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研究论文_马向山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研究论文_马向山

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 北京 102401

摘要:现代社会的人们要想正常生活和工作,离不开电能,电力系统是现代人的重要生产要素。此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各行各业运行中使用的电子设备耗电量逐年增加,这不仅给输电线路工程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动力,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为我国输电线路工程的发展还不成熟。摘要:分析了实际输电线路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问题;处理措施

引言

中国电力项目的发展步伐从未停止过。然而,在实际的电力事业中,对电能的需求总是大于输电系统所能提供的电能。因此,国内从事电力研究的相关学者也在对输电系统进行研究,包括对原有输电线路建设项目的施工工艺及相关后续建设项目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有效改进。输电线路建设工程是输电系统的基础工程,只有对其进行建设和完善,才能保证后续输电工作的顺利进行。

1输电线路工程项目设计要点

1.1接地技术与防雷措施方面

在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架设避雷线是实现防雷的最佳途径,也是最可靠、最有效的防雷方式。一旦遇到雷电天气,就可以防止雷击导线,最重要的是可以达到分流的目的,使流经杆塔的电流不断减小。由于输电线路是各地区实现电气化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接地和防雷工作,以免受雷击而造成跳闸故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用电产生不利影响。

1.2建设施工天气的确定

在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理想的气象条件是输电线路建设安全的重要保证。但应注意,有关人员应全面收集资料,确保施工过程中天气状况良好。第一次勘察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定期对施工周围的气象观测站进行观测,确保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气候条件和施工气候信息。上一次勘察时,要认真做好勘察工作,特别是特殊地形的勘察工作,尽量避开可能发生暴雨、泥石流的地区,为输电线路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输电线路工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

输电线路的正常安全运行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发展,因此必须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安全运行,保证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是基础。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应综合考虑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输电线路建设工程是一项基本的实际工程,施工人员必须注意施工的整体性,确保输电线路建设工程中的各个环节顺利完成,从而保证整体施工质量。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因此,面对这种地质情况,我国输电线路工程实施难度较大,对其跨度和容量要求也非常严格。但我国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大问题,不同地区输电线路工程质量不一致,导致杆塔两侧张力不均衡,杆塔不能保证稳定,架线等基础设施会下沉或倾斜。

3处理技术性问题的有效措施

发电厂提高电压向电网输送电能,以减少输送过程中电能的损耗,然后通过多个变电站降压,达到适合目标电器的电压。输变电是指变电站多次输送电流。输变电线路是输送电能的载体,是电网的组成部分。输变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稳定的重要保证。为了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从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开始。了解我国输电线路建设项目的技术问题,输电线路建设人员可以处理这些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解决:

3.1基础施工技术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是指输电线路杆塔埋地部分的施工。基础施工是塔体稳定的重要保证。基础施工质量合格后,方可保护塔体不变形、不倾倒。基础施工方法主要有嵌岩基础、台阶基础、大板基础、组合基础、复合沉井基础等。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来确定选择的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嵌岩地基施工成本低,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拔承载力,适用于无或有浅覆盖层的强风化岩地基。台阶式基础采用模板,基础底板为刚性抗压,适用于各种杆塔和各种地质条件。但由于埋置较深,混凝土用量较大,一般不适合于砂流地区。大板基础具有底板薄、埋深深、底板大的特点。与阶梯基础相比,钢筋用量较多,但埋深较深,易于开挖成型,施工方便,特别适用于不易在基坑内形成的粉细砂、流塑粘性土等杆塔。接头基础埋深浅,四个基础整体浇筑,基础底板承受弯矩,底板采用纵横加劲肋加固,但设计不易串联,同时施工繁琐,材料消耗大,适用于基础根部开口小、基坑开挖困难、板基础上覆土的软弱土塔。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复合沉井基础上部分为方形台阶基础,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环形沉井。复合沉井基础为浅基础,下沉直径2.5m左右,埋深4m左右。

3.2杆塔技术

杆塔是架空输电线路中用来支撑输电线路的支撑物。塔架结构和选型的正确选择是塔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预应力混凝土电杆主要适用于易施工、运输、丘陵平原地区,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应逐步淘汰,铁塔适用于大跨度、大跨度、出廊受限的地区。拆卸装配和整体装配是塔架装配的两种重要方式。钢筋混凝土杆的装配一般采用整体装配方法,但由于钢筋混凝土杆沿路线的稳定性差,且大多采用焊接方式,单件较重,因此应先进行装配。

3.3架线技术

选择放线方法时,可采用张拉放线和拖地放线两种不同的施工工艺。本发明的放线方法可以在交叉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机械设备在使用时可以在地线上保持一定的张力。这种放线方法更适合于机械设备的使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障碍。同时,这种施工技术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这将增加工程建设的成本。该方法的优点是能有效降低放线磨损程度,提高放线效率。拖地铺排法的技术优点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制动力,即可在地面上进行施工步骤。同时,虽然拖地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机械设备的参与,但人力资源的投入相对较大,同时上线的效率相对较低。线路在放线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磨损,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步骤时需要考虑这些施工过程带来的障碍。同时放线滑轮直径也应相应选择,最好采用不小于钢丝直径10倍的车轴。在选择轴槽直径时,应根据钢丝直径考虑。放线过程中,应仔细检查钢丝的磨损程度,避免磨损过大,影响放线工作的效率。

3.4维修工作

对于自然灾害引起的停电事故,必须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对于事故抢修施工,如果时间比较紧且难以设计,则抢修施工作业完成后,需要补充、变更工程项目图纸的向作业部进行技术管理、保存和归档。输电线路工作落实时,应根据一般线路施工情况采取安全措施,因为线路和变电所均已开通关闭连接状态,因此调用的可能性很大。停在传输线上在电气维修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第一张工作票,严格按照输电线路进行道路大修工作规程要求作业。其中,线路停运运行主要是通过各地区调度值班人员应通知变电站。并在施工作业前,进行检查修理和施工人员必须与调度人员相互联系,然后取得作业许可证。随后对待检施工线路进行验电作业,确保线路不带电在有电压的情况下,短路连接可分别悬挂在线路施工点的两端。接地线。

结语

综上所述,上述措施能有效解决输电线路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从事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人员应在实际施工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由于输电线路的建设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有其技术创新和不断发展的,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也会出现各种施工问题。面对输电线路建设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技术人员必须正视困难,使输电线路建成后,能够有效地开展输电工作,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好的供电。

参考文献:

[1]利仕雄.110kV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问题及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5):180.

[2]韩凤仪.110kV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问题及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6(15):142.

[3]植康荣.110kV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问题与施工质控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11):80-81.

[4]张鹏.110kV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问题与施工质控分析[J].科技风,2016(7):26.

论文作者:马向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研究论文_马向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