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大学生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现状及对策分析

邓小涵

摘 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无论是在金融业、制造业、医疗等都引进了新的科技和数字产品,当然教育领域也引进了一些新的网络技术,进而使得教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兴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学习者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走出校园只要在移动网络的环境下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既给学习者带来了新的方式,同时也是对教育者是一种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调查,来分析移动学习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完成交互沟通行为,来代替面对面的交流。病痛多分析找到优点与不足之处,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提出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 :移动学习;师生交互;大学生

一、 相关概念

(一)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语文教师在作业形式上要力求多样化,使作业从单一的“写”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与演、唱、画、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真正让学生由作业开始打开自己亲近语文的大门。

(二) 师生交互

师生交互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针对教学内容、情感上的特殊人际交互活动,主要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但随着互联网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用一些移动设备进行的移动学习,在传统的课堂上需要师生之间交互,移动学习并非师生面对面的交互,所以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研究师生交互是很有必要的。

(三) 移动学习的特征

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便携性,情境性,即时性,网络性,跨时空性,学习具有碎片化等特点。移动学习的过程包括认知、环境、移动设备的使用、移动资源的利用,移动学习过程的开展以及移动学习的表现和适应状况等。

二、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 问卷设计

为研究大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情况,综合移动学习的特点以Y大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对移动学习的文献分析,确定关于移动学习问卷的几个纬度。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充分的了解目前大学生们移动学习交互的现状,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方式、交互内容,总结他们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环境、学习适应度、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找到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给出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移动教学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展开教学,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人员能够不断丰富平台的功能,完善移动学习的开展。

首先针对大学生笔者采用自编的《移动学习过程中交互情况的调查》问卷对Y大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问卷的编制以移动学习的理论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参考了其他问卷的,与本次研究相结合经过与导师的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本次问卷的内容。

成都市几年前率先开始在中小学推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按照“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的原则,将诵读活动逐步融入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此基础上,成都市把图书配备、电子图书馆建设等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各学校也加强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的建设,带动市级、县级尤其是社区图书馆的开放利用。这些措施,为建设书香成都、书香校园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不仅需要满足在校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同时也担负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这一重任。所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要尽量考虑这一因素,在建设中要考虑满足培养当地专业人才所需环境和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共享,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 初稿设计

(3)问卷实测。本问卷遵循的是随机抽样的原则,在Y大校园内随机发放问卷,展开调查。共收集了452分问卷。

基本信息: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移动学习的兴趣、动机等。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52.36%的学生对移动学习有所了解,45.62%的学生对移动学习不了解,只有2.02%的学生非常了解。根据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看法,和他们花费在移动学习上面的时间发现他们的学习都是浅层的,并没有深入的研究问题,往往遇到问题的时候大部分的同学都会放置不管。

移动环境:调查学习者是在何种环境下开展移动学习。

上台说题的学生一开始的时候往往很紧张,他们的眼睛总是会不自觉地盯着看老师的反应,却忽视其他学生,所谓的说题往往会演变成说给教师一个人听。这个时候,需要教师从旁边及时给予指导,最好一方面采用幽默的语言缓解“小先生”紧张的心态,另一方面要告诉其他学生,每一个人上台都会紧张,要懂得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只有这样,下一次轮到你上台时,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移动设备的使用:调查学习者在开展移动学习的时候是利用哪种移动设备。

移动资源的利用情况:主要调查移动学习者倾向的移动学习资源类型,对移动学习资源的看法及原因。

移动学习的表现状况:这方面主要包括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投入程度、情感态度、学习效果以及自我效能感。

早春用线绳放好线后开沟条播,沟深4 cm,播幅6 cm,行距35 cm,开沟要平坦,深浅要一致。下种要均匀,做到种子不重叠、不偏离播种沟,及时进行镇压,用杀虫消毒后的腐殖质土覆盖2 cm,下种量控制在150~165 kg/hm2。播后要用消毒后的稻草覆盖。

便利店里,一个三四岁大的小男孩要吃薯片,他见妈妈不同意就一直闹,后来他妈妈有点生气了,说:“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结果那个小男孩说:“那没关系,不管你喜不喜欢我,我都会一直喜欢你。”然后我就看到他妈妈去拿了四五包薯片。

习者的情况调整授课的内容、方法,根据学习者的掌握程度来调整授课计划,但在移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很少有这种条件的,师生之间的远距离导致随时沟通交流成了问题。所以对于移动学习来说师生交互很重要,目前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方式有以下几种:

(1) 问卷编制。本问卷针对移动学习过程中交互的情况设计了20个问题,从教学资源,互动方式,互动时长,互动问题,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参与度等几个纬度对学生进行的在线的调查,同时包括学生的认知程度,移动设备的使用,一般学习的在线时长,移动学习的环境以及试用状况如何。

移动学习的困难及意见。

(二) 数据收集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本次问卷共涉及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设计的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信息安全、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其中有效问卷300份。

三、 数据分析

移动学习的认知状况:主要调查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了解程度和支持度。

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习者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受教师家长的监管,依靠的自我内驱力,对于自制能力比较差的学习者很难坚持到最后,这类学习者中的大部分都会中途放弃,无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导致学习者没有学习的动力。其中在传统学习中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

(2) 问卷测试。随机选取了Y大大一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运用调查问卷对他们进行测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找到了问卷的不足之处,修改了一些问题最终形成了《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现状调查》。

(一) 交互方式单一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师生之间的交互方式有以下几种,一般为QQ群、论坛、邮箱、学习平台留言、微博;可以看出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直接在平台留言的方式与教师探讨问题,其次是QQ群这应该是由于在加入学习的课程为方便学生学习建立的,其次也有一部分的同学选择与教师进行邮件沟通,只有极少选择其他方式。

(二) 交互时间短暂

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主要是在课前课后两个阶段,课前主要是针对前一节课内容进行探讨交流,课中基本无交互只有少数课程会出现选项的方式与学习者互动,大多数都是在课后与学习者交互。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时间

(三) 交互内容局限,缺少情感交互

根据调查发现,在移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主要是针对移动学习资源进行交互,包括:对课程内容存在的疑问这也包含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两方面。

(四) 对教师交互的满意度

由于移动学习虽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但也存在时间滞留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不能够第一时间进行答疑,由于消息过多而有忽视的情况,但学生学习的时间不定所以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对教师的交互是满意的,有部分迟迟未得到解答影响了学生对交互的满意度。

(五) 移动资源的使用情况

移动学习资源是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学习内容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但目前移动学习资源的数量多,种类少,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以及吸引力,当学习者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后,检索目标越清晰,学习者越难以获得精准的学习资源。

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方法一类的优秀作文选,多读古今中外的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名著,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尽可能做到“博”,让他们从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汲取各种营养。可在班级开办图书角,让每位学生根据这些指定的课外阅读书目为班级图书角提供2—3本好书,并且不定期更换新书,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人手一本进行阅读,并定期进行读书交流,汇报读书心得。

四、 问题解决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几种情况,大学生在移动学习重要增加自我内驱力,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才能开展有意义的学习,要强化主体意识,自主学习取代控制学习,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计划和任务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同时对于移动学习的开发者来说要完善移动学习资源和平台的建设。为了能够解决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的这一情况,平台可以对教师以及学生提出硬性要求否则将会扣除积分等形式。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播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可以随时发送弹幕即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来增加互动的频率,缩短答疑的延迟性。丰富移动学习资源,扩大资源的共享性尽可能地提供优质免费的移动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

[1]李婷.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论文,2017(5).

[2]李婷.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论文,2017(5).

[3]陈静远,梅茜.大学生接受移动学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2017(3).

[4]刘清堂,向丹丹.面向3G手机的交互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73-74.

[5]陈明选,刘萃.基于智能手机的交互方式学习环境设计[J].2015(4):68.

扬州大学科创基金项目 ,

项目编号: x20180124

作者简介 :

邓小涵,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标签:;  ;  ;  ;  

大学生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互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