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民族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论文

崇左市民族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论文

崇左市民族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苏慧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 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破解治理困境,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民族传统文化自身蕴含的基层社会治理功能,但民族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因为种种原因受到影响,需要多方面治理和优化。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基层社会治理;路径

崇左市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既有土长的壮文化特色,又有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特点,还具有异国文化交互发展的新特点。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重功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应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1 崇左市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功能的影响因素

1.1 制度文化缺失影响基层社会治理

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制度的分化和更迭日趋严重,制度文化的缺失引发多种实质性问题,这使得制度的重建和整合也越来越有必要。 崇左市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功能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制度文化的缺失,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质在于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原有的制度在当下运行过程中不适用,如权力的多中心化,“管事的人” 和基层群众的交流断层,民意得不到重视等问题。 近来,崇左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坚持突出“六个注重”,注重“快”“透”“广”“严”“实”,认真抓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完善制度建设,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牢笼里。

(5)做好舆情监测和应对。密切关注舆情变化,加强舆情应对,防范舆情风险,及时化解矛盾,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特别是针对广西环境保护税税额标准相对原排污费征收标准有所提高的新情况,积极对相关的环境保护税纳税人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明解释、纳税辅导等工作,让纳税人交明白税、放心税。

1.2 主流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主流文化的冲击极为严重。 主流文化主要受到来自西方国家以及我国传统社会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遗产的影响。随着当今人们的社会生活趋向现代化,城镇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大规模的城镇化运动,导致现代经济文化和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渗入。 民族文化本蕴含的社会规范、礼仪制度等“柔性”表现,由于主流文化的冲击,对民众的影响被不同程度地削弱。 此外,因现代文明的冲击,文化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少数民族地区,如崇左市地方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在文化发展中逐渐淡化,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雷同严重,当地的传统文化被汉文化同化严重,缺少特色。强势的主流文化广泛渗透到民众的文化价值观上,地区的传统文化逐渐失去自己的独特色彩,传统文化应发挥的功能给弱化。首先我们要包容,以正确的姿态对待主流文化、当代文化潮流。 其次,我们要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时刻谨记可

1.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成熟影响基层社会治理

公共部门有义务维护社会规范、 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 近年来,部分县、乡镇等基层文化和旅游部门对民族文化发展工作重视不足,缺乏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工作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部分公共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的规划不合理,体系的不成熟使相关部门在基层社会的治理方面监管不到位,以至出现决策偏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基层社会的治理工作。在崇左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功能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基层的社会治理存在较大问题,例如,文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文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落后影响基层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多数基层文化器材,如图书、电视机、电脑等陈旧且长期得不到更新,后期服务不完善。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成熟,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基层社会的治理“碰硬石头”。基层的治理缺乏体系保障,导致相关文化服务工作开展不到位,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社会治理。由此,类似问题的出现亟待相关公共部门采取解决措施。

2 崇左市民族文化发挥基层治理功能的实践分析

2.1 更新基层文化观念

落后、愚昧的思想会严重制约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基层治理需要更新基层民众的文化观念。 因为文化水平等原因的局限,基层群众的文化观念稍落后,但是,出于对文化板块的重视,崇左市文化管理部门组织的文化“大宣讲”活动,用民族文化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得基层群众的文化知识得到相应普及,其存在的旧文化观也受到新时代文化观的冲击和影响,形成对现在所处环境中的自然、社会与人本身的基本的、比较一致的观点与信念。在耳闻目染的文化氛围中,基层群众的文化观念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被逐渐更新,有利于其开阔文化眼界,开启文化探索,开始文化现代化的旅程。

2.2 改善基层文化民生

就社会基层治理而言,为了能够实现善治和秩序,就需要借助制度的力量来予以约束。引导文化整合,形成一种制度文化,并使制度文化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有必要重视引导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基层治理的作用。有效的社会治理,越来越依赖于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 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是文化层次理论要素之一。制度和行为文化在基层治理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需要相关部门在引导制度和行为文化方面在发挥基层治理方面的强力作用。

2.3 维护基层稳定和安宁

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有意识地学习知识,再通过自身感悟与实践将之转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形成个人的气质、修养等稳定的个人品质。 就社会个体而言,民族文化对于民众的价值观、认知取向、审美情趣方面重要影响作用,帮助民众塑造人格、完善人性、启发人智,实现人格社会化的功能;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文化则起着社会控制、社会导向、引领文明的作用,通过文化资源辐射、影响其他政治、经济元素的功能。 民族文化不仅对于社会个体有作用,而且具有社会功能,表现为对社会生活的引导功能,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的规范功能,对民族团结的凝聚功能。

2.4 提升基层文化素养

民族文化的作用还表现在维护基层稳定和安宁方面,民族文化在不同程度、 不同层面上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基层的稳定和拥护,这其中,民族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视。 管事部门的管理目标重视以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办事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贴近生活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以服务基层群众,维护基层稳定和安宁为重点,扎实工作,拼搏进取。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需重视发挥民族文化的作用,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引导基层善于自我调适,形成自尊自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用崇尚民族团结、 社会和谐稳定的民族精神维护基层的稳定和安宁。

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每个普通民众对其均抱有深厚感情,在现代文明发展的今天,引导民众克服文化自卑心理、提升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势在必行。 在保护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适应现代文化环境,使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意义不随表现形式的改变而改变。例如,根据文化的内涵制作出相应的文化实物产品,不仅可以调动当地民众对于该民族文化物化过程中参与劳动所得的劳动报酬,而且在民族传统文化物化为商品的过程中,随着消费者的青睐和购买,可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社会意识和行为准则等等。

3 崇左市民族传统文化基层治理的优化路径

3.1 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撬动基层活动力

他们正说着,扎洛回来了,他一进家门就高兴地叫开了:阿爸——我抓到三只青蛙了。登子的脸呼地红了,赶忙喝住扎洛:你没看到张爷爷来了吗?扎洛赶忙把破衣服里包的青蛙藏在身后,青蛙窸窸窣窣地跳着。扎洛只穿了件红色的秋衣,两边的袖口都撕到了胳膊肘,右手大拇指上有个茧疤裂开了,血冻在伤口上,肥肥的裤脚上打了四五层补丁,胶鞋的鞋帮和鞋底几乎一分为二,大半个脚掌露在外面。甲洛洛赶忙拉过孩子:快过来烤烤火。登子的脸一下暗了下来:小牛犊,快回去找你阿妈去。扎洛一溜烟跑了,甲洛洛看到孩子眼窝里有泪。

3.2 引导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发挥基层治理的强力

文化是一种民生,民生也是一种文化。改善基层文化民生是文化治理的一部分,基层文化治理关键和动力在于民生,目的也是为了民生。民生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体现,也是党和政府以民为本的根本体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尊重群众观点,牢固树立民生问题优先的理念,把脱贫摆在突出位置。为实现地区尤其是贫困户的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而努力。 例如,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兴建“农家书屋”;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等文化惠民工程得以有效推进,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改善基层文化民生,何尝不是一种文化扶贫。

3.3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释放基层治理能力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的有效融合有效促进基层的治理能力。经学者调查研究表明,基层民众的文化需求多集中在精神层面和体育运动层面,对文化设施和娱乐、 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表现较高的需求。这意味着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以民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建设满足大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市文化设施可考虑博物馆、 图书馆等,农村文化设施可偏向于图书室、文化室等基层设施建设。 引导基层群众参与总结并推广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鼓励城乡民众自行组织开展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成立文化团体。

3.4 强化地方政府责任挖掘基层治理新动力

地方政府在基层工作治理过程中还应通过以下三方面挖掘新动力: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有限、责任、法治、服务政府的观念,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 二是实现由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转变,改变之前单一的管理模式,让民众有机会参与,培育和完善独立性强的民间组织,提高公民参政意识,促进公民社会成长,建立政府与市场、 公民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关系,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三是利用多重治理手段,注重经济、政治与文化手段结合,突破原有单一治理手段。

中国的扶贫开发,一直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与社会的参与下,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为主体进行的。党和政府领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扶贫体制,是中国扶贫开发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国扶贫取得成功的基本制度保障。

1、增强舆情安全意识。一是要把好新闻出口关。明确卫生计生行政机构宣传职能部门新闻管理职责,完善新闻采访相关制度和流程,统一要求、统一口径,加强卫生计生新闻宣传出口管理。二是要把好数据安全关。明确人口和卫生基础统计数据、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管理,防止重要数据的泄漏。三是要把好信息处置关。密切关注信访、投诉、医疗事故、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及时做好舆情应对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4 结语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创新和改进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破解治理困境,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 因此,在基层社会治理出现的难题面前,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探寻民族传统文化应如何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功能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的现实路径,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岳怡静.民族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7.

[2]李建军,刘成.新疆文化治理的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5):191-197.

[3]李国新.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责任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6,35(4):4-8.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9(a)-0063-02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7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崇左市民族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KY0828)。

作者简介: 苏慧(1987-),女,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区域公共管理和民族地区文化。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形态,不可改变的是文化的精髓。

标签:;  ;  ;  ;  

崇左市民族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