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论文_徐大渊

村镇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论文_徐大渊

徐大渊(长兴县村镇建设管理服务站)

摘要: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村镇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面临的困境和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村镇;规划;建设管理

引言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是城乡转型的社会过程,将决定中国的村镇化道路能否走向成功。由于村镇社会结构的转型、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现代建造技术的引入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无论是传统的村规民约还是现代的村庄规划,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从规划技术、制度建设和实施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提升,村镇规划才能真正“变得有用”。

1.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当前大多数小城镇建设都没有完善的理论作为支撑,对于整个建设布局没有清醒的认识,不知道从何下手,直接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完全没有考虑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导致当地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建设布局不科学、城镇相似性等问题。而且,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村镇规划、工程管理、园林绿化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加上规划建设机构不健全,制约了试点镇发展。

1.2 综合管理能力较弱部分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发展方式粗放、不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新区建设轻旧城改造、重项目建设轻民生工程、重规划建设轻实施管理等现象,良性的镇域综合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1.3 基础设施滞后村镇建设受到当时当地的影响,例如经济水平、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的影响,使得很多村镇都出现了建设水平低的情况,例如建设的道路没有排水、供暖不完善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甚至是十分落后。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相对滞后,房屋、道路、绿化等建设推进不够快,绿化水平还比较低,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偏慢,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4 生态保护规划不合理在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的建设目标具有盲目性和片面性,存在布局凌乱、配置失当以及功能不明显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农村的后备资源不足,未来可开发用地很少,很容易导致生态破坏;另外,农村的水土流失和退化较为严重,降低了耕地的肥力,还很容易导致河流淤积。

2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措施

2.1 优化村镇功能布局总的来看,优化村镇功能布局就是要搞好微观空间的治理。一要遵循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要一味追求“摊大饼”式扩张。

二要落实规划。各试点镇都编制了总体规划,要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一张蓝图干到底。三要优化用地结构。精打细算,挖掘土地潜力,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用途,确定各项建设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增强区域公共设施的共享程度。

2.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方案管理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地农业、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围绕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来进行,实现规划目标与村镇建设目标、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相统一。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山、水、田、林、路要合理布局;同时要对村镇交通、科教文卫、给排水、废物处理等公共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将村镇规划建设融入区域体系格局,做到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与中心城市建设相互补充、相互呼应;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自然条件,建设生态村镇,规划要体现当地的文化与历史积淀,突出本土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规划的编制必须坚持依靠专家、科学决策;审批通过的规划,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审批调整也要严格按照合法程序,公开透明,接受专家及群众监督。

2.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承载力不断完善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承载能力。集中财力建设好道路、垃圾处理站、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村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应引入市场机制,放宽对民间资本投资的限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吸引个人资本、社会资本、国外资本投资参与村镇的建设和经营管理,不断完善村镇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增强村镇的综合服务功能。

2.4 加强规划建设重视环境保护首先就是要提高村镇的绿化水平。提高绿化水平是进行村镇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建设规划中应制定出系统的绿化方案,严格划分出绿化专用地,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占用。

同时,还要注意绿化隔离带的建设,最终形成完整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注意对节水和废水回收技术的利用,从而减小绿地养护用水的消耗。

其次是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内容的科技投入,提高可持续发展技术应用的比例。由于城镇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都比较集中,因此是各类污染物的集聚地,如果对于这些污染物的处理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那么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一方面应加强科技投入,因地制宜的选择、开发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以便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率,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5 因地制宜挖掘优势村镇建设规划中,必须充分挖掘本地的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不能建成大城市的微缩版。不同的村镇必须通过挖掘、总结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产业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提升村镇的竞争力,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根据资源特点和区域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把乡镇工业塑造成为带动村镇建设的主体力量,集中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型村镇。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大力完善服务设施,以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接待水平的全面提高来打造旅游产业,建设旅游服务型村镇。要增强服务意识,以便捷高效的管理吸引企业和资本,以优质的服务和设施建设流通商贸型村镇。

2.6 增强规划管理机构业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首先应建立健全各级规划管理机构,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入,逐步实现用专业人员进行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工作的目标,有条件的地区还应有计划的引入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尽快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管理人员尤其是重点地区建设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便在提高其专业水平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办事效率。另外,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对与村镇建设规划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在这一方面的法律意识,以便于他们识别违法建设行为,从而有效提高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

结束语当前的新型村镇化的重点,应该是在推动传统村镇转型,提升村镇价值,真正实现城乡平等和城乡一体,进而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从村镇规划实践出发,探讨村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非能解决村镇规划中的所有问题,因此需从实践出发,探求理性规划之道,尽可能减少规划失误.参考文献:[1]王昀著.向世界聚落学习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朱志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J].软科学,2008(6).[3]李迎成.后乡土中国:审视城市时代农村发展的困境与转型[J].城市规划学刊,2014(4).[5]尹杰钦.对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0,5(5).

论文作者:徐大渊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5

标签:;  ;  ;  ;  ;  ;  ;  ;  

村镇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论文_徐大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