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治疗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祝仕军

祝仕军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430)

【摘要】 目的:探讨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治疗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PMC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活动度及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基本无活动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重度活动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IgG、IgA、IgM、C3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IgG、IgA、IgM均下降,C3均明显上升,指标下降及上升幅度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治疗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活动度。

【关键词】PMC方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96-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该病突出表现为皮肤结缔组织受损,严重累及脏器[1]。据初步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例左右患者。SLE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要药物,无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者对SLE深入研究,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良好的进展[2]。本文旨在探讨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治疗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者中男1例,女48例,年龄10~38岁,平均年龄(29.6±10.5)岁;病程1~20个月,平均病程(13.2±10.6)月。对照组患者中男0例,女49例,年龄11~37岁,平均年龄(28.9±11.2)岁;病程2~21个月,平均病程(13.1±10.4)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PMC方案:泼尼松 每日服用剂量为1mg/kg,分两次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d,病情稳定后,每天减量3~6mg,减至0.5 mg/kg后,每两周减2mg,甲氨蝶呤片 每周1次,每次10mg,硫酸羟氯喹片 每日两次,每次100mg,若肝肾受累,可将甲氨蝶呤改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3]。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家用狼疮扶正解毒胶囊进行治疗,狼疮扶正解毒胶囊组成:黄芪、当归、蜈蚣、川芎、六月雪、积雪草、青蒿、丹参、熟地黄、全蝎、露蜂房蒲公英等。服用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10粒,病情稳定后药量减半,两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SLE活动度:根据SLEDA(SLE活动指数)标准进行分度:0~4分为基本无活动;5~9分为轻度活动;10~15分级以上为重度活动。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为重度活动,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动度比较情况具体见表1。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IgG、IgA、IgM、C3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IgG、IgA、IgM均下降,C3均明显上升,指标下降及上升幅度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发病或急或缓的难治性结缔组织病, 多伴有脏器受损,严重危及生命。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临床表现有:面部或肢体出现红斑、关节疼痛、口舌溃疡、舌苔发黄生芒刺、尿赤便干,甚至手足抽搐等。从中医角度,本病属中医的“红蝴蝶疮”“阴阳毒”“痹症”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当以养阴清热、解毒化瘀为治疗原则。从临床经验角度,本病应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并且要区别于风湿性关节炎、皮炎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疾病。

本研究采用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的中西药结合方式治疗SLE,西药对症治疗;中药治疗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改善体虚,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修复,还可以减少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综上,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治疗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丹琳,党西强,刘东海等.DNA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3431-3434.

[2]宋欣伟,唐伟杰,关天容等.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治疗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0):1315-1319.

[3]李艳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J].青海医药杂志,2014,44(6):78-80.

论文作者:祝仕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PMC方案联合狼疮扶正解毒胶囊治疗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祝仕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