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先股的发行、转换和回购等财务处理的详细解释_优先股论文

优先股发行、转换、回购等财务处理详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先股论文,详解论文,财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6号),对公司优先股的发行、转换、回购和交易作了比较详尽的规范;财政部又于近期下发了《关于印发〈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13号,以下简称财会[2014]13号),对优先股等金融工具的分类和会计处理作了一系列规定。本文现以上述两个文件的规定作为依据,介绍优先股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关于优先股的相关规定

       (一)优先股的定义及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1.优先股的定义。优先股是指依照《公司法》,在普通股股份之外另行规定种类的股份,其股份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

       2.优先分配利润。优先股股东按照约定票面股息率,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公司在完全支付约定股息之前,不得向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

       发行优先股的公司,应在章程中明确规定:(1)优先股是采用固定股息率还是浮动股息率,如采用浮动股息率,应明确其计算方法;(2)公司在有可分配净利润的情况下,是否必须分配优先股股东应得股息;(3)如本年度可分配利润不足优先股股息,不足的差额是否应结转下年;(4)优先股股东分配股息后,是否有权再参加普通股股东一起分配剩余利润。

       3.优先分配剩余财产。公司因解散、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时,公司财产依法定程序清偿债务后,如果有剩余财产,应当优先向优先股股东支付欠发的股息和公司章程约定的清算余额,不足以支付的,按照优先股持股比例分配。

       4.优先股股东表决权的限制和恢复:(1)限制。优先股股东不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股份没有表决权,但涉及优先股股东权益的有关事项的股东大会,优先股股东应予出席并行使表决权。而且,对于所作的决议,除须经出席会议的普通股股东(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之外,还须经出席会议的优先股股东(不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2)恢复。公司累计3个会计年度或连续2个会计年度未支付优先股股息的,优先股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每股优先股享有公司章程规定的表决权。对于股息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度的优先股,表决权恢复直至公司全额支付所欠股息。对于股息不能结转到下一年的优先股,表决权恢复直至公司全额支付当年股息。

       5.优先股的转换和回购。公司可以在其章程中规定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发行人回购优先股的条件、价格和比例。转换选择权或回购选择权可规定由发行人或优先股股东行使。发行人要求回购优先股的,必须完全支付所欠利息,优先股回购后应相应减记发行在外的优先股股份总数。

       (二)优先股的发行与交易

       1.优先股发行人的资格和条件:(1)资格。公开发行优先股的发行人限于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发行人限于上市公司(含境内注册境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2)条件。公司已发行的优先股不得超过两个50%,即不超过本公司普通股股份的50%,筹集的资金不超过发行前净资产的50%,已回购、转换的优先股不纳入计算。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其他条件适用证券法的相关规定;非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条件由证监会另行规定。

       2.发行、交易转让及登记存管:(1)公开发行优先股的公司应在其章程中规定上文提到的“公司应在章程中明确规定”的四方面事项。(2)优先股应当在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或者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交易或转让。(3)优先股应当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集中登记存管。(4)优先股交易转让环节的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应当与发行环节一致。(5)公司应当在发行文件中详尽说明优先股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充分揭示风险。同时,应按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披露或者提供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3.公司收购、组织管理和政策配套:(1)优先股可以作为并购重组的支付手段;上市公司收购要适用于被收购公司包括优先股股东在内的所有股东,但可以针对优先股股东和普通股股东提出不同的收购条件。(2)优先股试点工作由证监会协调监管。(3)优先股相关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会计标准。(4)企业投资优先股获得的股息红利等,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可以作为企业所得税免征税收入。

       优先股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财会[2014]13号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倾注了大量文字,本文受篇幅限制不予详细介绍。该文件在“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部分中,充分运用了实质高于形式的原则,提出了对于按财会[2014]13号归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无论其名称中是否包含“债”,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都应当作为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其回购、注销等作为权益的变动处理;对于按财会[2014]13号归类于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无论其名称中是否包含“股”,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都应当按照借款费用进行处理,其回购或赎回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等计入当期损益。

       作为优先股,具有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双重性质。企业发行优先股,应对照财会[2014]13号中划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特征描述,按照实际情况和业务具体特征,将优先股划分为金融负债(应付债券)或权益工具(其他权益工具)。

       优先股发行的会计处理

       (一)科目设置

       1.发行方按财会[2014]13号将发行的优先股归类为金融负债的,应在现有的“应付债券”科目核算,科目下设“优先股”一级明细科目和“面值”、“利息调整”二级明细科目。

       2.发行方按财会[2014]13号将优先股归类为权益工具的,应在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中增设“4401其他权益工具”科目,并设“优先股”明细科目。

       (二)发行

       1.发行方按财会[2014]13号将优先股归类为金融负债的,发行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或“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下同),按优先股的面值,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面值)”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应付债券——优先股(利息调整)”科目。

       2.发行方按财会[2014]13号将优先股归类为权益工具的,发行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科目。

       3.发行方按财会[2014]13号将优先股归类为复合金融工具的,发行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优先股面值,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面值)”科目,按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与优先股面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应付债券——优先股(利息调整)”科目,按实际收到金额扣除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后的金额,贷记“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科目。

       发行优先股支出的直接税费,可在“实际收到的金额”中扣减。

       (三)付息或分利

       1.归类为金融负债的优先股,计提股息时,应按当期初期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按票面股息率计算的应付未付股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利息调整)”科目。

       归类为金融负债的优先股,其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应当如何计算?财会[2014]13号中未作表述。其难点主要是“优先股”似乎不存在偿还期限,这样实际利率就难于确定。笔者认为,被归类为应付债券的优先股,偿还期限可用以下方法确定:如果根据优先股发行时的章程条款和实际情况,能够基本确定(95%~99%)甚至可靠确定(99%以上)优先股的回购时间,该时间即可确定为优先股的偿还时间,并以章程规定的回购价格作为清偿金额;如果根据章程条款和情况判断无法确定优先股的偿还期限,则应以公司章程规定并经注册登记的营业期限为清偿期限,并据以计算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

       2.归类为权益工具的优先股,发行方计算年度应付股息时,应根据经批准的股利分配方案,借记“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科目,贷记“应付股利——优先股股利”科目。

       3.支付优先股股息时,借记“应付利息”或“应付股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重分类

       1.由于发行优先股时章程规定的条件或事项随时间推移或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导致原归类为金融负债的优先股按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13号,以下简称财会[2014]13号)应重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应于重分类日,按优先股的面值,借记“应付债券——优先股(面值)”科目,按利息调整余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利息调整)”科目,按优先股的账面价值,贷记“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科目。

       2.由于发行优先股时章程规定的条件或事项随时间推移或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原归类为权益工具的优先股按财会[2014]13号应重分类为金融负债的,应于重分类日,按优先股的账面价值,借记“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科目,按优先股的面值,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面值)”科目,按优先股公允价值与其面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利息调整)”科目,按优先股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下同)”科目,如果资本溢价不够冲减的,再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也以余额冲完为限,以下统一简称为依次冲减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重分类后,发行方应以实际利率作为优先股后续计量利息调整的基础。

       以上关于作为权益工具的优先股重分类为作为金融负债的优先股时的会计分录,是财会[2014]13号的原文,笔者以为这段表述不妥,原因是:(1)优先股作为兼有权益工具和金融负债性质的金融工具,发行在外的优先股公允价值升值时,意味发行方以公允价值回收应多付出资金,表现为负债的增加,因此,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不应借记应付债券(负债减少),而应贷记应付债券(负债增加);(2)优先股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公允价值增加时,发行方以公允价值回收时也应多付现金,这意味发行方应发生损失,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时,应借记资本公积而不应像财会[2014]13号所述贷记资本公积;(3)实际操作时,也会发现财会[2014]13号的分录有误。具体纠正方法,是将财会[2014]13号的上述重分类分录中间两点改为:“按该工具的公允价值与面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应付债券——优先股(利息调整)’科目;按该工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如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再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本文以下将举例论证。

       (五)回购或转换

       1.发行方按原章程规定回购(赎回)分类为权益工具的优先股时:(1)按回购价格,借记“库存股——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2)售出回购的优先股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售出库存优先股的账面价值,贷记“库存股——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科目,按其差额,或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或依次冲减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注销回购的库存优先股时,按对应的优先股账面价值,借记“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科目,按库存优先股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科目,按其差额,或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或依次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回购归类为金融负债的优先股时,按回购日优先股账面价值,借(或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面值、利息调整)”等科目,按实际付出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等科目。

       3.发行方按原章程规定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时,应按优先股的账面价值,借记“应付债券——优先股”、“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科目,按转换成普通股的面值,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如果因不够转换为1股普通股而应支付现金的,还应贷记“库存现金”等科目。

       W上市公司(营业期限自2×04年1月1日至2×33年12月31日)经批准于2×14年1月1日发行优先股2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1.16元/股,另开支发行税费5万元,票面年股息率为14%,当年可分配利润不够可结转下年,支付股息后优先股股东不再参加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清算时,优先股股东可在持股面值50%范围内分配剩余财产。按财会[2014]13号的分类标准,W公司将该优先股归类为权益工具。年终,W公司净利润1000万元,按董事会决定制定优先股股息分配方案,分配股息280万元(2000×14%),同时根据情况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按财会[2014]13号分类标准,决定从2×15年1月1日起将这2000万股优先股重分类为金融负债(年初时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余额为100万元)。2×15年年终时该优先股公允价值为1.36元/股,试作有关会计处理并作分析。

       (一)相关计算

       1.发行优先股实际收到资金=发行股数×每股发行价-发行税费=2000万×1.16-5万=2315(万元,下同)。

       2.发行的优先股每年应付股息=2000×14%=280。公司清算时应分配给优先股东剩余财产=2000×50%=1000。

       3.2×14年年终优先股公允价值=2000×1.36=2720。

       4.2×15年年初按财会[2014]13号将发行在外的优先股重分类为金融负债时,应付债券本金为2720(2315+405或2000×1.36),偿还期限为19年(自2×15.1.1至2×33.12.31)。列公式:280×(P/A,r,19)+1000×(P/F,r,19)=2720,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年金现值系数表并代入公式,用插值法计算年实际利率为8.912%,2×15年当年应计利息费用=2720×8.912%=242.41,转出账面“利息调整”金额=280-242.41=37.59。

       (二)账务处理(如下表所示)

      

       (三)简单分析

       1.以上分录表中,按笔者主张将公允价值高于面值的差额记入应付债券的贷方,将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的借方,编制的分录借、贷方发生额均为2720,符合平衡原则。

       2.如果按照财会[2014]13号表述的会计处理方法,优先股重分类为应付债券时,编制的分录为:

       借: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入账价值) 2315

      

       应付债券——优先股(利息调整)(优先股重分类日公允价值-面值) 720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面值) 2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优先股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405

       以上分录,借方发生额为3035万元,贷方发生额为2405万元,说明财会[2014]13号表述的分录有误。

       优先股投资方的会计处理

       投资方购买优先股,一般应作为金融资产确认和计量。因为正常情况下持有方没有表决权,因此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这类事项。

       延伸阅读

       应尽快颁布金融工具列报准则解释公告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企业财务报表列报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财政部新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下称《新准则》)。新准则的颁布只是起点,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建议:(一)尽快颁布解释公告或执行指南。尽管现在的准则很全面,但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公允价值的大范围采用,对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要求较高,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要求也较高。我国应该尽快颁布解释公告或执行指南等,以指导实务中的具体操作。(二)健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新准则要求披露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数量信息等,这在实际操作中将有较大难度。因为,这不仅涉及系统改造,而且涉及整个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新准则实施的有效保障,因此,笔者建议,应尽快健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以保障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张海霞 秦文娇)

       摘自《财会信报》(京),2014.8.18.B②

标签:;  ;  ;  ;  ;  ;  ;  ;  ;  ;  ;  ;  ;  

对优先股的发行、转换和回购等财务处理的详细解释_优先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