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及预后效果论文_谢军

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骨科,543200

摘要: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及预后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干预组40例,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优良率达到95.0%(38/40),对照组手术优良率为72.5%(29/40),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1例发生螺钉脱落,另外1例出现髋内翻,并发症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两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给予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增强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优良率;并发症

作为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髋部骨折,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颈基底至超出小转子水平位置出现的骨折[ ],包括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其多在老年群体中发生。研究表明,早期手术治疗能够促进骨折后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近年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治疗中得以应用,为探究其手术疗效及预后,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研究结果做出相应总结: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从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并遵从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干预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59~87岁,平均年龄为(73.5±6.6)岁,其中股骨转子下骨折7例,转子间骨折33例,Evans骨折分型,I型4例,II型8例,III型11例,IV型1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58~89岁,平均年龄为(73.6±6.8)岁,其中股骨转子下骨折5例,转子间骨折35例,Evans骨折分型,I型8例,II型13例,III型9例,IV型5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 ];(2)发病原因为外伤;(3)受伤部位为初次骨折;(4)研究经过医学伦理会的支持,患者及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及多发性骨折患者;(2)手术禁忌证患者;(3)存在严重复合性损伤患者[ ]。经过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给予初步牵引及对症治疗,时机合适尽快手术。仰卧位,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伤侧臀部稍垫高。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患肢外展内旋,牵引使骨折复位,于大转子侧方向下作一直切口,切开阔筋膜,分离肌外侧肌,充分暴露大转子下股骨外侧骨面,由C臂X光机引导,于大转子下3cm左右位置钻入导针,将其置于股骨头颈中线,置入动力髋螺钉、钢板,并加压螺钉予以固定。干预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首先对患肢实施骨折牵引复位,于股骨大转子上方作3~5cm的纵行切口,进针点为大转子顶点内0.5cm,将导针穿入骨髓腔,C臂X光机透视明确导针在髓腔内,适当扩髓,将PFNA主钉推入,拔出导针,根据导向器将螺纹导针钻入股骨头颈内,C臂X光机正侧位透视确定螺纹导针位置合适,选择合适长度的螺旋刀片击入股骨头颈内,锁定,安装远端锁钉,拧入近端尾帽。

1.3观察指标 术后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进行随访,时间6--20个月。根据临床疗效标准,将手术疗效分为优、良、差三个级别。优:骨折愈合良好,不存在髋内翻畸形;良:髋内翻畸形<100,髋部偶尔会出现疼痛;差:髋内翻畸形为110~250,髋部存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 ]。Harris评分主要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及关节活动度四个方面,共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术后功能越好[ ]。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 22.0,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及并发症率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相关指标采用( ±s)表示,并采用t对组间比较给予统计学检验,以P值判定统计学有无意义,若P<0.05,判定两组之间差异较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反之,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手术优良率达到95.0%(38/40),对照组手术优良率为72.5%(29/40),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研究表明,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大多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人在跌到时身体会出现旋转,跌到着地后,股骨大转子会受到直接碰撞,进而产生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风险[ ],老年人该部位多数骨质疏松,更容易发生骨折。非手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不佳,有超过50%的患者发生下肢内翻、旋转和短缩畸形。直至三角钉板系统的出现,内固定物才逐渐用于治疗这类骨折。随着内固定材料的改进、生物力学的发展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方法逐渐增多,优胜劣汰,目前临床中对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常见的固定方法有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等。

动力髋螺钉(DHS)作为一种髓外固定系统,主要是借助拉力螺钉及高强度钢板实施固定,稳固性好,具备较好的抗弯强度,但该手术方式钢板放置中需要暴露较大范围,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并且为偏心固定,力矩长,弯力大,容易引起多种术后并发症[ ],比如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髋内翻畸形等,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尤其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病例。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则是一种髓内固定系统,为中心性固定,力臂短,更有利于传递载荷,利于骨折愈合;PFNA螺旋刀片对股骨头颈骨质损伤小,且在周边骨质挤压作用下,铆合力能够大大增强,有效避免了螺旋刀片切出[ ];PFNA固定成角稳定性好,降低了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此次研究干预组患者手术优良率达到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仅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7.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率则达到30.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优良率高,并发症低,并且数据的取得有充足的理论依据。与动力髋螺钉术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切口小,操作简便,骨折端一般不需切开,仅对复位困难者可适当作小切口辅助复位,一般不用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对骨折处血运破坏小,手术出血量少,创伤小,符合微创原则,且固定牢固,患者可以早期下地行走,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研究中干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说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预后较好。国外学者Kim J Y, Kong G M在研究中比较了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创伤较小,患者骨折恢复时间更短[ ],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较强的抗旋转力,抗拔出力,稳定性好,适用于稳定型及不稳定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而动力髋螺钉对于稳定型骨折疗效较好,对不稳定型骨折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对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优良率高、并发症少、预后效果良好等优点,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新发, 肖东民, 叶明,等.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28(24):107-108.

[2]殷振华, 陈轲, 韩健,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J]. 临床骨科杂志, 2015, 18(6):715-717.

[3]Sang J L, Sang H L, Sang S P, et al. Treatment of Femur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Using the Intramedullary Long Nail; Comparison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Minimal Open Reduction[J]. Journal of the Kore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2015, 50(1):250-252.

[4]方超, 谢加兵, 徐祝军,等. 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修复股骨转子下骨折:可为高龄患者首选[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22):3469-3474.

[5]洪敬轶, 王金华.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9):116-117.

[6]张捍军, 赵承斌, 吴垠,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16):1441-1444.

[7]孟位明, 许红生, 付卫杰,等.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J]. 临床骨科杂志, 2014(2):165-167.

[8]赵玉石, 邵建康.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29例临床体会[J]. 创伤外科杂志, 2015, 17(6):561-561.

[9]李承杰, 王朝晖, 唐艳平,等.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应用体会[J]. 创伤外科杂志, 2012, 14(2):144-146.

[10]Kim J Y, Kong G M. Subcapital Femoral Neck Fracture after Treatment of a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ith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J]. 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Pakistan : JCPSP, 2016, 26(1):78.

论文作者:谢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  ;  ;  ;  ;  ;  ;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及预后效果论文_谢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