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论文

·论著·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欧 愚1,黄雅莲2△

1.成都医学院 计划财务处(成都 610500);2.成都医学院 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500)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问卷,测量106名医学院校财务人员。结果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的心理资本总分为(103.81±21.83)分,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5.74±12.54)分;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心理资本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预测效应为42.40%)。结论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财务人员;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

心理资本是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心理状态,包括希望、韧性、乐观和自我效能,相比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的心理资源,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发,可以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提升工作绩效[1-2]。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3]。已有研究[4]表明,心理资本可正向预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积极态度,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工作绩效。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中的核心内容,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可以明显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5]。而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医学院校财务人员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促进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和提升工作效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以成都市、重庆市为主,涉及长沙市、辽宁市、广州市的医学院校财务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生成网络版问卷,并通过QQ教师群、微信群以及现有社会网络传播问卷,共计回收问卷106份。其中,男26人(24.53%),女80人(75.47%);从年龄来看,20~岁30人(28.30%),31~ 岁37人(34.91%),41~岁35人(33.02%),50岁以上4人(3.77%);工龄1年以下7人(6.60%),1~年有13人(12.26%),4~年有16人(15.09%),6~年有30人(28.30%),11年及以上有40人(37.74%);从学历来看,专科13人(12.26%);本科58人(54.72%),硕士及以上35人(33.02%);从职称来看,无职称27人(25.47%),助理会计师27人(25.47%),会计师41人(38.68%),高级会计师11人(10.38%)。受访对象中有25人(23.58%)工作单位为专科院校,81人(76.42%)为本科院校。

1.2 研究工具

1.2.1 心理资本问卷 由Luthans[6]编制,李超平翻译并修订。采用李超平翻译的心理资本量表 (PCQ) 中文版,量表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4个维度共24道题目, 釆用李克特6级评分制,1分为“非常不同意”,6分为“非常同意”。总分越高,说明心理资本的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4。

2.2 两组孕妇产后1个月的抑郁状况比较 观察组孕妇的抑郁发病率为6.67%(5/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7%(1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27)。

1.2.2 总体幸福感问卷 总体幸福感量表[7]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工具,共33项。1996年,国内段建华[8]修订了该量表,采用前18项对被试者施测,从6个方面来评价总体幸福感,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分数越高说明幸福感越高。前18个条目平均得分常模男性为 (75±15) 分, 女性为 (71±18) 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定性资料采用例数(%)进行描述,定量资料采用进行描述;不同特征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除特殊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在施工过程中,建筑项目设计的变更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增加企业的投入资金。所以,建筑工程在施工前应该对项目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把关,尽量完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变更的环节。另外,建筑单位还应该派出专业的人员去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签证。

2 结果

2.1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人口变量学差异

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均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5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表2)。

选择和建设适宜的森林培育基地是保证森林经营顺利、高效的关键。林业培育基地不仅要考虑森林经营的实际生态效益,还要考虑森林经营的人文经济效益。在森林培育基地建设中,首先需要聘请专业的森林防火管理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合理分析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确定基地的合理位置。其次,森林防火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实际经济因素,确保森林培育基地的经济可持续性和道路交通等人为因素,最终确定森林培育基地的合适地点。此外,还要保证地形地势平坦,在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的林木,以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表1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人口变量学差异

注:*P <0.05,**P <0.01

2.2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总分为(103.81±21.83)分,处于较高水平;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5.74±12.54)分,处于中等水平,略高于全国常模。因医学院校财务工作人员多为女性,不同性别人数差异太大,因此性别因素不纳入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中不同年龄、学历的医学院校财务人员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工龄、职称、单位性质的医学院校财务人员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表2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

注:**P <0. 01

2.3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发现,参与本次调查的医学院校财务人员总体心理资本水平较高,可应对较高压力和挑战。具体来看,不同工龄、职称、婚姻状况、工作单位性质会对医学院校财务人员的心理资本水平产生明显影响。工龄越短,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工作工龄越长,心理资本水平越低,这与马韬[9]的研究一致。可能是由于刚开始工作,个体对工作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向往,能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并希望未来可以有所作为,随着工作年限越来越长,对工作越来越熟悉,大部分已处于单位中层管理,财务工作的重复性、繁杂性和枯燥性,使其心理资本逐渐下降。从职称来看,心理资本水平:中级>初级>高级>无职称,除自我效能感外,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表明中级和初级职称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更易乐观,迅速复原和超越的能力较高,考虑到职称晋升的上升空间,自我提升动力较强,对未来充满希望,因此心理资本较高。从单位性质来看,本科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水平高于专科院校,说明由于学校平台的差异,本科院校财务人员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对未来更为乐观和富有希望。本研究中,心理资本与年龄、教育程度没有相关性,与Luthans等[10]的研究一致。

表3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层次回归分析

注:**P <0. 01,***P <0. 001

3 讨论

3.1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状况

为进一步理顺心理资本对医学院校财务人员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以主观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心理资本各因子为预测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首先将人口统计学变量(年龄、工龄、学历、职称、单位性质)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然后将心理资本各因子(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引入回归方程,检验引入心理资本后对结果变量的解释是否明显提高。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解释的贡献增加了42.40%,说明心理资本能够联合解释主观幸福感42.40%的变异量,其中乐观的预测作用较大(表3)。

3.2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主观幸福感状况

本研究发现,参与本次调查的医学院校财务人员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原因可能是医学院校财务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或医学院校其他岗位,属于服务型部门,主要是为学校的师生员工办理各种报销、借款、转账等业务,工作负荷大且繁杂,常常因为制度规定的原因,易与人造成人际冲突,产生职业倦怠;特别是新形势下,政府对医学院校的财务制度建设和内部风险控制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11],需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同时还面临职称职务晋升所带来的压力,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研究[12-13]表明,员工的总体幸福感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等有影响,提示医学院校管理者要提高对财务人员的关注度。

空气层将管道和金属天花板分离开来,管道和金属天花板之间进行辐射换热,空气层内部发生对流换热.基本的传热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3.3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本研究中,医学院校财务人员的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与以往大多数研究[14-16]结论一致。通常情况下,心理资本越高,越相信自己有能力胜任现在的工作,具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同时愿意努力完成挑战性的任务,主观幸福感越强。而在本研究中,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处于较高水平,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笔者推测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影响两者的相关性强弱,未来需要进一步做变量分析以更加清晰两者关系。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明显,其中乐观因子作用最大,说明心态越乐观,主观幸福感越高,提示以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为切入点,为财务人员提供成长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等方式,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心理资本,提升财务人员主观幸福体验,促进心理健康,使其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工作。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财务人员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明显正相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心理资本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纳入样本量有限,无法代表所有医学院校财务工作人员的心理资本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状况,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对心理资本的干预方式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Luthans F, Avolio B J, Walumbwa F O, et al .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J]. Manag Organ Rev, 2005, 1(2): 249-271.

[2] 王姣艳, 任会芳. 教师心理资本研究综述[J].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8(1): 22-27.

[3] 吴明霞. 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 心理学动态, 2000, 8(4): 23-28.

[4] Avey J B, Reichard R J, Luthans F, et al . 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employee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performance[J].Hum Resour Dev Q,2011,22(2):127-152.

[5] 熊猛, 张艳红, 叶一舵, 等. 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10): 1831-1834.

[6] Luthans F.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221-222.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 115.

[8] 段建华. 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6, 4(1): 56-57.

[9] 马韬. 新疆医学院校财务管理人员心理资本现状的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4(10): 30-31.

[10] Luthans F, Avey J B, Clapp-Smith R, et al . More evidence on the value of Chinese worke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 potentially unlimited competitive resource?[J]. Int J Hum Resour Manag, 2008, 19(5): 818-827.

[11] 顾国庆.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财务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J]. 经济师, 2018(9): 242-243.

[12] 蒋静静, 姚春序, 倪旭东. 青年员工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以组织认同为中介变量[J]. 经营与管理, 2017(10): 37-40.

[13] 吕勤, 吴玉华, 童时萍. 饭店员工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情绪劳动策略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 一个中介调节路径模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2): 43-51.

[14] Wang Z Y, Liu H B, Yu H J, et al . Associations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burnout and well-being among manufacturing workers: mediating role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elf-esteem[J]. BMC Psychiatry, 2017, 17(1): 364.

[15] 胡恒德, 张琰, 高云涛, 等. 军医大学生学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 39(11): 1284-1287.

[16] 郭欣雨, 陈思思, 韩琳, 等. 某教育机构员工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 25(5): 713-716.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 of Financial Staff in Medical Colleges

Ou Yu 1,Huang Yalian 2△.

1.Planning and Financing Department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China ; 2. Sichuan Applied Psychology Research Center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financial staff in medical colleges. Methods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make a survey among 106 financial workers of medical colleges.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the medical college finance staff was (103.81±21.83) and that of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75.74±12.54).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capital can predict subjective well-being with the predictive effect of 42.40% after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were controlled.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the financial staff in medical colleges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Key words 】Financial staff; Psychological capital; Subjective well-being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志码】 A

网络出版地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705.R.20190711.1039.004.html

doi: 10.3969/j.issn.1674-2257.2019.04.030

*基金项目: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课题(No:CSXL-182021);四川省社会学科规划办公室重大项目(No:SC17EZD041);成都医学院校基金一般项目(No:CYS18-04)

△通信作者: 黄雅莲, E-mail:804611291@qq.com

标签:;  ;  ;  ;  ;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