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区城市道路软基处理方法与分析论文_杨易鹏

(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摘 要】影响道路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基底处理不符合要求,软弱基底对于道路的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宁波地区城市道路软基的概况,对软基工程做了分析计算,并探讨了宁波地区城市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宁波;城市道路;软基;沉降;搅拌桩

一、宁波地区岩土概况

宁波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属海相沉积平原类型。在地层表面厚约1.0 m的地表“硬壳层”以下,广泛分布着厚层的淤泥质软土。该软土层具有饱和、流变性、含水性强、压缩量大、地基承载力低、渗透性差等特点,以至于该地区现状道路普遍存在路面不均匀沉降、平整度差、“桥头跳车” 等现象。本工程岩土层分布及岩性特征为①0填土(mQ3 4);①1粘土(mQ3 4);①2a层:泥炭质土(mQ3 4);①2层:淤泥质粘土(mQ3 4);②1层:粘土(mQ2 4);②2层:淤泥质粘土(mQ2 4);②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Q2 4);③1层:粉质粘土(al-mQ1 4);③2层:淤泥质粘土(mQ1 4);③3层:粘土(mQ1 4);④1-1层:粉质粘土(al-lQ2 3);④1-2层:砂质粉土(al-lQ2 3);④1a层:粉砂(al-lQ2 3);④2层:粉质粘土(mQ2 3);④2a层:黏质粉土(mQ2 3);④3层:黏质粉土(al-mQ2 3);④4层圆砾(al-plQ2 3);④4a层细砂(alQ2 3);⑤1层:粉质粘土(al-lQ2 3);⑤1a层:细砂(alQ2 3);⑥1层:粉质粘土(al-lQ1 3)。

二、软基工程计算分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提供的地质参数资料,对不同的填土高度进行沉降预估计算。计算结果绘制成的沉降曲线见下图。曲线表明,在一定填土高度的路堤荷载下,软土层将会发生较大的沉降。采用当地常用筑路材料宕渣填筑,在填土高度2.5m时,总沉降约57cm;填土高度3.5m时,最大地基总沉降将达85cm。若采用粉煤灰填筑路堤,在填土高度3.5m时,地基总沉降约61cm;填土高度4.0m时,总沉降69cm左右。因此,在宁波地区特有的软土地质条件下,一般路基特别是桥后路基的处置问题尤为突出。采用粉煤灰等轻质材料路堤能减轻路堤荷载对地基的附加应力,可以减少地基的总沉降量。

图 天然地基路基高度—沉降关系曲线

三、宁波地区城市道路软基处理方法分析

要想使软基承载能力最大程度的提升,从而满足道路施工的基本条件,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城市道路软基进行处理。就目前宁波地区城市道路岩土状况来看,应用于该城市道路软基处理的常用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换土垫层法

软基的最基本的特性就是承载能力达不到道路主体承压的需求,换土垫层技术就是对软基进行处理的有效方式之一。所谓的换土垫层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把路基基础中一定深度较差地质的土层去除,把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填入并夯实,从而改善软弱基底等不良地基的强度与硬度,使其能够达到道路建设所必需的条件。换土垫层法常用的垫层有:砂卵石垫层、土垫层、素煤渣垫层、碎石垫层、砂垫层、灰土或矿渣垫层以及用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做的垫层等。此技术一般情况下能够起到提高浅层路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等作用。因此,此技术在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的范围还是很广泛的,施工人员应该充分的根据施工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垫层,进行合理科学的施工。

(二)基底表层排水固结

造成路基基底成为软基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在路基表层中土壤的含水量大于正常值,这直接导致了路基承载能力的下降,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软基的状况,对软基表层进行排水使其固结是十分必要的。软基表层排水工作的实现依靠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配合,譬如在道路本体填筑过程中,加大性能比较好的填筑物所占的比例等。另外也可以在填筑施工前,对软基地段进行预处理,主要的处理方式就是对软基进行加载处理,从而使得软基表层的水分排出,水含量得以降低,加大基底原状土体的密度,提升其承载力,为道路使用性能的充分展现奠定基础。在不同的软基处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排水措施,具体措施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软基的基本状况以及施工条件,从而最大程度的促进排水目标的实现,提升路基基底承载。

(三)搅拌桩法

1、石灰搅拌桩

石灰搅拌桩被广泛的运用于软土地基施工当中,尤其在塑性指标比较高的软土地基的施工。在这种条件下,用石灰的作用效果要比用水泥来加固的效果好得多,也可靠得多。石灰搅拌桩就是人工用外力强制的把石灰和软土路基中的原状土质搅拌和混合。在混合的过程中,石灰会吸收软土路基中的水分,在降低含水率的同时,促使搅拌后的灰土材料发生固结,形成灰土桩及桩间土共同受力的复合地基,增大基底承载力水平,使之满足道路主体承压要求。另外石灰搅拌桩法还能够有效改善软土地基强度不足,沉降现象多发等状况,最大程度促进道路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道路使用功能的发挥。

2、水泥搅拌桩

水泥搅拌桩加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利用机械设备将水泥喷入待处理的道路软土路基内,并充分搅拌,促使水泥与土发生水解水化反应并形成凝胶体,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基础强度,满足路基使用承载力的要求。软土基础经处理后,加固效果显著,可很快投入使用。

水泥搅拌桩加固分为浆喷法和粉喷法,当土质的天然含水量大于 30%、塑性指数大于 10 时一般采取粉喷法,因为一般情况下粉喷法水泥土硬化时间较短,能提高桩间的强度,但是搅拌均匀性欠佳,不容易控制施工质量。水泥搅拌桩必须根据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施工,施工应该控制钻机下钻深度、喷粉高程以及停灰面以确保搅拌桩有足够的长度。在喷粉接桩时,需保证喷粉重叠长度大于 lm。搅拌桩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储浆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量加50kg。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固化剂的用量误差应控制在于 1%之内。完成搅拌施工后,将钻头提离地面,开启空压机,清除管道及喷咀中的残余粉体和附着泥土,然后桩机移向下一桩位。

(四)砂石桩与低强度混凝土组合型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加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和加强体(主要指桩体)两部分组成的地基。

复合地基是一种粘结强度较高的半刚性桩,由于低强度混凝土桩的插入而使砂石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得到加强,从而减少散体桩顶部分的压胀变形,改善了散体桩由于桩间土承受过大的径向应力而产生的膨胀破坏的状态,提高了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复合地基需在桩顶设置一定厚度的砂石料垫层,保证不同刚度桩体与土共同承担荷载,减少基底应力集中、调整桩土荷载分担和减少桩顶水平应力集中。

结语

综上,在宁波地区大多缺乏地表硬壳层及地基土极软的特定地质条件下,采用合理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从而使得路基路床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很大改善。这样处理还可以减少路基宕渣填筑层的厚度,甚至可以取消。

参考文献:

[1]许超,曹俊鹏.关于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J]. 江西建材. 2014(02)

[2]张靖.市政段道路软基处理方案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3(10)

论文作者:杨易鹏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宁波地区城市道路软基处理方法与分析论文_杨易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