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S模式下物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U-G-S模式下物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张秀兰1,余海军2

(1.广西民族大学 理学院,南宁 530006;2.淮南师范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摘 要: 提高师范类物理专业本科生的教育质量是培养适应现代化中学物理教学的优质师资的必由之路。在详细讨论目前物理教育教学中一些关键问题后,本文着重阐述了在U-G-S 教学模式下联合地方性师范类本科院校、师范院校的实习基地(主要是中学)和当地政府三方共同促进物理类师范教育,并利用一个具体例子总结了相关的经验,为物理类师范生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U-G-S模式;物理教育;师范教育

1引言

物理是最重要的自然科学之一,所以良好的师范类物理教育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一条必经之路[1]。然后,由于历史以及发展原因,目前我们的物理类师范教育方法和培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各本科师范院校的物理教育也在显露出与中学需求脱节的一些问题[2-4]。此外,参考2016年印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现在的物理教育应该在学生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也就是说我们的师范类物理教育需要更大的跨越式发展。基于如上的中小学教育大势,培养具有优秀教学素养和能力的一线物理教师也成为当下的迫切需求。当然,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同样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本科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与中学阶段物理教育的困境环环相扣,面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物理教育改革与创新正经历一个瓶颈阶段。为解决这一系统性难题,我国最近提出基于大学-政府-学校(University-Government-School, U-G-S) 教学模式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中学和本科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双重困境相互缠绕的僵局,开创师范类物理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局面。

事实上,“U-G-S”教学模式是示范类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随着师范类教育改革的开展,大部分师范类本科院校在考虑自己的世纪情况的基础上,展开了大刀阔斧的革新。越来越多的本科高校在实际教学中,为验证教学效果,和中小学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共同组建了教师教育共同体。而“U-G-S”培养模式以高校理论的指导性为专业引领、以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调配为政策导向、以中小学超强的实践性为现实路径,有助于发挥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各自的优势,形成教师教育共同体。从运行机制上而言, “U-G-S”培养模式在重大决策上,由三方共同参与、集体研讨、敲定结果;在评价机制上,高校和其他联盟体共同参与,由社会学术团体对共同体内的教师教育改革给予督导评价;在资源配置上,由高校为筹措主体、地方政府和中小学一起支持,共同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环境。

2物理类师范生的 U-G-S培养模式构建

U-G-S培养模式构建中,主要采用三位一体的组织制度。在“U-G-S”合作模式中,宏观制度指中央政府根据国情制定教育法律法规,赋予大学和中小学共同承担教师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并通过教育经费及人员等调配为其提供制度保障。最近,我们国家也在宏观上支持“U-G-S”合作模式的发展。2014年我国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并要求“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要支持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教师本土化培养,师范生到中小学参加一定期限实习,按要求享有国家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政策。

具体到师范类物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在宏观制度下,我们应该建设建立由师范本科高校物理专业、当地政府、中学(主要是师范高校的实习基地)三方共同组建。领导组主要依靠师范高校的物理教师、地方政府教育部门领导以及中学物理教师组成。三方可以通过签署合作协议,详细规定各自职责,并进行定期的见面讨论或者组织相关会议商讨重要事项或者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合作方案。政府教育部门既要为高校和中学提供相应的保障,又要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教学办公室,主要由高校物理有经验的教师(资深教授、副教授、博士)和中学高级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师范生培训和实习等,在整个合作团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物理师范生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培训的最终推行者是大学与中学指导教师,他们直接全面负责师范生实习工作。其组织构架见图1。

图1 物理专业师范生U-G-S培养模式组织构架

3物理类师范生的 U-G-S培养模式中三方的具体分工

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在G—U—S三方合作模式中,当地政府的教育部门首先应该发挥“带头人”的作用,把三方组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政府部门应该需要意识到师范生教育一体化是三者的共同事业。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协调与统筹管理范围内的所有教育资源,设计和执行考核评价体系,延拓合作方式方法。具体表现为:组织合理的选拔机制,完成完善师范类物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资质审查,形成良好的实习基地的准入和退出制度。然后,在有成效的情况下,积极扩大合作范围,争取吸引更多的师范类高校、当地中学参与进来,逐步提高。政府应该在整合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对合作中表现较好的指导老师给与相应的奖励,充分调动大学及中学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地方政府官员微博不仅要及时公布自己的行程,让网民了解官员的日常生活状态,知道官员都干了些什么,还要将自己职权范围内可以公开的所在机构的最新动向公布到微博上,使网民更好地了解这些部门的工作情况。在表达个人意见和观点的同时,官员要准确把握官员个人和公职身份之间的关系,避免发布与自身身份相冲突的个性化观点,特别要注意不能挑战社会常识和伦理底线。官员应了解民众的需求,敢说敢言,面对网友的质疑应积极应对,多做解释,尽量避免与网友的激烈争辩,在无法解决问题时,政府官员应主动“休战”,做到求同存异。

最后,许多中学物理老师往往有较多较重的上课任务,很少能够补充教学理论,所以很可能在U-G-S模式中的参与程度较低。中学物理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让他们指导参与实习的物理专业本科生可以给予实习生和好的指导,传授给实习生更多更好的物理实际教学技能,当然,他们也可以在实习生上得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所以,中学指导老师和实习生之间需要不断互动、互相讨论以及反思中进行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其实,参与实习的物理师范本科生也可以承担一些中学指导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做好中学物理教授的帮手,在授课中学习提高。其次,中学物理导师的素质对实习生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中学在教学管理上也应该加强,采用适当的措施鼓励全校物理教师参与到师范生的培养中来。物理师范生的实习不仅由中学为其分配的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其他物理老师也可参与指导,形成实习指导小组和学习小组,共同开展教育实践研究。如果实习基地中学中大部分物理教师都参与到U-G-S模式中来,才更容易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物理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学物理教师应该是决策的无条件的服从者和支持者。在物理教师U-G-S模式中,中学应积极与师范大学达成共识,让一线教师参与实习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决策,对双方教师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参与联盟项目的教师在评职、评优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淮南师范学院一直以来重视对物理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课题组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从事教师培养工作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2013年,淮南师范学院制定并颁布《淮南师范学院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启动“双能型”教师培养工作。为切实提高培训效果,2014年试点实施教师教育专业群分类培训,探索高校联合淮南市政府和中学共同承担“双能型”教师培养工作的U-G-S机制,从基础教育实际出发,三方联合对教师培养方式、过程管理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加以落实。2016年,“U-G-S教师教育创新实践教育基地”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目前,淮南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旨在物理教育领域引入U-G-S模式同步实现物理教学方法创新与物理教学人才培训,并通过具体实践实例总结成效、经验与问题,为物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在我们学校利用U-G-S 模式进行物理实习及教学的创新尝试有很多潜在及实际的价值:

4以淮南师范学院的教学模式组建经验

安徽省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在2012年前后起步,经过几年的发展,各校“双能型”教师队伍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制定统一的《“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对“双能型”教师的内涵、认定方式加以规范。但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对“双能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缺乏系统规划及长效管理机制等共性问题仍普遍存在。通过拿双证书、双重资格及形式化的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即可获得“双能型”教师认定,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提升的问题难以解决。根据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在新时期实现本科物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物理教育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建设,需要物理专业基础知识、相关衍生及交叉学科理论、师范教育方式方法、教学实践四个维度的整合。当然,这也预示着联系多方进行合作是最理想的选择,所以协调各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支多元化的教学团队也是本科物理师范教育的发展方向。

1.能量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专业技能,所以对于能量的供给,既要满足生长发育、体力活动的需要,又要防止过多造成超重与肥胖。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能量的供给量应该在2050~2850kcal/d左右。

(2)强化师范类高校物理专业与中学以及地方政府的的合作与联系,通过高端物理课程建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修改理论构架、进一步完善物理课程体系、推进实习效果上谋求更大突破;淮南师范学院应该和淮南地方中小学建立教育合作共同体,由政府部门设置沟通平台,促进大学以及中小学的关系,打破壁垒,实现真正的U-G-S合作机制。每个机构应该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及价值观,为淮南市政府、淮南师范学院、中小学之间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变换角色,重新评估促进教育共同的全面发展。首先,要确立组织机构。由淮南市政府派出专门的工作人员和淮南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教师以及中小学物理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小组,负责联络,处理日常性事务。其次,要建立合作的共同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再次,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工作内容。最后,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责权利,淮南市政府、淮南师范学院、中小学之间都按协议规定去工作,为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

对于大学方面,师范本科院校的物理专业必须认识到基础物理教育一线学校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大学里面的物理教授、副教授或者博士很容易被当做组织者或者指导者,而不是合作或者学习者。其实,高校物理系和中学物理教研室一定要有平等合作的意识,打破大学教师的权威性。两者要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在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连续调整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务必突破各种不必要的制约,深化合作模式,脚踏实地帮助师范生在物理专业学习以及中学实习中不断提高。积极形成双方互利而不是单方索取的合作模式。师范高校物理专业在引导师范生深入教育实习基地开展课题的同时,要与实习基地的中学达成共识,以帮助解决基础教育现实性问题,并真正实现科研成果“取之于高校,用之于实习基地”的实用性。这种三方合作有利于大学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可以使其摆正教育教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以及科研热情。在师范本科没有与实习基地进行合作时,一些本科大学物理老师不积极参与师资培训,不去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首先,这些物理教师对其本身的教育事业态度消极,没有明确的目标,对相关的培训及进修漫不经心。其次,缺乏信息去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于一些新的教学思路点到即止,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依赖自己的经验,认为随着经验的增加,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水到渠成之事,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以上两种观念都可能导致教师消极教学。 然而,在“U-G-S”建立合作关系以后,师范本科院校物理教师参与到中学的教育之中,所以不论是被动接受领导指令还是主动与实习基地联系,都会参与到中学物理教学之中,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动向,了解为了培养合格的物理专业师范生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在中学物理教研室以及政府、大学监督之下,参与进来的老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并与政府教育部门、中学指导教师以及参与进来的本科师范生共同交流。这样,就会在悄无声息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重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了教学兴趣。

(1)提高物理专业师范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教育能力培养,组建适合高等师范院校的物理教学新内容和培训模式;对现有的培训模式和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整改,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论证阶段,系领导和任课教师集体讨论建设方案,形成草稿;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对目前淮南师范学院本科生进行模拟实践;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体思考,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并对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法进行微调。

(3)增加我校物理专业老师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培养更多双能型物理教师。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在评价中小学以及大学之间的关系时曾经讲过:学校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更好的老师;大学若想培养更好更优秀的老师,就必须将最好的中小学作为实践场所。所以,我们计划在未来把更多的物理专业老师送到淮南师范学院的实习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以及教学实践。

1.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对于胜利油田各采油厂、较大规模的石化、轮胎、造纸等重点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重点污染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工程建设,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实施电厂脱硫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对于胜利发电厂、全市其他热电厂进行脱硫升级改造。继续加大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实施清淤疏浚、河道综合整治、沿岸沿线绿化、沿线面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力争实现“有河有水、有水有鱼、河流清澈、生态和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薄艳玲,肖起清.论“U-G-S”合作模式下农村教师专业学习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8):33-35.

[2]刘薇. 黑龙江省G-U-S教师教育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3]李丽萍, 唐俊颖, 赵亮,等. U-G-S模式在化学实验教育协同创新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18,33(4):1-6.

[4]朱华琴. “U-G-S”视角下地方师范院校实习提升的策略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6):21-2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hysics under U-G-S Mode

ZHANG Xiu-lan, YU Hain-jun

(1.College of Management,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2.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308, China)

Abstract :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hysics is the only way to train qualified teachers for modern physics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some key problems in physics teaching. Then it focuses on the U-G-S teaching mode, which combines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practice bases (mainl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local governments to improve physical normal education. This paper is concluded with an illustrating example. It can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of physics students in normal colleges.

Key words : U-G-S mode; physical education; normal education

收稿日期 :2019-04-30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大项目(2016jyxm0962)

作者简介 :张秀兰(1981-),女,山西大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

余海军(1979-),男,安徽合肥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理论物理。

从字面上理解,远与迟相似却又不同,迟是靠气息来调节,远则是凭借意识来实现。气息有一定的节奏,可以把握,而意识却没有节奏,难以把握。我们可以在节奏中领会远,气息就为远所用,达到远之外的境界,由意识来掌握。而随着意识的自由翱翔,气息也相应随之变化,琴意也就随之达到了一种玄妙莫测的境地。时而表现寂静的意境,如同遨游峨眉的雪峰;时而表现流水的消逝,仿佛见到洞庭的烟波。忽快忽慢,具有远的微妙情致。当音乐进入到了远的地步,进入玄妙的境界,不是知音就难以理解,但只有这种音乐才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情致。因而,远是“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44X(2019)8-0079-04

标签:;  ;  ;  ;  ;  

U-G-S模式下物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