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谈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邓小平谈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邓小平论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又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邓小平历来对此十分重视,有许多精辟论述,我们应当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一心一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中国人民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1980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我国要做好三件大事,即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1]“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2]因此,邓小平称之为我们“最大的政治”。[3]这实际上是贯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根主线。他要求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并服务于这个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时代主题。

邓小平认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4]任重道远,困难重重,因而,全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这也正是爱国主义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忧外患不断,战乱频仍。但是,中华民族没有倒下去,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伟大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面临的又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根本大计。值此特殊历史时期,尤其需要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那么,实现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基础是什么呢?1980年,邓小平在谈到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时指出,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团结”。[5]所以,爱国主义是实现全国人民大团结的重要基础。对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主要是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团结。邓小平曾这样讲:“我们不是有个口号叫‘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吗?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6]还说:“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7]事实上正是这样,只有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我们才能排除一切内忧外患,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才能最终实现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也正是基于这种伟大意义。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得“凡是中华儿女,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8]。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一心一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邓小平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邓小平对此多有论述,特别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他明确提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9]这是对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在邓小平看来,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提高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他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10]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告诫人们:“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11]“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提高民族自尊心”。[12]所有这些论述,都充分反映了邓小平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视。

增强民族自尊心,就是要维护民族尊严、利益,珍惜民族的独立。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要,对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显得更重要一些。邓小平强调指出:“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13]所以,他十分重视国权、国格的教育,说:“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国格没有了,关系太大了。”[14]“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15]针对某些人侈谈人格、人权,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告诫人们“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16]。对有些人“为了出国,为了搞钱,违法乱纪,走私受贿,投机倒把,不惜丧失人格,丧失国格,丧失民族自尊心”的行为,邓小平斥之为“这是非常可耻的。”[17]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新人当然要努力去实现人民的利益,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而英勇献身。”[18]

增强民族自信心,就是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前途,充满希望,不被眼前暂时的困难所吓倒。邓小平有句名言:“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这是对我们民族自信心的高度概括。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面临的是一条充满曲折坎坷的道路。我们必须有“一定能够战胜多种困难”的信心,否则,我们的事业就无从谈起。所以,邓小平说:“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20]

增强民族自豪感,就是要为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而自豪,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而自豪,说到底是为作为炎黄子孙,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中国人是有资格自豪的。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国古代,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伟大作用。”[21]几千年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满怀信心,艰苦奋斗,排除一切阻力,一次又一次地写下了我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国家开始成为一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23]。列宁认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24]这种深厚感情主要是指民族自豪感。“民族情感中最重要的是民族自豪感。”[25]有了民族自豪感,我们就能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所以,邓小平说:“凡是中华儿女,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爱国主义情感的体现。三者集中地讲就是要求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凡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应把自己的生命归属于我们的民族、国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真正体验到祖国母亲的深刻含义。这也就是邓小平所讲的,“我们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26]

三、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

邓小平认为,在我国当代,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能撇开社会主义而抽象地、空洞地理解爱国主义。他明确提出,爱国就是“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27]。由此出发,邓小平要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有人别有用心地将二者割裂开来,说什么“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邓小平批驳了这种观点:“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更高一些。”[28]邓小平在这里讲得很清楚,很具体,一个中心意思就是说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社会主义教育,二者必须统一起来。

事实上,邓小平历来把社会主义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多次强调指出:“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不坚持社会主义不行。”[29]因此,邓小平特别提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30],使他们从中懂得“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31]通过社会主义教育,使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我们在本世纪还要用十几年时间,下世纪还要用三五十年时间,继续向们证明,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32]

邓小平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不仅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还由我们的时代主题所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时代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体现并突出这个主题。爱国,不能单凭满腔热情,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特别是要极大地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爱国不单纯是“红”的问题,还必须有所“专”。按照邓小平的观点,“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33]这就是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专”的问题,这是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正是在这一点上,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一致起来。邓小平认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3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35]因而,社会主义教育也必须突出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问题,这与爱国主义教育是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主张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是从我们的时代主题出发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时代主题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体现。所以,如果把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的相统一单纯看作是政治要求是很不全面的,它忽略了最主要的方面。应当说,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的高度上,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统一起来,突出强调“专”的问题,是在爱国主义教育观念上的一次大的突破。邓小平的这个思想,不但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的问题,更回答了如何爱国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要更重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邓小平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谈到爱国主义教育时,他总是特别提及青少年。如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讲:“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36]“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37]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优秀人才。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邓小平针对“一些青年男女盲目地羡慕资本主义国家,有些人在同外国人交往中甚至不顾自己的国格和人格”的不健康现象,特别提出:“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38]1980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39]从邓小平的这些论述中,不难看出他对青少年的重视。

就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又突出强调两点。一是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在如何看待我国的贫穷与落后这个问题上,青少年往往不能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而是错误地将此归咎于社会主义制度甚至党的领导上。这反映了青少年不了解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不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邓小平认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40]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同时,“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41]所以,邓小平主张要用历史教育青少年,尤其要让青少年了解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这样,青少年就能真正认清西方某些国家的所谓关心中国的人权状况究竟是何用心。二是要让青少年了解我国国情。1989年,邓小平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十年之经验教训时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42]邓小平在此强调了国情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包括了对青少年的国情教育问题。联系当前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追求享受,不愿吃苦,盲目攀比,崇洋媚外,更证明了邓小平这个观点的重要意义。可以这样说,这些问题都不能看作无所谓的小问题,而是带有危险的倾向。这与青少年不了解我国的国情有很大关系。邓小平曾经深刻地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4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44]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树立艰苦创业的意识,实现邓小平所倡导的“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45]。

五、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邓小平一贯坚持的观点,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从这个基本点出发,邓小平要求爱国主义教育也必须从实际出发。他说:“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46]这样,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这是邓小平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表现在教育内容上,邓小平反对空洞抽象的教育,他主张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具体的、实际的。邓小平认为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大陆同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就是爱国;香港同胞,“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47]就是爱国;台湾同胞维护我们国家、民族的统一,就是爱国;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办厂,促进祖国经济的发展,就是爱国;出国学习的人能回来为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做实事,就是爱国。所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必须是具体的,特别要反映“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48]邓小平所提出的国情教育,国权、国格教育,安定团结教育,艰苦创业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一国两制”教育等,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生动具体,丰富多彩,也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地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其二,表现在教育形式上,邓小平要求生动活泼,讲求实效,切忌“简单片面武断”的形式主义。邓小平历来讨厌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反对做表面文章。他说:“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49]邓小平的这段话讲得很深刻。爱国主义教育在形式上讲求实效,教育才会有实际意义。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系列论述,来自于他几十年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伟大实践,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

注释:

[1][2][3][4][5][10][11][12][17][18][21][22][27][28][33][36][37][38][39][43][44][45]《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04、204、213、143、383、328、226、226、297—298、220、87、181、347、347、226—227、102、102—103、163、328、221、224、219页。

[6][7][8][9][13][14][15][16][19][20][23][26][29][30][31][32][34][35][40][41][42][46][47][48][4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76、362、60、3、331、332、348、331、323、326、85、323、326、206、206、206、328、328、206、358、306、144、61、144、144—145页。

[24]罗国杰主编《伦理学名词解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9页。

[25]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435页。

标签:;  ;  ;  ;  ;  ;  ;  

邓小平谈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