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尝试、创新论文_刘爱华

感受、尝试、创新论文_刘爱华

_聋校数学教学的探求

笪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刘爱华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较强的抽象性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难免存在着枯燥乏味的成分,笔者认为从感受——让学生多想、多动、尝试——让学生多议、多问、创新——让学生多做、多练这三方面着手可以提高聋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聋校数学教学感受尝试创新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较强的抽象性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难免存在着枯燥乏味的成分,又由于聋生自身的缺陷,更增加了学习的困难。因而:调动聋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聋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是二十一实际特校数学教师迫在眉睫的主要任务。下面结合我校数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感受——让学生多想、多动成功的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转,让学生按照老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循规蹈矩地思考和解答,特别是聋生,由于挺立存在缺陷,而主要靠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教师应抓住聋生起观察力强的优点,由具体到抽向聋生战士数学符号、公式、数学比例、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数学语言的逻辑性、数学方法的的技巧性。让学生认一认开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意义,用数学符号、线段、色彩、语言来编织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层次、联系,过程与方法,把聋生引入数学兴趣的海洋。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时,教师让聋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让聋生按部就班地思考、联想。要求聋生找出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图形有那些?认识后,把聋生领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让聋生寻找哪些景物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聋生感知图形对称的原理、定义、公式。聋生个性是有差异的、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这时可以启发聋生通过各种途径去四开问题,寻找自己能领会的方法,要写下来,也可以画下来,在这些方法中有的方法或许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总之,聋生动脑去想想,动手去做做。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就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尝试——让学生多议、多问聋生的听力生理性障碍造成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很多能想到、做到的却不一定能说出来,何况数学语言的抽象性、逻辑性,显得枯燥、呆板,学生更不爱说。在数学尝试教学中应有意识引导学生议一议,在讨论交流中尝试成功的结果,如:数学“归一应用题”李师傅2 小时加工10 个零件,照这样的速度,再加上4 小时,一共可以加工多少零件?

题目出示后:首先让学生想一想:这道题的结构、特征,然后分组让聋生议一议,这一道题有几种解法?选出代表发言,从而出示(1)把前2个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后4 小时加工的个数结合在起,就是一工加工的个数:10|10÷2×4;(2)先算出没小时加工的个数,再数出一共加工的零件格式:10÷2×(2+4);(3)还可以根据时间的倍数关系列式:10×[(4|2)÷2]。最后让聋生再次讨论比较,质疑问难,哪一种方法最简单、理由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了,聋生的竞争意识强了,学生乐于学。多议、多问,尝试,使聋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三、创新——让学生多做、多练曾有位数学家说过:“数学的优美感之一是问题能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迎合聋生的好奇、好学的心理,激发他们的热情,鼓励他们学会创新。、聋生的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实物、教具的支持,通过动手操作能丰富聋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为理性认识打好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让聋生做一做,摆一摆,拼一拼,来获取数学知识,在做中理解知识,学会解决问题能力,并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火花,得到创新的成果。

例如:在学完所有的2知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之后,不止聋生这样一个任务;小建是利用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图形、三角形)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球)构造你心目中的机器人,彩练各异,可剪纸贴、学具拼、废旧品摆。聋生星期很浓,情绪很高,一下字构造出十几种不同形状,非常逼真的机器人图形。再添加上不同要色的修饰,机器人边的活灵活现的,在这一想象和操作过程中,明显比常规方法更有创意,聋生真正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总之,新世纪的特教数学教学应从“感受、尝试、创新”的角度来探求,为聋生提供创新能力发展所必须的宽松环境和自由空间,让他们手、脑、眼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来唤起残疾孩子学习抽象学科——数学的积聚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刘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  ;  ;  ;  ;  ;  ;  ;  

感受、尝试、创新论文_刘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