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_网络系统论文

图书情报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若干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计算机网络论文,若干问题论文,情报论文,图书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提出应建立国家级、省级、各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三级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实现图书情报资源共享这一设想。在讨论了三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模式,并着重就网络系统的数据交换、情报检索等技术条件进行探讨之后,针对建立三级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了我国图书情报部门自动化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系统工程理论提出国家教委和文化部应整体把握、总体设计三级网络建设,明确子系统、子网络建设的各项技术指标,建立各级网络中心,以点带面地完成网络建设。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i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Departments

Wu Yingge

(Library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a tentative idea of con-structing computer networks i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depa-rtments so that the readers can make better use of the books a-nd information.The networks are to be established in libraries of three levels:national level,provincial level,and univers-ity or public library level.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attern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three-level-led networks,e-specially their data exchange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thenit analyses the problems inautomation management in the libr-aries or information departments in China with regard to the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s.Finally the article,based on the theoryofsystems engineering,proposes that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and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should exercise ag-eneral control over the work,provide an overall planning for i-t.determine technical targe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systems,set up network centres at various levels and eomple-te the whole work by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selected units.

1 建立图书情报部门三级计算机网络系统

1.1 系统模式——共享资源的布局形式

根据我国图书情报资源布局现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应为三级网络模式,如图1所示。根据这一模式,同级的各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之间相互横向联网的同时又与一、二级计算机网络之间纵向联网,形成一个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图1

美国俄亥俄州成功地建立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的两级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俄亥俄州自1991年开始分阶段建立新的统一的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该网络包括13所州立大学和2所独立的医学院,目前有州内图书馆电子目录系统和资料传递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俄亥俄网计划增加电子文献传递、学者工作站等新的功能[1]。

在我国的三级计算机网络系统内部,应能实现同级和上下级之间所有图书情报部门的文献采访、联合编目、公共检索、流通与馆际互借等功能。人们可以在加入三级网络系统的任何一个单位,检索本单位和外单位乃至全国的在网资料,并可通过网络实现资料传输和电子邮件的运行。

1.2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形成条件

三级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一资源共享模式的建立,不仅需要解决统一规划、馆际协议以及资金等问题,还需要解决一些技术性细节问题。这些技术性细节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已成为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现举例予以讨论。

例1:数据交换问题。假设两个图书馆A和B都采用计算机管理,双方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文献信息资源,它们能够交换数据的程度取决于以下的条件:程序是否允许B的计算机读出A的记录,并以有效的方式处理A的记录;A和B的记录是否能合并;A的程序能否在B的计算机上操作;A的计算机能否和B的计算机通讯,A的内部终端能否与B的计算机通讯。对这些问题能否做出肯定的回答,主要取决于两个机构之间在数字编码、记录格式、硬件、软件和通讯协议上存在多少兼容性,而并不仅仅是有了ISO-2709(机读目录的国际标准格式)和UNIMARC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例2:情报检索问题。计算机网络用于情报检索一般有两种形式,如图2所示。

图2

图2(a)是简单的联机检索。用户通过一台计算机查询几个数据库。影响这一联机检索的因素是:①用户终端能否和计算机连通——涉及通讯协议问题;②所有数据库是否能用同一方法进行检索——涉及记录格式和单一命令语言之间的问题;③检索策略能否从一个数据库转换到另一个数据库——涉及数据库之间词汇表的兼容性问题;④所有的检索结果是否都能被用户理解——涉及打印或显示的目录记录之间的兼容性问题;⑤多个输出结果是否能被合并,重复部分是否能被删除——涉及是否能充分识别重复条目问题;⑥检索输出能否由用户机器可读形式存储起来——涉及输出介质和用户存储介质的兼容性问题。

图2(b)是较为复杂的联机检索。用户通过三台不同计算机,从一个终端可以检索多种数据库。影响这一较为复杂联机检索的因素,除去上述六种外,还有以下两种:①用户终端是否与这三台计算机都能通讯;②能否使用单一的命令语言(要求三台计算机采用同一标准或有某种转换语言)。

从上述两例可见,虽然计算机,远程通讯和机读数据库越来越可能使我们实现资源共享,但是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1)能够合并机读数据库。

(2)能够把一个机构的文献记录转换成为另一机构的记录。能够形成第三级数据库,即从几个不同的数据库中抽出记录,形成专门主题的数据库。

(3)建立网络,允许任何一个单位联机存取其他单位的数据库。

(4)在图2(b)的情况下,允许任何一个用户借助某种熟练的工具查找任何一个数据库,例如借助某一种命令语言和某一种标引词表。

实现上述这些条件,首先,要求网络中的文档结构和记录格式是兼容的。其次,还要求具有把一个机构的标引词表转换为其他机构词表的能力。第三,要求在硬件和通讯协议方面有最好的兼容能力。第四,也是最困难的,即要求整个网络或是使用公共命令语言,或是研制一种接口,自动地把一组命令和检索规约转换为另一组。此外,在同一主题领域情报中心的网络中也需要有一个类似的接口,以便把一个系统的检索词转换为另一个系统的检索词。

由以上讨论可知,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需要解决很多实际技术问题。

2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2.1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状况

目前我国图书情报部门自动化管理系统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三大类型:单项管理系统、多项管理系统和集成管理系统。三种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如下:①使用单项管理系统(包括采编系统、书目检索系统、流通系统、期刊管理系统)共105个单位;②多项管理系统21个单位;③集成管理系统122个单位[2]。

单项和多项管理系统是指对图书情报部门的某一项工作环节或多个工作环节进行计算机管理的系统。主要特征是对业务工作进程进行自动控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服务对象主要是图书情报业务人员。该系统是建立在原有图书情报工作的运行过程和组织结构之内,相互缺乏有机联系。

集成管理系统是对图书情报部门所有环节自动进行管理、控制、服务的系统。主要特征是文献数据机读化,形成面向用户的机读数据库,以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业务功能的全面自动化。原有的图书情报工作的运行过程和组织结构围绕着数据库和用户重新组织[3]。

单项管理系统和多项管理系统是处于自动化管理的初级阶段;集成管理系统是处于自动化管理的中级阶段。自动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应能够处理复杂全面的文献信息,建立在用户行为上的网络化的新型系统。

由前面所给出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集成管理系统略少于单项和多项管理系统,但它是的近几年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主流,这说明我们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在逐步提高。

2.2 图书馆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2.2.1 现有系统模式不能解决一次文献可获得率差的问题

目前多数图书馆采用的自动化管理模式为: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联机检索。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可以建立馆藏数据库,对馆藏信息进行检索。联机检索可以通过外单位的数据库检索到本馆没有的文献信息,补充和扩大了文献信息的来源。但这种形式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书刊涨价,每个图书馆都感到经费紧缺,订购书刊的品种与数量大幅度减少。二是在使用集成管理系统时,往往是上图书采访、编目、流通子系统。即使上了期刊系统,也仅有刊名数据库。这样尽管使用联机检索能得到较为丰富的文献线索,但获取原文还是很困难的。由此可看出,各个独立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只能解决建立馆藏数据库和实现业务工作的自动化,而不能完全解决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问题。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建立三级计算机网络系统来解决。

2.2.2 硬件问题

我们讨论硬件的前提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是其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一种分立的电子设备。由于计算机的生产厂家在使自己的系列产品力求达到兼容性的同时,尽量减少与竞争对手设备的兼容性。这样一来,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所使用的计算机种类越多,对今后建立网络的障碍也就越大。

2.2.3 软件问题

软件质量的优劣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功能。如果将不同的系统连接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网络,它只能以最弱系统的功能作为整个系统的标准。现在我们的软件质量差别很大,这样很不利于网络的形成。美国俄亥俄州在70和80年代就曾因为缺乏馆际协作而产生了许多相互间无法沟通的系统,致使各图书馆之间很难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进入90年代,在意识到州内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建立起自动化网络的必要性之后,他们规划了新的统一的图书馆网络系统,目前正处于分阶段实施时期。这一经验教训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 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

建立一个全国的文献信息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得到预期的效果,应该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1 总体设计,整体把握——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

系统工程要求人们将复杂的问题视为一个整体,在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各有关局部时,不陷入任何局部,而追求效果的整体最佳,追求目标的整体实现,使问题在全局意义上得到最终解决[4]。

国家教委和文化部应从全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资源共享的迫切要求把握全局,全面规划、设计全国网络。并从硬件、软件、人员配备、资金投入、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把握网络的建设,使网络的整体效果最佳。

3.2 明确子系统、子网络建设的各项技术指标——系统论的关联性原则

关联是指系统内部元素之间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系统的内部关联决定着系统的功能与特性,系统的外部关联则决定着系统运动发展的方向。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对系统的内部关联进行最优调整,同时协调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联关系,才能充分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4]。

国家教委和文化部在全面规划、总体设计、整体把握的同时应在子系统、子网络的建设上对各种藏书规模的图书馆给出实行自动化管理的技术指标(包括硬件、软件的各种指标)。该指标应能保证子系统、子网络在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上畅通无阻,而且易于调整。这样,图书馆在自动化管理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就向总目标靠近一步。现在的某些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存在着诸如建立的书目数据不符合国家标准;实际数据的分散度和冗余度较大;子系统的功能不全等问题。这虽然对该图书馆来说是向自动化管理迈出了一步,但他们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建立起来的很可能是一个无法沟通的系统。

3.3 建立各级网络中心,以点带面——系统论的层次性原则

任何复杂的系统都可能按某种规则将其构成要素划分为若干层次。基于系统的这种特点,系统工程方法要求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进行层次把握,分清主次,逐一解决[4]。

我们在建立全国性网络时,应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把全国网络分为三个层次,即图1所示的三级网。首先应建立一个国家级综合性信息网络中心。该中心应有引进的国外数据库、国内数据库、国际联机检索以及资料传输系统等。国内有联机检索条件的图书馆、情报所都应与其联机,使之具有一定的规模。这样既便于用户使用,也有利于中心的发展。然后在各省选择一所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地理位置适当的图书馆作为各省级的信息网络中心,以该中心为基础建立各省的网络。这样有层次地逐渐建立起全国网络。

利用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方法实现资源共享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如何去实现,则需要研究和进一步探讨。

标签:;  ;  ;  ;  ;  ;  ;  

图书情报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_网络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