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论文_胡玉峰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论文_胡玉峰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九大计划之一,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调查,按调查监测内容不同在全国部署了重要活动构造与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生态脆弱区和特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主要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工程以及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等6个工程。文章简要介绍了该计划自2016年实施以来,各工程在解决基础地质与资源环境问题、服务国家需求、科学理论创新与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果。

关键词:地质调查;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

引言

水文地质因素,简单来讲指的是自然界中水资源变化的情况,这种不断变化的水资源在地质空间中长时间储存。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主要来源是自然界降水以及渗透水,其中还包括河流等自然流入的部分。地下水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调节水资源的配置,为人们提供广泛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等。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能够形成自然界的水循环系统,促进自然界中水资源的有效循环,提升我们的生存环境质量。

1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作为研究地下水的科学手段,其研究的内容便是针对地下水的分布、流动规律、流动形式等诸多内容开展详细分析和探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成分存在差异,通过对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项详细分析与评估,最大程度上确保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并及时发现潜在工程建设以及矿产开采当中的不利因素,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2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

2.1关注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

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中,不仅需要关注地质勘查数据的准确性等数据因素,还需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关注地下水存量以及地下水开采对人和自然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对开采工作进行论证。在环境地质勘察中也是需要关注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给之后的人类活动提供借鉴,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2加大水文地质资源研究力度

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的前提是立足水文地质资源的具体情况,分析引发地质灾害的具体根源、科学分析地质灾害的引发规律和形成基础,通过选择合适的地质灾害控制因素,并且结合地质危害的程度,采取防治措施,同时实施严格地质勘察,在充分考虑本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地质状况进行综合性、针对性治理。水文地质状况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而加大对本区域水文地质状况研究,将为防治地质灾害问题提供帮助。

2.3避免人为有意识破坏

首先,应当保证区域内的植被覆盖面积广泛。充分的植物覆盖能够有效保护地表土质。在降水量较大的天气中,地表植被较少,并且受到严重的破坏,地面的雨水冲刷之下土质流失严重,地表的土壤结构会发生严重的变化,极易引发地质灾害。植被覆盖面积不足现象在城市建设中十分明显,由于城市建设中以楼房建筑为主,道路两端的制备覆盖面积不能满足保护水文地质的现实需求。进而,应当增加城市建设中的园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展城市中的绿化面积和水平,为城市制备覆盖面积的提升做好基础性工作,并且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中的空气质量。其次,对于城市中的污水排放应当进行严格的控制,农业生产中的污水亦是如此。污水应当经过治理之后排放河流,不能够将河流作为污水排放空间。对于城市和农村的污水应当进行有效的治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循环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城市建设中污水问题一直都是环境治理中的主要问题,污水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影响城市中的地下水资源环境,并且对土壤具有极大的侵蚀和破坏能力,城市中水污染也同样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受到污染的水随意排放在河流中,导致河流中的水资源出现严重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后,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水文地质影响应进行详细严格的排查。对于影响水文地质的因素应当逐一进行勘察,尤其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极易引发水文地质变化,一旦检查监督不力,导致水文地质出现严重失衡现象,严重者会引发地质灾害。对于造成水文地质影响的建设应当立刻停止,以防对生产生活环境会进一步的影响,有效规避自然环境恶化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威胁。对于水文地质资源的监督和勘察应当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一项工作建设成为环境监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只有将自出工作做好才能在短时间内将水文地质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且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水文地质环境的保护力度和保护机制。

2.4建立岩溶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模式

总结岩溶地下水富水规律,建立了岩溶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模式:岩溶丘陵洼地区,堵洞形成地表-地下联合水库,发展生态经济;深切割峰丛洼地区,建设调蓄水柜,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岩溶峰林平原和丘陵谷地区,建设抽水型地下调节水库,发展节水生态农业;断陷盆地区,周边地下水径流带堵洞蓄水,水资源联合调度,盆地内发展果粮基地。在西南典型岩溶流域实施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200多处,探索了水资源利用与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协同途径。

2.5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阔,其中涵盖了军事工程、地下铁道、采矿工程、水利工程等诸多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在隧道工程当中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测量的意义重大。客观来说,隧道工程在我国容易已经具备60多年的历史,其中阻碍我过隧道建设最为严重的问题便是岩溶地层止水问题,因此还出现了诸多安全问题。例如,20世纪末对我国社会影响较大的“涌水桶沙”事件,直接造成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瘫痪。为了有效确保我国隧道运输的实际效率、提升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就应该在隧道工程开展之前,严格针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调查。通过科研技术、科研调查、科研服务与生产等诸多手段的联合,确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质量,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隧道施工设计,保障隧道施工实际质量。

2.6建设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建立数据采集、管理、分析、服务为一体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面向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业务工作、智能调查、应急救援和公众防灾减灾等五类需求,提供在线服务。建立数据库动态更新机制,实现7省(市、区)国家-省-市-县四级地质灾害数据互联互通和实时更新。目前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集成了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各省排查巡查以及应急调查等不同来源地质灾害数据,拥有28.8万处灾点信息、40多万张调查表、6000多万项数据字段、万余张成果图件、5000余份调查报告。

结语

尽管在过去三年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取得了较好进展,但离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创新战略等国家重大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调查工作要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和信息化驱动,积极扩展工作领域和服务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翔.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思考[J].低碳世界,2016(7):108-109.

[2]刘毅,王显蓉,张国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3):97.

[3]李明坡,赵焕升,周浩良.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浅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6):295+297.

论文作者:胡玉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论文_胡玉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