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重庆小水电经济运行管理论文_邓小云

浅议重庆小水电经济运行管理论文_邓小云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按照“优化运行增效益,多措并举保安全”的要求,改变“重建轻管”的做法,把重点由开发新建转到加强已建电站技术改造和运行管理方面上来,努力提高重庆小水电站经济效益。

关键词:小水电 管理 效益

小水电在现阶段是指由地方、集体或个人集资兴办与经营管理的,装机容量25000kW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配套的地方供电电网。各级政府对小水电实施“三自”优惠政策,即“自建、自管、自用”,意即赢利也无须缴纳所得税,鼓励其将利润用于小水电滚动发展。

从资源的分布看,重庆境内有长江、乌江、嘉陵江、涪江、芙蓉江、大宁河、酉水河、磨刀溪河、笋溪河、濑溪河等众多河流,雨量充沛,河流陡峻,水力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开发小水电的重点地区。据水力资源调查,全重庆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有2298万kW,经济技术可开发的资源为821万kW。到2017年底,已开发35.8%,潜力很大。在全市40多个区县中,有23个区县的可开发资源超过1万kW,其中12个区县的可开发资源为1—3万kW,8个区县为3—10万kW,5个区县超过10万kW。据重庆市水利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市小水电共有1268座。装机容量360多万kW,占全市水力发电总装机容量的近半,在地方电网内担负着重要作用。

2015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今后我市小水电的发展,应改变过去那种一贯“重建轻管”的做法,逐步把重点由开发新建转到加强已建电站技术改造和运行管理方面上来,努力提高小水电站经济效益,小水电只有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和运行管理,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中拥有较强的竞价优势。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加强技术改造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水电站经济效益,议议重庆小水电运行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抓好技术改造,提高电站硬件装备水平

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投产的小水电站,由于受当时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的限制,加之运行时间长,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水能规划设计不合理,或机组选型不当,设备不配套,导致装机容量偏小,水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调蓄能力差,丰期、谷期易受大网限发约束,弃水严重,而枯期、峰期却无水发电,导致丰枯、峰谷矛盾突出,水力资源浪费,也不能充分利用峰谷分时电价差发挥电站调节效益;机组设备残旧老化,损耗大,效率低,导致出力不足,发电量偏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电站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为此,技术改造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行增容改造,充分利用水能

我市小水电站多为径流式(包括河床式和引水式)电站,调节性能差,普遍存在丰水期弃水严重,枯水期水量不足的问题。由于设计时主要是按保证出力来确定装机容量的,导致机组容量偏小。为此,应积极考虑在水能复核的基础上,经动能经济计算后增设适当的重复容量,争取丰水期多发季节性电能,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如江津区德爱水电站、小月水电站,丰水期大量弃水,水力资源白白浪费,通过增设500 kW 的重复容量后,年可增发电能100 万kW•h,效益显著。

积极考虑采取跨小流域引水或区间引水,在引水系统过流能力和结构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增加电站发电引用流量,扩大电站装机,增发电量。如奉节青莲溪芝麻田水电站,通过另开一条引水隧洞增加 300 m3/S 引用流量,电站扩容6300 kW,年增加发电量 2240万 kW•h,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扩大调节库容,提高电站调节能力

对枯水期无水发电而导致丰枯矛盾突出的电站,通过兴建上游调节水库或梯级龙头水库,提高保证出力或扩机增容,增加发电量。如大足区玉滩水电站,装机3200kW,设计年发电量1387万 kW•h,通过在上游兴建一座上亿方的调节水库,每年平均增加电量 775 万 kW•h,占设计发电量的55%,效益十分可观。

对径流式电站尽可能创造条件在上游兴建或扩大日调节池,或结合水库加固工程加高大坝,或在溢洪道上增设活动闸门(如翻板闸门、橡胶坝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巫溪县刘家沟水电站,修建了高 8m、宽 6m 的重力翻板闸门,增加日调节库容 300多万m3,每年可增发780万kW•h电量,增加峰电2500万kW,除引水发电外,还具有拦水、泄洪、充当城市饮用水取水水源、发展生态鱼养殖等功能,效益显著。永川区临江河傅家滩水电站,结合城市河道整治,在河道上梯级修建橡胶坝,坝高5—8米,总计增加河道库容200多万方,既大大改观了城区河道景观,也大大加强了小水电自身的调节能力,该电站也利用自有资金,将以前的200KW装机,扩容为600KW,并同时大大增加年发电量。

3、降低损耗,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大量涌现。因此,我市小水电站在技术改造中应积极而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先进设备。例如新型号转轮、新型进水阀、节能变压器、微机调速器、操作器、新型励磁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弹性金属塑料瓦、新型号断路器等。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必将大大改善我市小水电站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增加电站经济效益。

二、加强经济运行,提高电站软件管理水平

小水电站技术改造后,经济效益发挥得怎样,还要看电站运行管理的状况如何。只有在经济运行状况下,小水电站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最佳发挥。要使电站机组经常运行在最优工况下(即高效率区),使电站以较小的水能生产较多的电能。要实现小水电站经济运行,必须根据电站来水、担负电网负荷情况,运用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合理调水和分配机组负荷,减小电能损耗(主要是主变损耗)。

当前,我市继续执行全额保障性收购水电政策,并将进一步挖掘系统调峰潜力,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多发电,发满电,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安全运行,提高电站职工专业水平

1、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经常事故停运的机组谈不上经济运行,较高的设备健康水平及检修质量是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

2、高素质职工队伍是水电站经济运行的关键,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对于发电企业提高经济性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水电站设备优化运行的经济效益

1、运用新技术,保机组增效率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选择高效的同期装置不仅可以缩短机组并网时间,节省水力资源,还直接关系到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和发电厂的经济运行。

2、开拓新思路,提升辅助设备效率

选用高效的辅助设备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消耗,提高机组经济运行水平。

3、采用新型调速器,优化投资效益

在小水电站的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辅助设备就是调速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水电站的经济运行不仅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增加发电效益,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还体现了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的企业社会责任。因此,应继续按照“优化运行增效益,多措并举保安全”的要求,集思广益,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水电站经济运行水平,力争发好电,多发电,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郑富龙.水电站实时运行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探讨[J].电力技术经济,2013(02).

[2]高英,王磊.水电站经济运行与评价管理初探[J].能源技术经济,2012(2).

作者简介

邓小云,男,大学本科,1972年8月生,重庆永川人,高级工程师,水电工程教学、管理和设计方向。

论文作者:邓小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浅议重庆小水电经济运行管理论文_邓小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