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改革的深化实施,对建筑工程领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施工中对应用技术也有着要求上的提高。在具体的施工中对钢筋混凝土的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对实际施工质量的控制有着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作进行分析,然后探究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施工问题;措施
引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越来越高,进而对建筑行业也有了较高的要求,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我国原有建筑基础以及地质较差的问题得到了处理,钢筋混凝土桩所承载的能力较高,并且施工速度快,沉降变形较小且噪音小等优点,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被广泛的应用起来。
一、灌注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确定成孔施工顺序
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种类有很多,而且根据不同的成孔方法的不同,我们才进行工程施工的顺序也会不一样,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总结,从而判断出合适的施工顺序,否则不仅影响这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还会出现造成大量的成本损失。
1.2对成孔深度的控制
和成孔顺序一样,在不同的施工方法中,对成孔的深度控制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对施工方法进行确定,从而才能对成孔深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在摩擦型桩工程施工中,我们要根据工程设计来对桩长进行确定,从而在成桩过程中对其孔的深度进行控制,以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在端承型桩施工工程当中,它主要是通过锤击法来进行成孔,因此在对成孔深度控制主要以桩的贯入度为主要参考对象,然后在根据持力层的标高控制来对成孔的深度进行有效准确的控制管理。
1.3钢筋笼的制作
制作钢筋笼时,要求主筋环向均匀布置,箍筋的直径及间距、主筋的保护层、加劲箍的间距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箍筋和主筋之间一般采用点焊。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相关质量检验技术规范标准。钢筋笼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灌注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钢筋笼的位置,避免钢筋笼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响而上浮。也可待浇筑完混凝土后,将钢筋笼用带帽的平板振动器振入混凝土灌注桩内。
1.4混凝土的配制
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材料与性能要进行选用。灌注桩混凝土所用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1/3,对于沉管灌注桩且不宜大于50mm;对于素混凝土桩,不得大于桩径的1/4,一般不宜大于70mm。坍落度随成孔工艺不同而有各自的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水下浇注混凝土不应低于C20。
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方式
根据建筑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方式不同,可以将其主要分为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和旋挖桩等几种方式,这几种灌注桩方式各有其使用方面的特点,下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2.1冲孔灌注桩
冲孔是用冲击钻机把带钻刃的重钻头(又称冲锤)提高,靠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削切岩层,排出碎渣成孔。施工法的过程是:平整场地→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机器设备并定位→冲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安装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冲孔灌注的特点是桩长和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化自如;桩端可进入持力层或嵌入岩层;单桩承载力大等等。
2.2钻孔灌注桩
利用钻孔机械钻出桩孔,并在孔中浇筑混凝土(或先在孔中吊放钢筋笼)而成的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钻孔灌注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强的稳定性,即混凝土浆液渗透至土层深处,能使土层与灌注桩体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地基更加牢固可靠,同时灌注桩能够有效控制地基沉降,从而对土层产生压实效果;钻孔灌注桩对土层起着较好的渗透、压密及劈裂作用,且三者间的相互作用能使土层更加稳固。
钻孔灌注其中一种灌注方法——泥浆护壁成孔,其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第一次清孔→质量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第二次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成桩。泥浆可以起到保护孔壁的作用,对于孔壁渗水、膨胀以及坍塌等现象都能进行有效地预防。因此,泥浆制作出来的质量将对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对此,有关工作人员应对其予以足够重视。
2.3旋挖钻孔灌注桩
旋挖钻孔灌注桩,简称旋挖桩。施工中,首先是通过底部带有活门的桶式钻头回转破碎岩土,并直接将其装入钻斗内,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将钻斗提出孔外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取土卸土,直至钻至设计深度。对粘结性好的岩土层,可采用干式或清水钻进工艺,无需泥浆护壁。而对于松散易坍塌地层,或有地下水分布,孔壁不稳定,必须采用静态泥浆护壁钻进工艺,向孔内投入护壁泥浆或稳定液进行护壁。
三、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3.1灌注桩断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使用常选择的施工方法就是从孔口直接倒灌,这往往会出现许多蜂窝状的孔洞,同时,可能会出现新灌注的混凝土冲翻下部,使其停留在顶部,一旦凝结后,混凝土便不密实而出现断桩的现象。另外,导管埋得太深也会出现问题,因为深度过大,混凝土与其摩擦力也会增大,在导管被提升的过程中易造成连接螺栓断落或导管破裂,产生断桩。除此之外,导管的堵塞也会造成同样的断桩问题。
3.2施工中的缩径问题。由于塑性土的膨胀造成了缩径问题,就会造成质量问题。还有是桩底的地基承载力不够问题,这就对整体施工安全稳定性有着很大程度威胁。由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相对比较复杂化,在施工中一些施工人员没有注重程序的科学性,就造成了土层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就比较容易出现地基结构不稳定问题。
四、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问题的应对措施
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因为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坍落采用18cm―22cm,并随时了解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人深度。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6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如大幅度抽拔导管则容易造成混凝土体冲刷孔壁,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桩身夹泥,这种现象尤其在砂层厚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
控制缩径问题措施主要有: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五、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方式越来越多,施工工艺也越来越完善。在地质层较为复杂的地区,也能通过采用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来加强建筑基础的承重能力,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当地建筑规模的扩大,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加快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试论:振动沉灌注桩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信息科技;2014;
[2]王占力.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J].中国化工贸易,2012(04);
[3]卜雪华;郭艳梅.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1(24)。
论文作者:林雪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导管论文; 钻孔论文; 钢筋论文; 冲孔论文; 泥浆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