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无功补偿策略研究和仿真分析论文_郭鹏

大唐可再生能源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100035

摘要:风电场变化的无功功率将会给风电机组、箱变以及主变和输电线路带来无功损耗,引起电网波动,从而引起风机脱网事故,给电网安稳运行带来了巨大影响。研究风场无功补偿策略,防止全场停电频繁出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对SVC和SVG两种典型无功补偿策略进行研究,结合某一风场实际,通过对箱变、线路、主变的分析,定量的计算出无功补偿所需的容量。然后进行仿真验证,对比SVC和SVG两种策略的优劣,得到最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风电场;无功补偿;SVC;SVG;仿真分析

引言

风电与火电比,有着很多优点,比如无污染、无温室气体排放、风能不会枯竭等;但是也有缺点,比如风电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谐波无功等会造成电网污染等。所以就需要风场有动态变化的、幅度可调的无功进行补偿和消除系统带来的谐波,减少风电机组出力的波动给电网电压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对某一风场无功补偿容量计算,通过采用MR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无功补偿的SVC和SVG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优缺点,并证实两种形式的无功补偿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也为风电场提供一种最有效的无功补偿的解决方案。

1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

以鞍子山风电场为实例,进行风电场无功损耗的计算。鞍子山风电场总的装机容量为45MW,鞍子山风电场安装20台单机容量为1500kW的金风机组和12台单机容量为1250kW的上海电气机组构成。12台上海电气1250kW风力发电机组在风机出口端的端口电压为690V,20台金风1500kW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端的端口电压为620V。经12台35/0.69kV的箱式变压器和20台35/0.62kV的箱式变压器升压至35kV后,由3条集电线路线输送至位于鞍子山风电场综合楼的110kV升压站的35kV母线,再经110/35kV主变压器再次升压后送入110kV的杜家变压器。

1.1 箱变、主变无功损耗计算

根据变压器的性质可知,变压器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损耗的计算公式为

那么,20台金风风机箱变压器总无功消耗为2149.2kVar。

那么,12台上海电气风电机组的箱式变压器总的无功消耗为1111.53kVar。

则整个鞍子山风电场箱式变压器总的无功消耗为3260.73kVar。

在风电场满发状态下,主变压器的无功损耗约为5.05MVar。

1.2. 35KV集电线路、送出线路的无功损耗计算

鞍子山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由32台风电机组的箱式变压器共同组成3条联合线路,总长度为36.69千米。当集电线路过多时,无法精确的计算每条集电线路的无功损耗,这里3条集电线路所带的风电机组的数目基本相等,所以按照集电线路的平均值进行计算。每条集电线路平均输送有功功率为15kW,每条集电线路长度为12.23千米。鞍子山风电场的电力经主变压器升压后,再经过送出线路送入110kV杜家变。送出线路的长度为4.5千米。

(1.8)

集电线路中,P=15kW,风电机组的功率因数为1,故Q=0,X为12.23千米。集电线路的电抗,经过估算约为4.64欧姆,U=35kV。

送出线路中,P=45MW,正常情况下,风电机组的功率因数为1,故Q=0,X为4.5千米送出线路的电抗,经过估算约为1.71欧姆,U=110kV。

经过计算,每条集电线路的平均无功损耗为852.24 kVar,3集电线路总损耗为2556.73 kVar;送出线路的无功损耗为314.80kVar。

经过上述计算,在鞍子山风电场金风机组和上海电气机组满发状态下,鞍子山风电场的箱变、主变压器、集电线路、送出线路无功损耗的和为

(1.9)

本部分计算的大唐新能源鞍子山风电场的无功损耗主要为4个部分,包括箱式变压器、集电线路、主变压器和送出线路,共计约为11.18 MVar,由于在计算集电线路和送出线路时的方法为估算,存在一定的偏差,在选取无功补偿的容量时应当留有一定余量。

由于每个风电场的容量、箱式变压器的型号、集电线路的回数和长度、主变压器的容量、送出线路的长度均有所不同,所以在不同的风电场计算出的无功损耗是不一样的,需要针对不同的风电场进行具体的计算,但计算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经计算得出鞍子山风电场的无功损耗约占风电机组装机容量的25%,国家标准《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9.2条中规定: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容量总和不小于风电装机容量的30%~50%,两者偏差不大,也在另一方面反应出了计算的正确性,在对每个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进行选择时,因为补偿容量越大价格越贵,可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初步的选定容量,再对具体的风电场进行无功损耗的计算,验证所选取的补偿容量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成本。

2 SVC和SVG的仿真研究

2.1 SVG/SVC仿真模型的建立

采用三相电压源模块模拟成鞍子山风电场的35kV母线,为了更真实的模拟风电场的实际环境,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组35kV的三相电压源模块,并接入一定长度的输电线路;利用三相串联阻抗模拟成风电场的等效负载,可以设置四组等效负载,三组正常接入电路,另一组用断路器来控制第二组负载的投入或切出,来模拟电力系统内容性无功或者感性无功发生较大的变化。利用电源的有功无功电流等电量的测量模块对系统的线电流、线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参数进行采样测量。在此仿真模型中主要对35kV母线的母线电压、功率因数、响应速度进行采样观察。其余模块选择SVG(三相电源逆变器),SVC(三相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三相断路器,L1和L2(模拟集电线路)。

图2.1 SVC/SVG仿真模型基本结构图

由图2.1,推倒仿真模型中各仿真元件的所需参数。三相电压源取35kV,负载1和负载4属于正常接入在电力系统中的模块,所以分别P1=50MW,P4=100MW,无功功率Q=0。而对于负载3来说,因鞍子山风电场的额定容量为45MW,一般情况下风电场的功率因数为1,所以设置负载1的有功功率P=45MW,无功功率Q=0;负载模块2属于在特殊工况下投入的负载,在这里仅取Q=50 MVar,输电线路分别取20千米和25千米,SVG和SVC的补偿容量按照鞍子山风电场的30%设置,为13.5 MVar。

在Matlab的仿真模块库Simulink中建立的SVC/SVG的仿真模型如下:

图2.2 SVC/SVG仿真模型电路图

2.2 仿真分析

根据图2.2,设置在t=3s时模拟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投入负载模块2,使电力系统内的无功功率增加,引起系统电压的波动,在t=4s将故障切除,使断路器断开。经过仿真得到SVG和SVC系统电压变化和系统发出无功容量如下。

图2.3 SVC和SVG系统电压变化图 图2.4 SVC和SVG系统发出的无功容量

从波形图可以看出,SVC和SVG对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都有良好的补偿效果,但是从响应时间上来看,SVG的响应时间要优于SVC的响应时间。SVC采用晶闸管控制电容器电抗器,从SVC发出指令到晶闸管响应时间大约为10ms左右,加上TCR本身的过渡过程,响应时间为40ms甚至更多。而对于SVG来说,SVG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到10ms,SVG系统的核心元件IGBT的响应时间大约为2us左右,所以整体系统的响应时间不超过10ms。

补偿效果上看,由于电力系统使用仿真模型,不能完全体现是实际情况下的补偿效果。SVG的可以将系统电压维持在80%,而SVC仅仅能将系统电压维持在70%;从SVG系统和SVC系统发出的无功看,SVG发出的无功为0.75pu,SVC发出的无功为0.50pu。可以得出,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SVG比SVC能发出更多的无功确保电力系统保持稳定。

从其他方面来看,SVC系统本身能够产生的谐波,尤其是5次谐波和7次谐波的含量较大,最高可以占到系统谐波的10%左右,所以必须在SVC系统中设置滤波器,而且对滤波精度要求较高,给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而对于SVG系统来说,采用PWM脉冲宽度调试技术,有效过滤低次谐波,并将高次谐波降到电力系统可以接受的程度,不会对电力系统带来较大的谐波污染。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风电场的实际情况,计算了某一风电场所需的无功补偿的容量,并建立了SVC和SVG的仿真模型,对响应速度、补偿效果、成本价格等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分析校验,观察相关变量的变化过程,对比得出得出SVG和SVC的优缺点。现对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如下:

1.风电场的箱变、集电线路、主变和送出线路等4个主要发生无功损耗部分,约占风电机组装机容量的25%,与国家标准的要求30%~50%偏差不大。由于补偿容量越大价格越贵,因此在对每个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进行选择时,可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初步的选定容量,再对具体的风电场进行无功损耗的计算,验证所选取的补偿容量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成本。

2.SVG系统在补偿效果、响应时间、补偿范围、谐波控制上均优于SVC系统,但是SVG在系统控制上较为复杂,价格比较昂贵,但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SVG的元件价格的下降速度明显,性价比会越来越高,SVG的发展前景必然是广阔的,对于电网质量的持续改进将会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本文针对风电场无功补偿的策略研究和仿真分析上做了一些研究,但是由于时间、条件和实验场地的原因,在其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SVG的无功补偿的控制策略能否进一步优化,控制能否做到更加稳定。

2.SVG系统越来越多应用于各个风电场的无功补偿之中,实际的补偿作用怎么样,和仿真这种理想性的结果相比,有无需要提高的地方,从环境、设备、人员等多方面需要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于东民.浅谈SVC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10-11.

[2] 孙建锋.风电场建模和仿真研究[J].北京:清华大学,2004(8):23—27.

论文作者:郭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风电场无功补偿策略研究和仿真分析论文_郭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