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措施论文_宋尚林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措施论文_宋尚林

〔摘 要〕 学生只有参与到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不少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课堂当成培养学生学习自主化的沃土,不断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学生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需要经过一个长期性且循序渐进的过程。

1 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

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以独立思考为核心,多种较优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由于在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对加深已有知识的理解,并将其融会贯通,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探究过程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和尝试,这些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与他人交流。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些感受和体验使得他们更能理解科学本质、理解他人。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和练习巩固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忽视甚至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应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使之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呢?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措施

2.1 尊重学生的个性及人格差异。总体而言现有的教材中,知识点的安排往往采用的螺旋式的上升排列方式,新知识基本是以旧知识为基础扩展得出,这种安排方式强调的是学生思维方式的阶梯式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因个体的差异,不同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全然不同,因此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存在差异。但日常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缺乏提问的勇气和质疑的精神,长期的累计下,其在学习上则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及人格差异,并耐心的倾听和解决学生的疑问,以便于保证学生在心有疑惑的时候能够敢于提出问题。

2.2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动手操作,善于创新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数学教学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换”和“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变一变”等创造技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寻找规律,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创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3 小组交流以独立思考为基础。有些教师只重视交流的形式,忽视交流的本质。在小组交流时,学生只是将自己的想法跟组内学生说一说,学优生占主导地位,学困生把自己的答案改成和学优生的一致就算统一了组内意见,把自学中的问题掩盖起来,展示时几乎都是正确答案,教师如果在学生自学、交流时没有发现问题,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小组交流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又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经过独立探究,有了各自的想法,在进行组内交流,才会出现思维的碰撞。同时,为了使交流有效,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小组交流给予指导。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任意”,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具袋中的小棒数量不同,长短不同,学生操作的结论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在交流前,我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提了四个交流要求:一是如果小组成员选的小棒长度相同,摆的结果相同,不必再验证;二是如果选的小棒长度相同,摆的结果不同,一定要验证;三是如果选的小棒长度不同,一定要验证;四是如果验证后仍有不同意见,一定要敢于在展示中说出来。

2.4 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急于探求知识,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第一,创设具有生动趣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到了,大家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说着,笔者慢慢的从包里取出小白兔的图贴在黑板上,并问同学们喜欢吗?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第二份礼物,猜猜是什么?接着笔者又慢慢取出小鸭子图贴在黑板上,接着猜第三份、第四份……笔者出示的礼物是有规律的,到了后面,笔者再卖卖关子,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教学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在玩中生疑,在玩中质疑,最后在玩中释疑,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第二,创设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情境,给学生探索知识的大前提。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在一年级时,笔者们就已经认识了,那么你们还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特点吗?这一问题情境的提出,就给学生探索知识提供了大前提为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作了铺垫。第三,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意,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兵.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

2 崔银艳.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2)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小海镇朱嘠小学

论文作者:宋尚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措施论文_宋尚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