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音乐课教学活起来论文_周庆东

多媒体让音乐课教学活起来论文_周庆东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由于多媒体可将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教师;学生

教育专家朱永新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能够发现、挖掘教育职业中弥漫着的那种美,你就会每天都产生冲动,你就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美丽花朵。”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和合作中理解歌曲的情感与内涵,达到人文素养与艺术能力的综合提高,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 而多媒体教学会让学生在形、声、色、光的视听交融之中,突破时空限制,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物理手段,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程教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便捷性、丰富性和共享性极大地拓展了音乐教学的空间,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从而给音乐教学带来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句话尤其适用于艺术学科教学。音乐课教学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处理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那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乐曲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一年级第一册《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时,在一个班级只用模唱进行教学,我通过机械、呆板的记歌词、唱歌词的传统教学方法,没加任何辅助手段,结果用了一节课时间,让学生饱尝枯燥无味、单调无趣之苦,才勉强将歌曲学会。而在另一个班级,笔者通过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情境:出示一面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用Flash做成的五星闪烁着光芒,在蔚蓝的天空和几朵白云映衬下,国旗格外鲜艳。然后再用Flash做成许多小朋友变成美丽的小天使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到国旗边,亲吻着国旗,并将五星红旗高高举起。这时,笔者边演示边出示相应的歌词,声情并茂地朗诵起: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结果孩子们只用了两三遍的工夫就迅速地记住了歌词,最后学生还能用行动告诉大家自己愿做一名怎样的小天使?在上述案例中,媒体以逼真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深情的音乐等形象信息来展示事物的变化过程,放大微观,缩小宏观,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由直接感知到形象思维、由直觉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由此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歌词,体会了歌曲的意境。孩子们通过对歌曲的理解,上升到情感的表现,而情感的表现又对记忆有促进作用,媒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眼界开阔,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视听感官,顷刻间叩响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兴趣倍增。

音乐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笔者根据乐曲的内容,把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湖滨晚景,荡桨、摇橹和浪花飞溅的情景,夕阳西下,渔人载歌,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用多媒体和着音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今天,大家能否试一试听音乐写作文呢?”当我再次播放录音时,同学们纷纷拿起了笔。洋洋洒洒地写到:“乐曲刚开始那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我仿佛看到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我仿佛感到确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我仿佛看到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此时此刻,真是听之心旷神怡,观之赏心悦目,想之回味无穷”。从这里可以看出音乐在激发写作兴趣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优美的音乐中,教师提供画面来进行创作,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情境的创造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演唱或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上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想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地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及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等特点的多媒体的进入,以非凡的表现力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丰富了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在解决《亲爱的回声》第一乐句音高音准的问题时,笔者就运用了旋律线。旋律线是音乐运动形式的外化,旋律的进行方向和进行方式是音乐语言语义功能的扩大和延伸,其表现力与情感思维具有同构性。笔者在设计课件时先把旋律线以点出现,让学生想象要是把点全部连起来会像什么呢?学生回答像山后,笔者运用多媒体动画功能把点全用线条连起来,再出现水墨画大山。学生通过感受多媒体这样的演示,就能很轻松都唱准这一乐句了。同时也解决了歌曲中旋律演唱时的情感起伏。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背唱歌曲,并且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背唱数目,要求学生背唱歌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如笔者在教唱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歌曲时,为了让低年级学生记住歌词,笔者总结出了陪、亲、夸、抱四个字,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张形象图谱,分别是陪陪我、亲亲我、夸夸我、抱抱我。在学生欣赏的时候,让他们分别看四张代表歌词的图谱,在学唱时又根据歌词让他们再分别对照四张图谱来凭记忆填图谱。多媒体上出现图谱的连线,让学生填一填、练一练,这样对歌曲音乐形象的记忆学生较感兴趣,注意力也较集中,记忆歌词也就会有很大的成效。

四、运用多媒体增加信息量

音乐课堂需要有足够的信息量,而音乐教材的信息量毕竟有限。教师在备课时多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我在教授《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时,先把傣族同胞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从网上查找后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同时让他们观看孔雀开屏的视频,欣赏杨丽萍老师的舞蹈《雀之林》,傣族优美的舞姿带给学生无与伦比的震撼感受。当这些信息传达给学生后,学生就能更准确都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跳出可爱的形象。

五、运用多媒体获取音乐知识技能

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得内容,也是使学生丰富自己的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歌曲演唱的前提和基础。任何课堂教学如果脱离了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新颖都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加动听。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虚拟音乐形象变得更加具有直观性,音乐课堂中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为了更好的解决难点,突出重点,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把握与运用既可起到化解难点,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

多媒体的应用为音乐教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气氛,展现了优美的形象效果,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极大地优化了音乐教学。但教师应做到选择正确、设计合理、运用适当。使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宁夏中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755100)

论文作者:周庆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多媒体让音乐课教学活起来论文_周庆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