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国际班发展的几点思考_普通高中论文

关于高中国际班发展的几点思考_普通高中论文

发展普通高中国际班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高中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的高中开始纷纷举办“国际班”,学校多以“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精英教育”、“国际通识教育”、“名校预科教育”、“世界名校录取”为招生口号,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前往就读。高中国际班正不断地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从民办高中向示范性高中乃至办学质量欠佳的公办高中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已有20多所公办高中开设国际班。一些示范性高中国际班的学生数已超过本校学生总数的10%。①河南郑州2003年只有2所学校开设国际班,到2010年已有9所学校开办了16个国际班,2011年秋季则有13所学校推出了24个国际班。②高中国际班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思考其意义,探究其动因并反思其问题。

       一、普通高中国际班的内涵与意义

       普通高中国际班(不少学校亦称之为国际部、国际/海外课程班)是指普通高中与海外某所大学或某个考试机构合作开办的以招收中国本土学生为主,重点引进国外优质课程,为学生提供中方和外方双轨课程体系,在学生修完国内规定的高中必修课程基础上,以将学生送往国外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类型。

       目前国内高中国际班存在不同的分类:一是根据将招收的学生是否纳入中考招生计划,可以将高中国际班分为普通高中计划外招生的国际班和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的国际班。计划外招生的国际班学生,不通过中考招生,不占用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没有内地高中学籍,需要修完国家政策规定的高中课程,一般不参加高考,主要通过学习海外课程,参加海外学术评估能力测试、语言能力测试等一系列考试,申请到国外大学就读。计划内招生的国际班需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额定招生计划。学校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加上自行组织的加试(主要是语言、数学、科学等科目)选拔学生。此类学生,既有我国高中学籍,又可获得合作办学机构的高中学籍,可参加内地高考,也可以选择参加“海外高考”。二是根据课程结构可将高中国际班划分为文凭班和课程班。文凭班的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中方和外方两张高中毕业文凭,这些文凭均由双方政府的教育部门颁发;课程班的学生修完国家规定的课程可以获得国内教育部门颁发的高中文凭,同时,通过国外指定课程的考试获得课程证书,这些证书被国外大学广泛认可,但并不由政府的教育部门颁发。③三是根据与中国普通高中有合作项目的国家或学生意向留学的目的地,可将目前的高中国际班分为“中美班”、“中英班”、“中澳班”、“中加班”、“中德班”、“中日班”等,基本涵盖了目前的热点留学国家。

       从这些不同的高中国际班的类型可以看出,虽然高中国际班的办学主体为中外双方,但仍属于我国体制内学校的一部分,学生必须按照国家教育政策规定修完国内高中课程,达到毕业要求的可以获得国内高中毕业文凭,学完国外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考试可以获得国外课程证书或国外高中文凭;学生大多不以参加国内高考,而以申请海外大学就读为主要目的。

       在这些不同类型的高中国际班中,不难看出,课程设置是其核心,其中研究、引进、实施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质高中课程又是其课程教学的重心。目前,高中国际班引进实施的海外课程主要包括“国际IB课程”、“英国A-level课程”、“美国PGA课程”、“美国AP课程”、“加拿大BC省课程”、“德国DSD课程”等。

       高中国际班采取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丰富了我国教育办学经验,其积极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途径。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比较单一,课程建设相对不足,对学生个性化、选择性教育需求考虑不够,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学校渐趋“同质化”发展。针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中教育应该“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高中国际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入推进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二、普通高中国际班的发展动因

       (一)学生对个性化教育、留学教育的需求

       高中国际班的课程一般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被广泛采用与认可。高中国际课程的个性化、丰富性与开放性满足了部分学生接受国际化、多元化教育的需求。例如高中国际班引进的IB国际文凭项目注重学生对感兴趣领域课程的选择学习。此外,该课程还考虑到了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以及学生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服务的能力、兴趣的培养。又如CAS(Creativity,Action and Service)项目,该课程要求学生在2年内分别完成50个小时的艺术创作、体育活动和社区服务三类活动,参加这些活动是为了鼓励学生培养艺术情操、体能素质以及服务社区的品德。

       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我国民众对高等教育需求层次和类型也在不断提升,留学教育成为个人在升学取向中的又一选择。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2011年仅高中生出国学习人数就高达7.68万,占当年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6%。与高中的普通班相比,国际班全英文授课模式、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和课外活动,从语言、文化、思维模式、综合能力等多方面为学生的海外升学做好充分准备。此外,海外许多知名大学每年定点来与其有合作项目的学校招生,更有海外大学考官现场面试学生,现场发放录取通知书,省却学生与家长寻找中介、准备出国申请材料等繁琐流程,一定程度上使得高中国际班具有较高留学率的优势。

       (二)家庭综合性教育选择需求及经济实力的支持

       家长支持学生报考国际班是基于对学生当前的学业表现、兴趣爱好及将来的出路综合考量的结果。例如,有的孩子不符合我们通常认为的“好学生”标准,家长认为高中国际班活跃的课堂气氛,丰富的课外活动更适合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成绩一般,考入国内名牌大学的难度较大,通过高中国际班的课程学习申请报考国外的大学对孩子将来的出路更好;有些家长本身就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对中西方教育的优劣有着深刻的体会,认为选择通过高中国际班课程的学习申请世界一流大学就读对孩子的个人成长及综合素养的提高都有好处。

       家庭经济能力提升,教育消费支付能力上升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留学的需求并促进了高中国际班的发展。

       (三)学校特色、优质发展的需求

       高中国际班为国内的高中生提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课程资源,可以帮助有意向出国留学的学生取得国内外高中文凭并直接申请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世界一流大学就读。这就决定了高中国际班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评价机制等方面与高中普通班级相比颇具差异。高中国际班不仅开设了国家规定的国内高中课程,还根据学生需要开设了相关的国际特色课程。高中国际班成为部分学校鲜明的品牌特色和精英办学理念的体现。2011年,南京市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改革试点地区,就明确提出将高中国际班作为普通高中发展的一种特色类型加以打造。④

       (四)教育国际化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

       我国高中引入国际课程是尝试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途径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此政策导向的推动下,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明确提出要以教育国际化为未来十年发展战略,部分省份更明确支持推进高中国际化发展。如北京市提出依法支持首都高中与国际知名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合作办学;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高中阶段应“适当”引进优质国际课程,开办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推进高中课程的多元融合,加快课程改革,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⑤湖北省明确提出“扩大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促进1000所左右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江苏省提出探索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⑥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益凸显,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部启动了高中课程改革的历程,提出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⑦而普通高中国际班引入国外优秀的课程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三、发展普通高中国际班应注意的问题

       (一)办学之规范化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学校实施“规范化办学”理应是题中之意,但在高中国际班快速发展过程当中,诸如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监管及课程管理混乱、收费不统一、师资力量不达标等不规范办学现象仍时有发生。

       普通高中与国内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必须依法合规通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在教育部备案。但教育部此前对高中阶段各种涉外办学情况专题调研结果显示,依法合规通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在教育部备案的高中涉外学校现有90个。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的国际班没有经过任何审批。⑧

       高中国际班还面临一个不小的难题——学校及课程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对高中国际班的管理应以中方为主,但由于对国际课程的不熟悉以及本校缺乏有效管理国际班的高层管理人才,目前国际课程管理大都由外方管理为主,中方对IB、A-level等国际课程的设置基本无权干涉,而外方的全权代表大多数是中介组织,所以,人们难免在一定程度上质疑是否高中国际班是中介机构对公办学校的隐性渗透。⑨此外,许多地区在国际课程的引入与实施监管方面,基本处于强调学校自主发展阶段,统一的规范尚没有进一步建立。

       国际班学生的学费高昂,但是在全国范围内,高中国际班学费并没有统一标准,一般是学校向当地教育部门申请,通过审批后,再向当地物价部门申请核批收费项目和收取标准。由于每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每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师资设备投入、招生规模亦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省市地区乃至同一个地区不同高中国际班收费标准不一样的局面。⑩高中国际班各种收费不菲,但学校办学成本究竟如何核算、学费收入中到底有多少流入合作办学方,多少进入学校账号来发展普通中等教育,这方面的财务信息并不透明。

       合作办学需要合作方具备与教育教学相匹配的师资,但部分高中聘任的外教并不具备教育教学所要求的学位和相应的职业证书。另外,外教频繁更替,教学缺乏必要的连贯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就中方课程教学而言,尽管学校给国际班安排的中方教师都很优秀,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留学经历,再加上长期从事高考单科目教学,很难做到流畅地进行双语教学并对兼具中西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做到融会贯通。

       (二)办学之“教育性”定位问题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换言之,普通高中办学应该以“教育性”作为根本定位。高中国际班尽管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配置、评价机制等方面与高中普通班级相比有很大不同,但仍属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育性”办学定位不能偏离。课程是承载育人理念、育人意识的重要载体,我国普通高中国际班引进的国外优质课程应该主要发挥教育性功能。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不少高中仅仅只是将开办国际班视为扩大自身影响、吸引生源、获得营利的工具,国际课程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学预备课程”,其育人目的被应试的工具性目的所取代:为了保住生源,满足学生留学的需要,部分高中甚至只开设少数中方课程,学生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语言和国际课程的学习上,对出国留学没有影响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国家必修课程被忽视了,导致国家的教育方针难以得到贯彻;为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托福、雅思等语言类考试成绩,一些学校甚至从高一开始即停开其他课程,直接上托福、雅思等培训课,集中精力应付考试。更有甚者是为应付A-level课程的考试,部分高中国际班的学生在高中三年里只学习申请海外大学需提交A-level成绩的4-5门课程,学业基础严重扭曲。

       (三)国际课程之“本土化”问题

       许多欧美的国际课程,对课程的开设有软硬件方面的严格要求,并且由于自身经历了标准化时代的锤炼,因而在学科课程的实施上,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的课程实施参考资料,如与教材匹配的网上训练系统、教学光盘及活动设计、实验案例的参照系统等。(11)我国普通高中引入相关国际课程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整体办学实力“量力而行”。若在根本没综合考虑学校软、硬件实力的基础上盲目跟风开设对师资水平、教学资源、实验室配置等都有非常严格要求的IB、AP、A-level等国际课程,其教育教学效果只会大打折扣。

       其次,我国普通高中引入国际课程应当思考其原来所处的教育体系与我国教育体系的区别,任何国际课程的引入都必须认真考虑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有效融合,否则必然会影响其教学、育人功能的实现。引入、实施国际课程,既要学习其精华内核,又要注意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不能只用纯粹的欧美学科知识体系来培养中国学生,而应该以融合的方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基础教育学科内容与国外优质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兼具国际元素与本土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就教材的引进而言,许多学校一般会选择全套引进原版教材,此种方式虽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语言的纯正性和教材内容的完备性,但中外文化观念、教育制度、教学理念及各学科知识体系本身就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如何在教材中解决由于这些差异而引发的矛盾,自主研发出一套融合境内外课程优势,适合绝大多数本土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就理应成为各普通高中大力兴办国际班之前冷静考量的问题。

       注释:

      

      

      

      

      

      

       ①刘茜,王欢.高中国际班:出国应试班[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5/14/c_124706311.htm.

       ②李凌.高中国际班,该往何处去[EB/OL].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04/19/content_63919.htm.

       ③龙琪,王瑞.南京市普通高中国际班发展现状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3(5).

       ④沈大雷.设专项奖励经费,南京重点打造四类特色普通高中[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7/10/c_121646626.htm.

       ⑤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5307/node25455/node25459/u21ai652056.html.

       ⑥莫丽娟.我国部分城市“高中国际班”调查[R].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67.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11/201001/xxgk_78378.html.

       ⑧刘奕湛.教育部: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近2000个[EB/OL].http://www.law-lib.com.

       ⑨谁在主宰高中国际班运作:学校or留学机构[EB/OL].http://edu.sina.com.cn/a/2013-05-14/1131228267.shtml.

       ⑩朱忠琴.高中国际班:现状透析与政策期待[J].中小学管理,2013(8).

       (11)唐盛昌.我国高中引入国际课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22).

标签:;  ;  ;  ;  ;  ;  ;  ;  

关于高中国际班发展的几点思考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