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论文_林杰,刘扬通讯作者,朱冬岩

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论文_林杰,刘扬通讯作者,朱冬岩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血管外科 吉林长春 130031

【摘 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外科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51例患者,术前给予心理疏导,术后有针对性地加强患肢护理,观察提供有益的治疗调整信息以及注重基础疾病相关护理指导等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手术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下肢缺血显著改善27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除采用恰当外科治疗手段治疗之外,采用适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65-02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tic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4期。其中III、IV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常有严重的静息痛,及肢体的溃疡、坏死。严重的危害身体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多采取保守治疗,不仅疗程长,往往收效甚微,且病情容易反复。手术治疗对III期和IV期患者有重要意义,常可挽救患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对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51例ASO患者就围手术期有关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65岁~80岁,平均71岁。病程2~5年不等。11例伴糖尿病,20例伴高血压,15例伴陈旧性脑梗, 19例伴冠心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严重的静息痛,其中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溃疡和坏疽。

1.2治疗方法及主要护理措施

根据闭塞位置及流出道情况,33例采取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1例采取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7例采取自体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术后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有患者给予术前心理疏导、基础疾病的治疗、生活指导及术前常规准备;术后监护,患肢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疏导:针对患者术前焦虑、畏惧及恐惧等心理,主动与患者沟通,关心安慰,了解焦虑的直接原因,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向患者讲解发生本病的病因、病理及治疗方法(特别是外科治疗方法),以获得患者最大限度的配合。

1.2.1.2术前指导:针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以减少烟碱和尼古丁对血管的刺激;教会患者卧位咳嗽、咳痰的方法,以防术后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进行有规律性的下肢功能锻炼,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指导在病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床上生活。

1.2.1.3有关基础疾病的治疗指导:有糖尿病者应注意饮食指导并给予适当药物治疗,定时监测血糖,使其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对有高血压者监测血压和给予降压药物,使其血压控制于140/90 mmHg以下。

1.2.1.4术前准备:包括术前备皮,抗生素皮试,术前至少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

1.2.2术后护理

1.2.2.1体位:术后患者取平卧或低半卧位,患肢制动12小时,如为跨越膝关节的人工血管转流者,膝关节应略屈曲,以避免吻合口张力过高,吻合口破裂出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5~7天开始下床活动。在患肢制动期间,护士协助患者翻身、适当按摩肢体,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2.2术后监护期护理: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因此术后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并按医嘱补充足够的血容量,防止低血压。术后坚持低流量吸氧24~48小时,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有利于肢体缺血改善。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警惕脑血管意外情况。密切监护心电变化,同时备好各种急救物品、药品等。ASO患者,特别是严重缺血的患者,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因此必须监测尿量、尿比重,及时了解肾脏功能,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1.2.2.3患肢护理:(1)密切观察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皮温改善情况。严密观察有无肢体肢端麻木、疼痛,皮肤苍白、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2)患肢应注意保温、制动。严重缺血患肢只能保温,不可加热,否则会加重患病肢体缺血程度,使病情加重[1]。(3)观察切口局部情况。有无渗血及血肿发生,观察引流管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4)遵医嘱给予抗凝、溶栓、扩血管药物等。

1.2.2.4控制及预防感染:(1)术后监测体温。(2)遵医嘱应用广谱抗菌药物5~7天。(3)患肢切口及溃疡创面换药,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仔细观察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及时给医生提供调整治疗方案的相关信息。(4)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指导并给予适当药物治疗,定时监测血糖,使其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

1.2.2.5出院指导:(1)嘱患者出院后每月门诊随访1次,病情平稳后每3月随访1次。(2)若出现以下情况:有间歇性跛行、肢体疼痛、皮温减低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3)坚持基础疾病治疗,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4)指导患者纠正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的运动锻炼等。

2 结果

下肢缺血显著改善27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9例肢体的溃疡均在3周内愈合。1例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后出现大隐静脉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4个月出现人工血管感染,截肢。

3 讨论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外周血管表现。近年来ASO发病率逐年增高,我国每年新增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约60万人,此类病人在重症晚期常因肢体坏疽而被迫施行截肢而残废,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2]。在全身状态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恰当方式的手术治疗,对于III、IV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确切,对缓解患者症状降低截肢率具有较高价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除外科治疗,采用适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亦是十分必要。术前针对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术中及术后必须对基础疾病进行有效的处理与监测。指导糖尿病患者术前、术后坚持糖尿病饮食,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定时监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以利于伤口愈合。指导合并高血压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睡眠,正规服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防止高血压危象等发生,确保了手术的成功。术后监测血压在理想范围内,术后应用溶栓与抗凝药物,应避免血压过高,以预防吻合口出血及脑出血等;同时也应补充充足的液体量,避免血压过低,以防止血流过于缓慢,吻合口血栓形成及脑血栓形成等。术后加强患者患肢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肢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情况等,一旦患肢出现苍白、紫绀、麻木、疼痛、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常为吻合口或移植血管内血栓形成,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应用溶栓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必须注意患肢切口及溃疡创面换药,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并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4 结论

总之, 对于III、IV期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除采用恰当外科治疗手段治疗之外,给予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基础疾病的监控,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肢血运观察,必要的抗凝治疗,术后感染的监测与预防,出院指导等适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训平.谭光君.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13.

[2]时成英.斤翠美.张云霞.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8):1532.

论文作者:林杰,刘扬通讯作者,朱冬岩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论文_林杰,刘扬通讯作者,朱冬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