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论文_刘赟,秦岭,陈剑

无锡市中医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研究鼓膜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就诊单双号将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诊的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接受鼓膜置管治疗、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鼓膜穿刺联合鼓室注药在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面效果明显,明显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鼓膜穿刺;鼓室注药;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为一种常见耳鼻喉科疾病,主要表现为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当前该病发病越来越高,感染人群广损伤听力,延缓语言发育,加重中耳炎。所以,积极接受治疗很有必要。常规鼓膜置管治疗虽然起到一定作用,而疗效不明显。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在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面,效果良好[1]。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通过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通过有关临床检验确诊为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确诊的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0例。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符合《耳鼻喉科学》中诊断标准,伴随耳内闷胀感、耳鸣及听力下降等,以就诊单双号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9~69岁,平均年龄(41.44±9.88)岁,病程3周~3个月,体质量30-90kg,平均体质量(64.5±14.5)kg,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0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9~68岁,平均年龄(40.43±9.87)岁,病程3周~3个月,体质量29-91kg,平均体质量(62.5±11.5)kg,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9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5例。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符合研究基本条件者;药物及手术禁忌者。

1.2方法

1.2.1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取患者坐位,采用75%乙醇对术耳的外耳道与鼓膜实施消毒,采用2%丁卡因棉片对患者外耳道皮肤与鼓膜进行表面麻醉。置于内窥镜下,选长5号针头,以鼓膜前下向鼓室刺入,将鼓室内分泌物抽掉,接着取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000 U,制成混合液1 mL调整压力,适当注入鼓室,叮嘱患者吞咽多次。

1.2.2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鼓膜穿刺治疗,实施外耳道皮肤与鼓膜实施表面麻醉术中密切留意患者耳内变化,避免意外情况产生,术后服用抗生素与粘液促排剂,疗程7 d,对患者实施随访,开展纯音测试。

术后两组均服用抗生素与粘液促排剂,疗程7 d,叮嘱患者术后确保耳内洁净,避免感染,经过7d,复诊,为康复患者可再接受治疗,最多持续21d,当无效果后,继续接受鼓膜置管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①治愈:接受治疗,临床症状不见,听力趋于正常;②有效:接受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听力水平明显改善;③无效:接受治疗,临床症状恶化或无改善,听力水平下降或无改变[2]。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以(%)表示计数资料,并予以 检验,分析组间项是否存在差异,如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18(36.00)、有效21(42.00)、无效11(22.00)、总有效率39(78.00),观察组患者治愈32(64.00)、有效16(32.00)、无效2(4.00)、总有效率48(96.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

两组疗效比较(%)

 

3讨论

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主要原因是咽鼓管阻塞及功能异常。通常中耳内、外气压大致相等。如果咽鼓管因为多因素而产生通气功能障碍,将吸收中耳气体被黏膜,使得中耳产生负压,继而引起中耳黏膜静脉扩张,导致通透性变强,渗出血清,堆积在中耳,产生中耳积液。当前此病主要治疗手段是鼓膜穿刺、鼓膜切开及鼓室置管术,从临床反馈结果看,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疗效明显,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认可[3-4]。

鼓室穿刺术能够较快清除患者鼓室内积液的情况,且切口较小可以反复穿刺而不留瘢痕,避免了鼓室切开、留置引流管等带来的鼓室硬化、穿孔等并发症。在鼓室穿刺的同时鼓室内注射药物,能够对鼓室进行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清洁创面,溶解并清理坏死的组织,能够防止复发。基于鼓膜穿刺术,添加地塞米松与糜蛋白酶注药,能显著缓解耳腔及咽鼓管水肿地塞米松抗过敏、抗毒、抗炎,水钠潴留副作用小。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明显[5]。糜蛋白酶为肽链内切酶的一种,多切断多肽链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羧基一侧。在鼓膜穿刺抽液的基础上,鼓室内注射糜蛋白酶混合液应用于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可提升治疗疗效[6]。

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提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应用于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效果较好。

总之,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通过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明显提升治愈率,值得在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潘永奎.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74-175.

[2]李璐.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4(22):4596-4597.

[3]钟燕梅.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7):870-873.

[4]何丕.鼓膜双孔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3):103-104.

[5]陈善佑.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4):884-885.

[6]焦慧,高志光,王鑫,赵金花,安然.鼓膜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144-145.

论文作者:刘赟,秦岭,陈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论文_刘赟,秦岭,陈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