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考”助推化学课堂论文_王艳静 王兆波

让“思考”助推化学课堂论文_王艳静 王兆波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一中学 264300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素养是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其要素包括化学逻辑思维素养,化学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在学习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化学学科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心理学中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课堂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一、精心创设实验情境,兴趣中激发思考热情

中学生好奇心强,在教学中教师设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想象丰富、思路开阔,才会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引导学生思考奠定了基础。一位“妙语连珠、满腹活水”的老师,总能在他的课堂上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能动性,让沉闷的课堂气氛在激情中被点燃。例如,在讲“溶液的酸碱性”时,我巧妙地创设实验情境导入新课。在开始上课时,我拿出了一朵白纸做成的小花,给大家变一个魔术,让大家仔细观察。先用棉签沾取一些清澈的水,然后用棉签粉刷了一遍白纸做成的小花,接着把小花放入一个空的玻璃瓶中,带领学生从一开始数数,当数到7时,一个奇妙的现象在学生眼前发生了——白纸做的小花竟然变成了红色,学生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开始猜想,议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态,提出今天的探究内容——溶液的酸碱性。接着刚刚的实验,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并允许大家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实验验证,并对于溶液的酸碱性的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激情满怀、洒脱自如地激发学生充分的思考,教师必须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猎取其他领域的知识。

二、独具匠心精准策略,指引思辨中沉淀知识

语言与思维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源泉。正如方鸣先生所说:“语言活动的背后是思维活动。”例如,在对分子进行描述的时候,教师可以对课本上的语言进行灵活转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将其讲述成“若将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样大时,则乒乓球便会如地球那样大”。又如,在讲解化学界中国的伟大成就时,教师可以采用满腔热情的语调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看似不经意的自由引领,独具匠心的设计,课前的预热,课始的快速回答,课终的再点拨,让学生经历了一场颇有力度的思辨过程,这都是值得学习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精准策略。

三、充分利用表情体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表情、手势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挖掘思维,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方法。例如,在讲解化学家侯德榜的事迹时,教师可以带有自身的情感有声有色地描述。在讲解水分子的构成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身体进行模型的展示,用自己的头代表氧原子,两个拳头放在头的两侧,分别代表两个氢原子,为学生提供别样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水分子的构成。可以说良好的思维引领是一堂课精彩与否的关键之一,教师能在灵动精巧的设计中,激发学生思考,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四、发散思维贴近实际,插上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是引发学生发展的重中之重,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一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来说,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或者采用“小老师”的执教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对于一些较难理解且复杂的教学内容来说,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酸碱中和反应”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问题式的模式来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在吃松花蛋时,为什么要蘸些食醋?在此问题下,让学生观察把无色的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到没有现象,便会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思考,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待学生思考后,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讲解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俗话说得好:“脱离实际的空想,是无用的。”回归到化学课堂也是这样,空洞地传授,教条地照搬,让学生的思维套上了禁锢的枷锁。恰到好处的趁热打铁,回归生活,让课堂离学生越来越近,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在这一番经历后,思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扎扎实实的提高,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充分打开思维的闸门。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没有思考的课堂平平淡淡。有了思考,才能使教学峰回路转,才能真正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催生学生经久的深入思考,应该是教学的最大收获,也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思考,它有益于学生当下的生活,有益于鲜活的生命,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发育和文化成长。

论文作者:王艳静 王兆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让“思考”助推化学课堂论文_王艳静 王兆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