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的体会论文_刘淑侠

5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的体会论文_刘淑侠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 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痊愈人员42例,充分好转5例,病情变化不大的有3例。结论: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情况持殊,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的持点,正确的护理与抢救能够显着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值得重视。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14.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4-058-01

呼吸内科疾病大多病程较长,并且病情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往往精神紧张、情绪消沉、恐惧,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尤其重症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如治疗及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或患者死亡。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抢救,除了依赖于有效的治疗手段,还需要给予精心的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和护理。因此护理质量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广大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重视。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9-75岁平均41岁59例患者中,肺癌患者为3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最多,为3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7例。

1.2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多,发展较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变化、呼吸频率、脉搏、卜率、痰量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支持手段,主要目的是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时间,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促进肺泡复张、保持有效氧合、促进二氧化碳排出等纠正呼吸衰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机械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固定好气管或气管插管与通气机接头处的位置,翻身时头颈部及通气机导管同时搬动,防止脱出、移位,患者刺激性咳嗽可根据病情暂时脱机;注意观察呼吸机运行状况,监测呼吸机各种报警装置,一旦报警及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保障呼吸机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动脉血气,调节呼吸机参数,并详细记录;做好氧气的加温加湿,呼吸机管道内积水及时倒掉,防止倒流;呼吸机管道每72小时更换一次,管路进行消毒处理;定时排空气囊;应重视人工气道的湿化,气候于燥或室内有空调、暖气时更要特别重视人工气道的湿化问题。吸痰前、后均要进行气道湿化,痰液黏稠者,反复多次注入湿化液并反复吸痰;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2500~3 000mL/d),严格无菌操作。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护理主要治疗为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如伴发喘息可使用解痉平喘类药物。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呼吸困难者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位为主。缓解期应采取一定措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以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对易患感冒患者应经常鼓励其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鼓励患者加强隔肌运动与呼吸功能锻炼,增加有效通气量。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一般需长期卧床,应定时给予翻身叩背、按摩皮肤受压处,帮助患者在床上活动肢体,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给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和药物的性质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中,给药方式主张采用静脉注射或雾化吸入,当采用静脉注射方式时,为了保证药物安全和准确地输入患者体内,应该同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输入普通药物,一条用于输入特效药物。呼吸道的护理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急救和治疗尤为重要,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必须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异物,确保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在对患者食用一次性吸痰管前,要用湿化液湿化呼吸道,用生理盐水湿化一次性吸痰管,降低感染的概率。保持病房安静、干净及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定期消毒,定时通风透气,保证充足的光线和氧含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进食方面,想到支气管哮喘患者长时间缺氧,消化系统吸收能力都有所下降,会照成不同方面的营养不良现象,然而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一天六餐,而且要配合一些容易消化好吸收的流食半流食。

2.结果

按上述护理方法护理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痊愈人员42例,充分好转5例,病情变化不大的有3例。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者病情恶化可因呼吸衰竭死亡。因此,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掌握相关疾病特点,主动与患者、医师交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想给病者供给连续不断的护理,提高病者的满意度,应该掌握病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还有对环境的要求,如果有效地对呼吸系统疾病病者施行治疗。必须要摸清病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要。随时准备实施应急护理方案,实行24h的连续监测,在护理过程中,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采用本文所述的方法对5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后,痊愈和好转的患者为42例,比例高达84.0% 说明本文所述的护理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来消除患者的不安和抵触情绪,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减低感染概率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荣艳.59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106,108.DOI:10.3969/j.issn.1674-4721.2012.33.053.

[2]胡其秀.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39-40,46.DOI:10.3969/j.issn.1672-2353.2012.16.016.

[3]杨晓红.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255-1255.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3.242.

论文作者:刘淑侠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  ;  ;  ;  ;  ;  ;  ;  

5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的体会论文_刘淑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