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孙晓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孙晓

山东省郓城县水务局 山东郓城 274700

摘要: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由此引发的区域内流域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不容忽视。本文将对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科学的评价,以促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够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利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破坏;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政府一直关注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但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成为了阻碍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局部气候造成的影响

以三峡大坝为例,作为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其对区域降水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热带降雨量测降雨率以及第五代模型模拟地表温度高分辨率对其进行测试,数据分析表明,三峡大坝促使其与秦岭之间区域的降水量增多。由此可见的,水利工程能够改变局部的气候,增加降雨量。

1.影响局部气温

水利工程建设将原有的陆地变成水库,增加了水域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空间能量转换发生了改变,致使局部温度发生改变。对一个大约7米深的水库进行温度测试,发现其附近的温度在冬季要比其他地方高出2-3℃左右,而夏季要比周围的气温低3-4℃左右[1]。在干旱地区,水库对周围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由此可见,水利工程建设在调节局部温度方面发挥的作用。

2 影响局部降雨量

水利工程建设对周围降雨量的影响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随着水域面积的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逐渐增多,由此使该区域的降雨量增加。另外,气流进入到水域之后,因风速的变化,使流线辐散,水汽下沉,由此减少了该地区的降雨量,这是负效应。在春夏两季,水上温度要低于陆地温度,稳定的大气结构减少了空气对流现象的发生,同样也会减少水库区域的降水[2]。当然,若水库建在空气较为湿润的地区,充足的水汽,加之对流的环境,足以使该地区获得充沛的雨水。一般,春夏两季,水库对局部降雨所起到的负效应较为明显,而在冷季,水域对局部地区降雨的正效应更为明显,局部湿润地区的降雨量会有明显的增加。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所以,降水多集中在暖季,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降水的影响多为负效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干旱地区因受水汽来源以及空气湿度等的影响,所以,水域及周围的空气湿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因此,无论是暖季还是冷季,都会以水域的存在而使降水量增加[3]。例如,小浪底水库在蓄水结束后,库区周围55km的范围内降水量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库区和周边的温度也有了明显的升高,尤其是在春季,温度提升的幅度较大,秋季和冬季也有所提升,夏季提升的幅度不明显。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水质、水温的影响

借助河流建造水库,坝上形成丰富的水域环境,库区水流动力将受到河水的影响而改变,从而使库内的水质、水温等发生改变。随着而来的是水库内生态环境的改变。常见的库区问题有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沉降以及水位升高等,这将使河流的水质因此发生改变,若河流自净能力不足,就会形成严重的河流污染。 通常状况下,在河道水体水质本底状况较好的前提下,水库的建设不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但若将污染物排放到河道当中,就会增加河流自净负担,若长期进行,就会加重河流水污染程度,影响周围的环境。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改变了库区与河道泥沙运输与排放的通道,进而影响河流和库区的生态环境。当水库完成蓄水之后,上游的河水就会受到闸门的控制,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就会沉降到水库当中,水库来水携带的泥沙将会在库区内淤积,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的沉降量逐渐增多,由此降低了水库的蓄水能力[4]。泥沙沉降问题一直是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在河流上建坝,改变河道的自然流通环境,致使整条河道的人文特性发生改变,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三、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的直接影响对象为水体。水库建成之后,通过蓄水抬高水位,改变河流生态环境,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动植物面临着迁移或死亡的风险。水库内动植物的死亡会增加水体内氮磷的含量,加之周围农田用药随着雨水流入河内,致使河水富营养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5]。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还体现在阻断了阻隔了鱼类洄游通道。水库通过设置闸门控制水的出入量,而将水库建在河流当中,致使洄游性鱼类无法通过闸门的拦截,从而减少了河流水生生物的种类。

2 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陆生生物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情况。直接影响是指水库发生重大的灾害,致使陆生植物和动物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间接影响是其对周围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造成影响,进而使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发生改变。水库在兴建的过程中会占用大片的土地,很有可能直接破坏陆生生物的家园,在失去生存土壤之后,它们不得不重新寻找栖息的地方,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动物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死亡,也有一些因争斗而失去群体的庇佑,最终死亡。在河流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之后,微生物的种类也会受到影响,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栖息地的减少,致使生物物种锐减。但水库在建成运行之后,对增加该区域的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的同时,也使周围的植物获得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同时,沿岸的沼泽地、湿地面积也会有所增加,对两栖生物以及水禽也会带来有利的影响。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地建设的位置以及实际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减少不利影响的发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护创造条件。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从直观的角度去分析,从生态的角度入手,通过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确定建设的可行性。同时,水利工程建设还要本着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对待和处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能够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波.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2):156-159.

[2]周开瑞,徐孝洪,孙东亚等.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3,25(10):76-77.

[3]时建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四川水泥,2015,7(6):136.

[4]陈广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31):229-229.

[5]于慧敏.简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建设[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8(11):1293.

论文作者:孙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孙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