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范式及其发展方略论文

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范式及其发展方略论文

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范式及其发展方略

张阿樱1,李志平2

(1.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摘 要] 本文的范式主要指文化事物的标准形式或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文章分析了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主要范式:市场主导、政府规范的美国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范式;政府规范、市场导向的英国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范式;政府主导的法国和日本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范式;中国基本公共文化的发展阶段等。在此基础上,借鉴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范式,提出“以人为本、基本均衡,政府主导、需求牵引,法律保障、依法治理,规划推进、项目推动”的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方略。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范式;发展方略

一、概念的提出

(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1.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主要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为满足公民生存、生产、生活等的需要所提供的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总称。公共服务强调公民的权利、政府的服务,即政府通过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需求。[1]一般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政府提供的如水电气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基础公共服务,科技推广和咨询服务等经济公共服务,警察和消防等公共安全服务,[2]公办教育和公办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等。

2.基本公共服务

现实的变化超出想象。时至今日,用以定位自身、确认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横轴和纵轴,而是多个时空的扭结。

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部分,基本公共服务担负着保障公民生存的基本需要、保障公民基本健康的需要、保障公民基本能力的需要和保障公民基本尊严的需要等重任。[3]因此,政府需要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教育和文化服务等。[4]一般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或者说,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政府提供的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等保障公民生存的基本条件,政府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等满足公民健康需要的基本条件,政府提供的教育和文化服务等满足公民基本能力和尊严需要的基本条件等。这里,社会保障是保证公民基本生活质量的基本途径,就业服务是改善公民生活质量的基本途径,教育是提升公民人力资本质量的基本途径,医疗卫生服务是提高公民生命健康质量的基本途径,文化服务是提高公民精神文明质量的基本途径。[5]

3.公共文化服务

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提供的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场所为主体,以非营利相关社会组织为补充,[6]以相关文化法律法规为规范,以政府公共财政为支撑,为每一位公民提供着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7]一般的,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普遍性、阶段性和便利性五个基本特征。公益性主要指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主体,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提供面向每一位公民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基础性主要指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进行公共文化鉴赏等文化活动来实现的。普遍性主要指公共文化服务是面向每一个社会公民的,亦即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阶段性主要指公共文化服务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发展和公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必然会提高。便利性主要指公共文化服务使公民既能够近距离、经常性地享受到公共文化产品,也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在英国,政府对公共数字文化发展采取了“一臂之距”的文化管理原则,即政府的公共数字文化发展采取了与各方保持相同距离的分权式管理体制。英国政府不直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资金,而是通过政策支持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英国的公共文化管理体系包括中央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地方政府三个层面。代表中央政府的文化新闻体育部只负责制定文化政策和财政拨款,没有直辖的文化艺术团体机构;中介性的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负责对文化艺术团体机构进行评估、分配拨款;地方政府负责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文化新闻体育部与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没有行政领导关系。英国政府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维持了其文化大国的地位。例如,1993年的“英国电子图书馆(eLib)计划”由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提出,该计划为英国高等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数字资源服务。2009年英国政府的“数字英国计划”,目的是打造世界“数字之都”。2002年政府的“文化在线”网站,为文学历史、音乐戏剧等领域提供了数字技术和文化资源等。

我把鸟儿带回家后,小心地给它消毒,又帮鸟儿把骨头接好固定,还给它喂了一点药,然后放在储存间,门小开一点,等它痊愈后可以自由飞走,顺便还放了一些粮食、水在储存间。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指由政府主导提供的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这里,“公共”主要指公有的、公用的,“数字”主要指数字化资源,“文化”主要指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服务”主要指为公民提供好公共数字文化。[8]

(二)发展范式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发展主要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9](P369)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基本公共文化的发展阶段分析同样适用于公共数字文化。[5,7]经过建设发展,中国基本公共文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通过对比《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两个五年规划,可以从规划名称、规划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保障等方面看到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呈现出了发展阶段递进的特征。[14-16]

2.政府规范、市场导向的英国范式

二段浓缩机的作用,一是实现煤泥水深度澄清,二是将底流浓缩到合适浓度,为尾煤压滤工作创造工艺条件。该设备的工艺指标见表4。

二、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范式

对于公共数字文化而言,其发展范式主要指体现其发展的规律性表达,即公共数字文化事业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标准形式或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一)国外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范式

中国的公共数字文化发展主要是政府主导、国家布局、专项资金、规划推动范式。[12-13]政府主导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走向,一是政府制定国家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如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等;二是国家各级文化部门按照上述政策和规划负责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美国的公共数字文化发展主要是市场主导、政府规范、项目推动范式。在美国,市场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走向,政府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并实现政策性优惠。美国的数字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要是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营利性机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方式主要是专门项目推动,如1990年的“美国记忆”项目,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起、多家图书馆合作完成;2013年的“美国公共数字图书馆”项目,由美国哈佛大学发起,多家图书馆共同参与等。同时,美国利用其最为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等,为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和高效的传播渠道。[11]

在合适的地方设疑,目的是要通过问题去带领学生开展学习,当然了在刚开始训练时,问题一般都是由老师提出的,但是问题的提出最好是融入学生理解的过程中,尽量避免问答式的提出,可以先让学生去阅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解决。同样在阅读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去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对来说简单的可以直接解决,诸如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学生提出之后可以由知道的学生或者老师来回答,而对于那些制约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问题,老师应当引导全体学生注意,如果学生的问题表达不清楚,老师还应当进行一些整理,从而提升问题质量。

从上述关于“发展”和“范式”的解释中可以得出,发展范式主要指科学文化事物在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标准形式或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4.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3.政府主导的法国和日本范式

法国的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政府主导范式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国家规划、财政保障、项目推动。在法国,政府主导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走向,一是政府制定国家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如2011年的“数字法国2020”,2012年的“2020年法国文化和传媒”等;二是国家设立了中央政府文化领导机构、文化部、地方文化机构等三个层次的文化管理机构;三是政府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保证财政的公共文化支出及其绩效。法国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既考察文化带来就业和促进产业等,还考察文化产生的凝聚力。在政府主导下,法国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也是专门项目推动。例如,2000年文化部的“文化精品数字化”项目,完成了历史遗迹和建筑图片等的数字化;2010年法国文化部的“文化、科学和教育内容数字化”项目,投资7.5亿欧元等。

日本的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政府主导范式主要体现为政府主导、国家战略、资金多元、项目推动。在日本,政府主导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走向,一是政府制定国家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如2004年的“u-Japan战略”,2011年的“文化艺术立国”战略等;二是从中央到地方均设立了文化管理部门;三是政府大力投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如直接赞助、补助企业生产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实施文化登记和税收减免制度等。在政府主导下,日本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也是专门项目推动。例如,1994年的“日本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2002年的“日本网络档案”建设项目,以及“全球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等。

1935年,天才钟表匠Louis Cottier发明了震惊钟表界的世界时区腕表的结构。他以精巧的设计使24个时区代表城市容纳在表盘外圈,本地时间按常规的12小时方式直接读时,其他23个时区的时间则可以从表盘24小时刻度内圈读取。Louis Cottier将时针与可旋转24小时的内圈连接,这样当佩戴者调节时间时,时针前进 1 小时,内圈的24 小时刻度环将逆时针旋转 1 小时,加起来一共是2小时,正好是一个时区相差的时间。Louis Cottier将其命名为Heures Universelles,百达翡丽世界时表机心后缀HU缩写就来源于此。

(二)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范式

1.市场主导、政府规范的美国范式

下面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例,分析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政府主导范式。按照《意见》文本,可以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方法路线、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以及设立专项资金等进行分析。

《意见》中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方法路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系性的,即以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平台、数字化服务为基本内容,以资源体系、网络体系、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为着力点;二是要素性的,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以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打造新型服务业态为方向。

《意见》中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此建设目标既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

《意见》中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建设为主,带动数字美术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建设。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以政府制定的规划为蓝图、以规划确定的项目为载体的。可见,我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国家布局、规划推动的公共文化发展范式。

《意见》提出,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同样,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以政府制定的规划为蓝图、以规划确定的专项资金为主要建设经费的,这也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国家布局、专项资金的公共文化发展范式。

近日,在派对家美酒(Hompar Wine)举行了唐园(Viña Tondonia)酒庄葡萄酒的品鉴会,由洛佩斯埃雷蒂亚酒庄(López de Heredia Viña Tondonia)商务总监路易斯(Jose Luis)先生跟大家分享了关于唐园(Viña Tondonia)的秘密。

三、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基本方略

(一)中国基本公共文化的发展阶段

范式是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库恩的范式主要包括概念、样本、理论和方法等内容,其主要特点一是科学假设、二是理论框架、三是整体模式。按照《新华字典》,“范”主要指模子,模范;“式”主要指物体样式。[10](P118,P428)笔者认为,范式是模式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即主要指科学文化事物的标准形式或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2.8 电镜扫描 如图8所示,香菇普通粉颗粒差异较大,形态各异,均匀度较差;超微粉粒径较普通粉减少明显,颗粒间差异不大,均匀度和细胞破碎程度等较为均一,颗粒间团聚变多,反应到宏观表现,与其物理特性的变化相一致。

规划名称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由“十二五”的“体系建设”发展到了“十三五”的“均等化建设”阶段;规划目标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由“基本实现均等化”发展到“总体实现均等化”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由“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均衡配置”发展到“提高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阶段;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由“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供给模式”发展到“紧扣民生福祉、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阶段;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方面,由“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由“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到“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由“健全财力保障机制”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即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制度也在深化改革;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保障方面,“十二五”规划只提到公共财政保障,而“十三五”规划不仅提到公共财政保障,还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服务标准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政策保障等,即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保障体系也在逐步建立。

(二)中国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方略

如前所述,经过建设发展的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面临着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17-18]笔者认为,中国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需要以已经形成的政府主导、国家布局、专项资金、规划推动的规律性范式为基础,在发展方略层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应以“以人为本、基本均衡,政府主导、需求牵引,法律保障、依法治理,规划推进、项目推动”为发展方略,经过建设与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过构建社区家庭病床上门输液安全模式,对上门输液护士进行职业准入、对输液护士实施专业化教育和管理,使上门输液护士能掌握家庭病床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和上门输液服务规范流程[21]。促使社区家庭护士能根据患者病情、家庭社会支持情况、治疗方案、药物性质和患者的静脉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有效制定患者的上门输液护理计划,认真执行输液规范操作,能有效地实施输液风险管理[22]。有利于患者得到全面评估、连续护理、并发症得到早期识别和干预,节省了患者医疗开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社区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1.以人为本,基本均衡

人民中心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二是以政府主导、保住底线,促进均等、改革创新为原则。三是创作生产优秀公共(数字)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区域地层主要有大哈拉军山组(C1d)、阿克沙克组(C1a)、下二叠统铁木里克组(P2t)、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J1-2Sh)、第三系(N),以石炭系为主体。

主要目标方面,到2020年,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标准体系系统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制度规范配套完善。

国家制度方面,以公共(数字)服务清单为核心,以公共(数字)服务基本均衡为主线,以保障措施和重点项目依托,建立健全统筹协调、财力保障、人才建设、多元供给、监督评估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制度。

基本均衡方面,政府通过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通过帮助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促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本均衡发展。

2.政府主导,需求牵引

工作标准方面,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一是国务院根据公民基本文化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二是省级政府根据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结合实际需求和财政能力,制定本区域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三是县级政府根据国家和省的标准,制定符合实际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目录并实施。[19-20]

2.1对比两组溶栓后血管再通:A组患者溶栓30min、60 min、120min血管再通率分别为37.5%(15例)、60.0%(24例)、85.0%(34例)。B组(尿激酶组)患者溶栓30min、60 min、120min分别为15.0%(6例)、30.0%(12例)、57.5%(23例)。两组患者在各时间对比,差异均存在的统计学意义(P<0.05)。

工作协调方面,一是国务院负责指导协调推动全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工作。二是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等依法负责全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具体综合协调工作。三是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当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工作。

工作资金方面,一是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经费纳入预算并安排好所需资金。二是国家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策。三是国家鼓励社会资本依法投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3.法律保障,依法治理

法律法规方面,一是法律层面的201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二是行政法规层面的2012年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017年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等。三是国家部委规章层面的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图3为电剖面曲线,曲线形态大致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凹”形曲线,中间260-300号区域电阻率相对较低,呈“V”形低阻异常,其中280号点的电阻率变化较大,推断这个区域极可能是破碎带或者岩性变化强烈区域。

社会参与方面,国家鼓励公民和组织按照法律法规,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产品等方式,参与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监督检查方面,各级政府负责监督检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工作。

老枣树如果有人的心思,肯定觉得挺冤屈的。枣树的年龄应该在百岁以上了,我小时候经常猴到树上摘枣解馋,还用红枣卖几个钱买连环画什么的,老枣树有恩于我。我对一棵应该感恩的百岁老树恩将仇报大打出手,是不是有点混蛋?

4.规划推进,项目推动

公共(数字)文化规划方面,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一是国家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实现基层网络服务共建共享。二是国家开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推动利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网络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三是地方政府建设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高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

公共(数字)文化项目方面,一是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项目,开发数字化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二是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项目,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实施“科技促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四是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王磊.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基础、概念界定与价值取向[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2]高爽.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与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

[3]肖建华.财政分权与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1,(11).

[4]陈信,邹金汇,柯岚馨.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根源和现实依据[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

[5]郭峰.石家庄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6]王宁.近几年有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当代社科视野,2012,(10).

[7]袁锦,贵虞阳.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述评[J].重庆社会科学,2015,(3).

[8]林芳.国内公共数字文化研究述评[J].情报探索,2017,(11).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1992年重排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1]方晓彤.西方公共文化发展的理论视界与实践模式[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2]曹树金,古婷骅,王志红.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研究进展及特征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5,(11).

[13]张鑫,王丹,陈则谦.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研究进展[J].现代情报,2017,(12).

[14]李宏.公共数字文化体系建设与服务[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

[15]王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发展模式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1).

[16]何圣捷.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C]//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7.

[17]张鑫.信息技术与公共图书管理深度融合路径与方法——公共图书馆法与四个观念转变[J].现代信息科技,2018,(3).

[18]卢联红,刘凯.西安图书馆落实《保障法》提升服务的实践探索[J].当代图书馆,2018,(3).

[19]陆晓曦.从全面保障到具体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重点内容比较分析[J].图书馆,2018,(4).

[20]吴晓,王芬林.中国道路——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7,(11).

The Development Paradigm and Strategy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

ZHANG A-ying1,LI Zhi-ping2

(1. Harbin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2. Jiusan Society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Harbin 150036,China)

Abstract :The paradigm of this paper mainly refers to the standard form of cultural things or can follow the standard sty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aradigm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the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dominated by market and regulated by government;the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British public digital culture with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market orientation;government-led public digital culture development paradigm in France and Japan;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basic public culture in China. On this basis,drawing on the regular patter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public digital culture,which is “people-oriented,basically balanced,government-led,demand-driven,legally guaranteed,governed by law,planned and promoted by projects”.

Key words :public digital culture;development paradigm;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G12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4-5856.2019.11.018

[收稿日期] 2019-06-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BTQ011。

[作者简介] 张阿樱(1973-),女,哈尔滨人,研究馆员,博士后,主要从事图书馆科技情报信息研究工作;李志平(1962-),男,黑龙江绥化人,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及参政党政治研究。

[文章编号] 1004— 5856( 2019) 11— 0081— 05

责任编辑:孙 畅

标签:;  ;  ;  ;  ;  

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范式及其发展方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