效率统计后为74.0%;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X2=5.2826。

2.2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后的溃疡愈合时间

研究组27例患者予以雷贝拉唑治疗,溃疡愈合时间为(5.14±1.16)周,参照组27例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愈合时间为(6.33±1.56)周,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T=3.1807。

3 讨论

在消化系统慢性炎性疾病中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临床初步认为与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情绪有着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Hp会分泌毒素蛋白,其不仅会刺激胃黏膜,同时会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增多胃酸分泌的同时对胃肠道黏膜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从而提升溃疡发生率[4]。临床对于该疾病首选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不仅可以对细菌蛋白质合成、细菌生长繁殖进行抑制,同时可以起到杀菌的效果。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药物,其不仅可以加快细菌细胞壁的裂解,同时可以加快细菌的死亡速度。雷贝拉唑可以对胃壁细胞胃酸的分泌进行抑制,使胃内环境得以维持,从而对胃黏膜进行有效保护[5]。据有关资料显示,雷贝拉唑同奥美拉唑相比较具有较强的抗胃酸分泌活性,在短时间内可以使胃内PH环境得以改善。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应用雷贝拉唑治疗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3%高于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的74.0%,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另外,从溃疡愈合时间来看,研究组更短,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

综上总结,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应用雷贝拉唑治疗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将溃疡愈合时间缩短,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卢柏春.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6):30-31.

[2]骆国才,张天辉,张庆等.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4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6):813-815.

[3]杨忠兰,吴云峰,田茂超等.雷贝拉唑联合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8):91-94.

[4]刘北京,朱铭.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3):397-398.

[5]施全洲,施为建.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4):85-87.

论文作者:杨立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杨立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