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的危险因素与其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论文_周维1 于聪慧2

胆管癌的危险因素与其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论文_周维1 于聪慧2

周维1 于聪慧2(通讯作者)

(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2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 北京 100700)

【摘要】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可分成肝外胆管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因为胆管癌的恶性程度比较高,大部分患者在获得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临床预后效果较差。本文旨在探究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理,对胆管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胆管癌;慢性炎症;危险因素;发病机理

【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057-01

胆管癌发病于卵圆细胞、胆道上皮细胞[1],或是介于胆管上皮细胞与卵圆细胞之间的非上皮性母细胞样细胞,在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约占10.4%~15.2%。按照肿瘤发病的位置可分成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现阶段,研究发现胆管癌的患病率、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针对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理进行深入探析,现予以综述如下。

1.慢性炎症病变

炎症诱导的肿瘤被称为炎症相关性肿瘤,胆管癌也不例外。Rudog Virchow提出肿瘤可能源于慢性炎症的观点[2]以来,“炎症相关性肿瘤”日趋热议。Michael Karin等发现[3]促炎因子(如IL-6、TNF等)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Transcripfion 3,Stat3)通过激活信号转导机制,促进肝癌发生发展,并增加患其他癌症的风险,为炎症诱发癌症增添了新的证据。同样,慢性炎症也是胆管癌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包括肝吸虫病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4],而其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诸多西方国家胆管癌的最关键危险因素。

1.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英简PSC)

PSC 的病理特征为肝内胆管、肝外胆管出现慢性进行性炎症病变,或纤维化改变,从而造成胆管变形、节段性狭窄病变。现阶段,大部分研究者认为PSC 的发病机理在于基因易感型个体处于自身免疫机制异常条件下形成PSC。胆管癌是PSC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肿瘤一般发生于肝总管或者肝总管分叉周围,主要是I型胆管癌、II型胆管癌,该病的生存预后十分差。据调查指出,PSC患者中,胆管癌的患病率达5.0%-15.0%,并且呈不断增长趋势。近些年有关研究发现,PSC 并发胆管癌存在基因方面的有关因素,通过366例PSC患者与366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实施MICA5.1变异体及NKG2D基因 SNP 分析检测,试验结果显示,NKG2D基因与 PSC 并发胆管癌具有一定相关性,但MICA5.1等位基因不具有相关性。鉴于PSC患者患病与遗传因素有关,通过控制PSC的遗传基因能预防或降低胆管癌的发病,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究。PSC 作为胆管癌的一项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PSC引起慢性中小胆管炎症,导致胆管上皮遭受长期炎症刺激而逐渐增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PSC 患者伴有胆管结构破坏,致使胆汁大量淤积,而大量内源性诱变剂存在于淤积的胆汁中,或是伴有慢性细菌感染,造成胆汁变性,经以上理化因素的长时间刺激,进而并发胆管癌。

1.2 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包括麝猫后睾吸虫、猫后睾吸虫以及华支睾吸虫,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最为常见,该病的致癌机制可能是因为肝吸虫或者其虫卵产生的慢性刺激作用,提高了胆管上皮细胞对致癌物的易感性。因为肝吸虫病变为胆管癌的过程比较漫长,这种寄生虫病的潜伏期可达15年之久。但是,其具体的致癌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而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慢性炎症反应、吸虫的分泌产物以及机械刺激等都是引发胆管癌的相关因素。

2.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英简HBV)与丙型肝炎病毒(英简HCV)分别属于嗜肝病毒科、黄病毒科[5]。诸多研究已经验证了肝炎病毒是肝癌的重要病因。这两种病毒不但具有嗜肝性,还存在一定的泛嗜性,可能会对全身各个系统组织造成感染,部分系统不支持上述病毒的持续复制,病毒无法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因为胆管上皮细胞与肝脏组织在发生上存在共同的起源,有类似的组织学,HCV、HBV均能够在其中复制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HCV、HBV感染均是诱发胆管癌的高危险因素。

3.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英简HP)是机体胃肠道的重要致病菌,且已经被证实为胃癌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HP 能够对细胞癌基因造成破坏,失去抑癌基因的平衡,促使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进而诱发癌变。肥胖也是诸多恶性肿瘤疾病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有关研究指出肥胖可增加胆管细胞癌的患病率。肥胖者机体的有关核受体能够参与胆管癌细胞的生长,为一些代谢信号提供途径。

4.总结

因为胆管癌的明确病因尚未清楚,对于胆管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还在不断探索中,其中慢性炎症已被证实是诱发胆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而HIV感染、肥胖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均可能是导致胆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是因为研究时间比较短,研究样本比较少,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但这些因素与胆管癌之间的正相关性的研究并不少见。

【参考文献】

[1]阎晶璐.胆管癌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理研究现状综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21(14):735-736.

[2]Balkwill F, Mantovani A.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back to Virchow?[J]. The lancet, 2001, 357(9255): 539-545.

[3]Park EJ,Lee JH,Yu GY et al.Dietary and genetic obesity promote liver inflammation and tumorigenesis by enhancing IL-6 and TNF expression[J].Cell, 2010,140:197-208.

[4]刘渊,王伟,龚彪.胆管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22(4):358-359.

[5]仇毓东,周建新,丁义涛,等.胆管癌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12,21(15):228-229.

论文作者:周维1 于聪慧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  ;  ;  ;  ;  ;  ;  ;  

胆管癌的危险因素与其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论文_周维1 于聪慧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