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国明

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国明

(牡丹江市中医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3%,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风寒型;周围性面瘫;足三里;临床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Zusanli on the treatment of wind and cold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4 were cold type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60 case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mon acupuncture treatment,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t Zusanli point treatment,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3.3%,P<0.05,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old type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by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Zusanli treatment based on ordinary acupunctur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otal efficiency,has a certain advantage in the treatment,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wind cold type;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Zusanli;clinical effect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也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最主要的发病类型,中医学认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原因可能是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劳累过度等,风寒之邪侵入人体面部的经络,气血运行不正常而导致的,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在选取6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探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3.1±5.9)岁;发病时间2~10d,平均发病时间(3.1±4.6)d。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9±5.3)岁;发病时间2~10d,平均发病时间(3.4±4.1)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患者在发病初期服用利巴韦林、弥可保、强的松等药物进行初步治疗。根据《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等国家标准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定位,取穴:足三里、合谷、风池、太阳、鱼腰、下关、翳风、迎香、攒竹、阳白、颊车、地仓[1]。治疗时留针时间设置为30min,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2.1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30例患者取卧位或者坐位,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用的不锈钢毫针为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0.25mm×40mm或者0.25mm×25mm,面部穴位斜刺或直刺0.3~0.5寸,四肢穴位直刺0.5~1.0寸,以得气为度,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1.2.2观察组患者

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足三里进行治疗。取双侧足三里穴,直刺0.5~1.0寸,患者得气后,将药用灸条取2cm左右,插入针柄,然后点燃施灸。艾条烧完后,去除残留的灰烬,取出针。

1.3判断疗效标准

根据面部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制定此次研究的疗效判断标准[2]。痊愈:患者面部神经支配区域内的所有功能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静止时,面部双侧比较对称,运动时,前额运动的功能恢复的比较好,眼睛稍微用力就可以闭合,口角左右的轻度不对称;好转:患者面部两侧有差别,但是没有严重的外形损害,患者静止时,面部双侧基本对称,运动时,前额有轻度或中度的运动,眼睛要用力才可以闭合,口角有轻度的下垂;无效:患者有明显的面肌瘫痪症状,外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静止时,面部双侧不对称,运动时,前额没有运动的情况,眼睛完全不可以闭合,口角双侧完全不对称。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分析,计量数据用( ±s)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χ2和t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医领域接触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时间较早,认为其属于"口癖"范畴,是因为正气不足、肺气亏虚、平素体弱等原因导致脉络空虚而发病。中医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方法比较多,包括针刺、中药汤剂口服等治疗方式,并且已经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在众多治疗方式中,中药和针刺联合治疗的效果最好,可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病率,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温针灸足三里不仅可以疏通患者的面部脉络,还可以养气活血、健脾益气,从而促进面瘫尽快康复。现代研究表明,温针灸足三里可以使热能药效渗透到患者的肌肤腠理,,通过静脉感传,改善患者的神经受损情况以及微循环,增强患者的吞噬细胞功能,调节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减轻血清促炎因子的活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对于普通针刺治疗而言,临床效果更好[3]。

本次研究选取6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飞,卢振产,邱彦昭.针药结合治疗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 48 例临床观察[J].中国儿科杂志,2013,9(4):40-41.

[2]倪瑛,黄钰玲,郑焱.温针灸足三里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3,34(2):230-231.

[3]申晓东.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21):15-16.

论文作者:刘国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国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