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致因理论在某机械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韩曰潮

事故致因理论在某机械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韩曰潮

天津中阳正午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 300270

摘要:我国机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具有众多员工,因此,对于这样的大型企业而言,安全生产管理愈发重要。所谓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熟悉各个生产环节的各项安全责任人,使得安全事故责任,能够落实到位。同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安全事故进行控制和处理,降低安全风险。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安全事故致因理论。也就是说在发生安全问题时,通过使用事故致因理论,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快速的寻找问题根源,合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降低安全风险和损失。通过大量实践不难看出,把事故致因理论引入到机械生产安全评价体系当中具有明显的成效,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安全评价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机械企业;安全评价;事故致因

在对机械企业进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安全生产要素的管控可谓是重中之重。就管理层面进行分析,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岗位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针对潜在风险,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因此,在机械企业进行安全系统评价环节,大多选择运用事故致因理论进行安全判定,事故致因理论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的理论依据,可以反应出特定时期人们整体对于安全理念的认知。改理论涵盖面非常广,可以全面分析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出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不仅如此,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做出责任判定等。通过对众多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证明在机械企业安全评价应用事故致因理论是最为正确的选择,值得在整个行业进行运用和推广。

1事故致因理论概述

之所以会发生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内部隐患积累过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过程,我们称之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想要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出现,就应该在理清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评价机制,运用此机制实现对机械生产安全等级的正确评估,依照等级的严峻程度,提前做好风险预警管理体系,避免突发事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科学合理的分析事故安全等级,我们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需要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不断总结以往出现安全事故的案例和经验教训,完善事故致因理论。通过对事故致因理论的有效分析,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可以对事故出现的原因、过程和造成的后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及早采取防护措施。一般会通过人、机、物和环境四个因素对事故展开全面分析,如果同时具备两个因素,说明施工即将发生,如果同时具备三个以上因素,说明已经成为事故高发区,需要进行重点防护。也就是说事故致因理论根据事物发展的本质,定性定量的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为事故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机械企业安全评价中事故致因理论的实际应用

2.1安全评价模式建立原则

在机械生产各个环节中都离不开安全评价,涉及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物等诸多方面。本文笔者通过对相关事故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实践为基础,科学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这是此项理论的基本原则。在对事物进行分析时,必须严格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科学实用分析方法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和深入了解。(2)系统性原则。简单来说事故的发生就是存在的隐患发生渐变和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很多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引发事故。所以在对机械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时,需要对系统状态进行充分综合考虑,结合内部结构以及在外环境,从整体出发,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之后细化并逐步解决。(3)相关性原则。在机械企业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事故的出现都不是独立的,这就需要寻找问题的相关性,进而为建立安全评价机制提供重要参考,才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4)可操作性原则。建立的安全评价机制需要针对事故的情况来进行,而且解决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这样一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就不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可靠性较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在事故致因理论影响下的机械企业安全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可以有效实现对事故的预测和防范,在理论层面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而言,在运用此项理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机械生产单位对于安全评价环节都没有进行重视,觉得只要操作符合流程规定就能保证万无一失,这也是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3强化机械企业安全评价时效的策略

3.1明确企业中安全评价人员的责任

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评价人员来说,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使用事故致因理论时也要明确自身责任。机械企业多涉及机械原材料和机械用品。这些物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以及毒性,同时部分物品还具有可燃性,这对生产人员来说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所以企业安全评价人员应该对机械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全面评估原材料安全等级,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安全事故预防方案,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企业产生的严重损失以及不利影响。

3.2降低机械企业生产风险,强化企业安全评价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总结之前的经验和教训,将之前发生的事故纳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中,不断完善事故致因理论,有效降低机械企业中事故发生的概率。 该理论认为“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非正常的“扰动”,此扰动为起源事件。事故形成过程是一组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可预测结果的相继出现的时间链。这种事故进程包括外界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

事件的发生必然是某人或某物引起的,若将引起事件的人或物称为“行为者”,而其动作或运动称为“行为”,则可以用行为者及其行为来描述一个事件。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行为者的行为得当,则可以维持事件过程的稳定的进行,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如果行为者的行为不得当,则上述平衡产生扰动,就会破坏和结束自动动态平衡而开始事故进程,最终导致事故伤害。扰动起源论把事故看成相继事件中的扰动开始,最终以伤害结束,即行为者不能适应超出其承受能力的扰动时,动态平衡被破坏,开始事故过程。

3.3综合原因论

综合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是由于多重原因综合造成的,其发生是有极其深刻的原因的,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这些物质的、环境的以及人的原因构成了生产中的危险因素。间接原因是指管理缺陷、管理因素和管理责任。造成间接原因的因素称为基础原因,包括经济、文化、学校教育、民族习惯、社会历史和法律等。

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所谓偶然事件触发是指由于起因物和肇事人的作用,造成一定类型的事故和伤害的过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安全评价模式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帮助企业在实际运作中解决切实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生产安全,值得尽心普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许红,郭建科,孙丽辉.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后方仓库安全评价[J]中国储运,2010(03)

[2]苗杨.我国机械企业安全评价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

[3]朱新浩.论安全评价法在机械企业中的具体运用[J].科技传播,2010(20)

论文作者:韩曰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2

标签:;  ;  ;  ;  ;  ;  ;  ;  

事故致因理论在某机械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韩曰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