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论文_陈慰泓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论文_陈慰泓

身份证号码:44520219870611XXXX 广东揭阳 522000

摘要:施工管理是涉及各部门和全体人员的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必须强化从全过程、全方位、系统的角度去抓施工项目管理,使其建立一整套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施工管理;造价;质量;安全

1.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是施工企业内部在工程合同的价格控制下依法得到合理利润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是施工管理的核心。

施工前,要结合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自身的机械设备、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该施工方案是工程实施的行动纲领。因为,中标价格较低或设计概算先天不足等原因,这就要求施工必须合理组织施工,节约成本,向管理要效益。现场经营管理预算人员必须与施工技术人员,材料机械人员密切结合,互相了解,以经营管理为核心,以节约成本为目的。

1.1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因此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对于加强成本管理、降低造价非常重要。

1.2抓好材料管理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约占工程

总造价的60%~70%,因此在建筑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材料人员定货数量一定要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图纸量略加损耗来控制,避免浪费。定货单价要及时反映到预算部门,以便经营部门能够调整预算价差。对于特殊材料价格严重超出概算的要有业主部门认可,否则,将为结算带来不便。

1.3机械台班安排上,要考虑现场工作量情况合理组织实施。

2.成本管理

2.1施工方案优化

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加强对施工方案的预测。在工程项目中标后,企业首先要做一个实地勘察,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制定既切实可行又经济合理的具有可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所在地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地理特征,施工工艺,以及设备的选择,工期的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差别,从而据此作出正确的方案预测。以减少施工结构用量方便操作为目的,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减少工作量,加快进度。

2.2材料成本控制

在桥梁工程中原材料的费用占整体的比例相当大,所以,在施工极端,对原材料的使用进行有地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原产料的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运输、检验、保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很好的控制,从而达到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选购上应当加强内部审核进行监督,合理进行预算。加强对材料浪费和丢失方面的管理,及时进行结算,并且尽可能的降低材料价格,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3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控制主要是把人员的施工费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对人工取费进行控制,不能随便使用而导致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具体控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只施工前根据人员进行人工费用的计划。事中控制是只在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到一半时,对产生的人工费用进行审核,防止施工中因施工变更产生的人工费用误差存在。事后是指在结算阶段进行人工费用控制,对责任成本进行执行情况的分析和检查。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以提高人工费用为途径,采用适当的分配制度、激励办法,调动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管理效益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机械方面的控制

解决机械方面问题的方法可以对机械实行按月租赁的方法,通过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机械的维护,保证机械的完好率。同时,对人员和机械进行合理的配置,做到“人休机不休”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

3.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3.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3.2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

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4.1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

在施工前总体上把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列出列出,针对每道工序的控制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同时把质量保证措施同工程进度结合起来,以便知道在哪个阶段进行哪项质量控制,采取那些保证措施。

4.2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首先加强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具体可划分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楼地面工程、装饰工程、门窗工程、屋棉工程。在施工项目生产过程中,要向作业者进行工艺过程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操作方法,技术措施,质量标准,质量该进措施等。使工艺的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另外要加强施共工艺的质量控制。在施工中影响质量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因素,如材料、构件、半成品分变化及允许范围内的尺寸误差,季节气候变化等;另一种是异常因素,如材料、构件、半成品不符和设计要求,工人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等。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就是分析和发现影响施工每道工序质量的异常因素,并且采取响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因这些因素引起的质量偏差被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从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

4.3规范质量管理行为

随着经济全球化去趋势的发展,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修订质量奖惩办法的必要性也就更加突出了。通过一系列的奖惩措施,从企业内部开始,立足于立法的角度,通过较好的制度将施工工作引入有效地轨道,完成施工的质量要求。

4.3抓好质量通病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类似于渗漏、开裂之类的质量问题,当出现问题是,施工单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对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总结出防止此类情况发生的措施。质量通病具有病面量广,危害大的特点,因此消除质量通病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人员需遵循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原则,遵守施工工序和操作规程,对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工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查。并认真总结原因,从根本上做到消除质量通病。

5.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施工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中的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的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至关重要。

论文作者:陈慰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论文_陈慰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