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征像特征分析与诊断效果评价论文_梁巍

江华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南永州 425500

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效果及其征像特征。方法:对76例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患者进行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诊断符合情况及其征像特征。结果: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39例,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92.9%。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毛刺征、引流线征、分叶征、棘突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的占比以恶性孤立性小结节居多,与良性孤立性小结节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5例(83.3%)同时具备有3种以上影像征像,25例(59.5%)同时具备有4种以上影像征像。结论: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符合率较高,根据影像学征像的典型特征进行鉴别,准确判定孤立性小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减少恶性肺结节的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CT诊断;良、恶性;影像学征像

孤立性肺结节是肺实质内直径≤3cm、单发的实性病灶,肺实质内球形阴影完全被肺组织所包绕。临床中,良、恶性病灶的判断尤为重要,恶性孤立性肺结节需要立即予以手术切除,而良性结节无需进行手术切除。其中,恶性结节占被切除肺结节的60-80%,早期定性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1]。因此,肺结节准确的定性诊断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近年来,CT技术日渐成熟,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取得良好效果。由于肺内小结节的病因复杂,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故有必要分析其CT征像特征,以此提升恶性孤立性小结节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为对象,评价、分析了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效果及征像特征。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76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均行CT检查,入院前因胸痛、咳嗽、咳痰、呼吸异常等主诉就诊,经临床检查发现肺实质内单发结节,病灶直径1-3cm;排除未经病理证实、直径>3cm病灶及单发或多发转移瘤。其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36-76岁,平均(51.2±4.3)岁。

1.2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扫描参数:管电流230mAs,管电压120KV,层厚0.625mm,矩阵512×512。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时静息下屏气,自肺尖到肺底进行全肺扫描,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其周围组织间关系。影像资料均经AW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常规进行二维重建及三维立体重建。最后,组织2名资深的影像医师分析检查资料,仔细观察肺结节的形态和三维体积等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x2检验,P<0.05表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76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恶性孤立性小结节42例,占55.3%(42/76);包括腺癌25例,鳞癌10例,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3例。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39例,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92.9%(39/42)。结节≥2.0cm者44例,恶性37例;结节<2.0cm者32例,恶性2例。

表1 良、恶性孤立性小结节CT征象的比较[n(%)]

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毛刺征、引流线征、分叶征、棘突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比例均明显高于良性孤立性小结节(P<0.05),见表1。上述征像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患者至少具备其中一种,35例患者同时具备有3种以上征像,25例患者同时具备有4种以上征像。

3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是全肺呈类圆形或圆形的孤立性病灶,不伴有肺不张、肺炎等病症,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为类癌、支气管肺癌等恶性疾病,也可为错构瘤、特异性肉芽肿感染等良性病变[2]。临床上,肺部肿块、结节较为多见,往往具备有“同影异病,同病异影”的特点[3],尽早明确肺部肿块或结节的性质,可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由于多种良、恶性肺疾病的早期表现均为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存在一定难度;同时,早期肺癌手术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因此,明确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疾病,对患者生存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4]。有报道称[5],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中,恶性占55.3%,提示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占比较高,需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CT技术是临床诊断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获取精细、高质量图像,对肺结节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及胸膜受累情况进行观察,可以明确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从而可为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孤立性结节影的低噪声比、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和图像质量是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因素,鉴于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复杂多样,必须仔细观察、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此才能攻克临床鉴别诊断的难点。本研究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具有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毛刺征、引流线征、分叶征、棘突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所占比例均高于良性孤立性小结节(P<0.05);其中35例同时具备有3种以上征像,25例同时具备有4种以上征像。提示出现上述CT征象,应高度怀疑恶性病变的可能,征像类别出现越多,说明恶性的可能越大。通过病理检查证实,76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有42例为恶性孤立性小结节,CT诊断39例,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92.9%,说明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诊断符合率较高,对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进行CT诊断可取得良好效果。对此,本研究认为,采取CT对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进行诊断,结合病史、结节形态及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加强良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可促使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难度大、恶性程度高,但结合疾病特点和CT征像特征进行分析,加强可疑病例的观察与鉴别,可较大程度的提高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武华,樊琦玮,张雪红,等.64排螺旋CT低剂量检查肺孤立小结节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03):548-551.

[2]宗红光.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病变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61.

[3]张慧芳,杨艳娟.孤立性肺小结节胸部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7,39(09):785-788.

[4]麦瑶璋.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肺内小结节定性中的诊断价值评价[J].影像技术,2014,26(04):26-27.

[5]陈剑,聂兰欢.肺内孤立性结节和早期肺癌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J].饮食保健,2016,3(9):211-212.

论文作者:梁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征像特征分析与诊断效果评价论文_梁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