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报道摄影的纪实特性论文_董媛媛

浅谈报道摄影的纪实特性论文_董媛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1620)

从表现对象和角度来说,新闻纪实摄影是关注有新闻价值、有社会意义的“事物”为主,那么人文摄影就是关注“人”为主。纪实摄影中的人文关怀是指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以被摄者为主,通过对被摄者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采访和拍摄,采取的最大可能保护被摄者心理精神和物质利益的行为,这是一种人性化的做法。在纪实摄影中,人文关怀最为经常出现的就是在新闻界。新闻传播与人文关怀有共通点,那就是本质都是以人为本,新闻报道是为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如果非要说在其他领域的人文关怀是专门针对某个人或者某群人的的某一方面的需要的话,那么人文关怀就可以普及到个人,社会,国家,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弱势群体,都是其中一部分。对于拍纪实摄影的摄影家而言,在他们的工作中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就更会尊重他人,优先考虑被摄者的感受,这不仅是摄影者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摄影者职业素质的表现。摄影者在工作中不仅仅要履行自己职责,坚守自己职责,还应该具有他人关心关爱的情怀,要对被摄者多一些同情和体谅,简而言之就是多一些人文关怀。人文摄影中最为重要和独特的特征就是人文情感,人文精神的传达!

纪实拍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所以在拍摄纪实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人文关怀。因为纪实摄影照片具有很强烈的社会效果,虽然拍摄一个决定性瞬间是一个摄影师的追求,但是由于纪实摄影是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摄影师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在5.12大地震时,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当你遇到一个受难者,你是会选择先拍照还是选择先救人呢?又或者当你遇到的受难者已经死亡,死者血淋淋的身躯能够让照片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你是选择拍还是不拍?不同的摄影师由于年龄、阅历、价值观等的不同,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是如果是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摄影师,他会从社会的最大利益出发,考虑到方方面面,最重要的事照顾到被摄者的权利,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这就是对人文关怀的最好的诠释。

人文关怀在纪实摄影中的价值

人文关怀是一种理念,是因为这种理念才把被拍摄者他们的生存状况和感受真切的表现出来,否则就会缺乏责任感,缺乏感情。为了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摄影师对拍摄者不可用仰视或者俯视的角度,而是应该用平视的态度,了解他们的生活,去和他们交流,听到他们心底的声音。生活是需要关怀的,生命也是需要关怀的,之所以有关怀,是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关怀,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价值,心中但凡有了这种价值观,作品就会有了力量。

人文关怀在作品中的体现

为什么美国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他拍摄的《乡村医生》就有十分非常震撼的效果,深深的打动人心,那是因为他有一颗人文关怀的心。他的作品里有一张很出名,表现的是一个刚刚做完手术,倚靠在柜子旁的医生,这张照片的名字为“精疲力尽”。这是一位在美国一个小镇上的乡村医生,他是这个镇子上唯一的一个医生,也有很多其他的医生来过这个小镇,但是都因为条件太差而离开,只有他留了下来。而知道这个线索后的一本周刊就派出了尤金•史密斯去采访报道这位医生。本来只安排了两周的时间,可是史密斯却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前前后后拍了2000多张底片。在这个过程中,他和这位乡村医生共同生活,一起工作,从医生的出诊、医治、休息等所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寻找拍摄的最佳时机。这一组照片中还有一张是描绘了一个暴雨降至的天气里,乡村医生仍然不畏条件艰苦,依旧出诊看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组作品刊登后,立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不仅仅体现了史密斯先生对拍摄的独特方式和认真态度,更多的体现的就是他的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而我拍摄的这组毕业设计照片,取名为“相濡以沫”,一部分灵感也正是来源于史密斯先生。当我想到要拍摄这个主题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完成作业或者别的目的,这仅仅是我对我的外公外婆晚年生活的一种纪录。我的外公是一名生活在上海老弄堂里的裁缝,他的一生都在从事同一个职业,他爱他的职业,而我的外婆,不仅仅是他生活上的伴侣,也是工作中的助手。不幸的是,在几年前,我外婆因为一次意外跌倒从此卧床不起,所有的生活琐事都没办法自理。于是我的外公便担起了照顾外婆的重任,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正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几年如一日的照顾也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每天除了要照顾外婆,外公还要继续着自己的工作,这对一个八十七岁的老人而言,是十分辛苦的。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他爱他的事业,也爱外婆。即使外婆已经很少开口说话了,但是外公每天都还是絮絮叨叨的跟我外婆说很多琐事,当我看到外婆看着外公,从他们对视的眼中,我看到了浓浓的爱意,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深沉的感情。在我拍摄的这段时光里,我住在了外公家,每天和他一起起床,陪我外公做每一件事,看着外婆外公之间每一个眼神的交流,看着外公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我想这就是相濡以沫的感情。几十年的岁月走过,爱意是从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的,那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厚感情。美国的普雷基曾经说过:“你并不是拍摄战争和饥荒,你是在接触活生生的人和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你和他们不能保持距离,而必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想而知,如果你不去接触,不深入的紧密的和你的拍摄对象联系在一起,你就没有办法维持你的拍摄,你的作品也不会有感染力。

报道摄影中人文关怀的现状

人文关怀听上去似乎是一种很崇高的精神,但是在具体的拍摄中,摄影家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体现自己的人文关怀精神。虽然我国的纪实摄影现在正在处于量变到质变这个转变的阶段中。这些年来也确实涌现出了一些比较好的照片,但是对于周刊,报纸,网络的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些极速出现的摄影师们多数是业余的,水平也是层次不齐,确实缺乏实践的经验,缺少专业的知识。正是因为如此,即使每天网络上漫天遍野的纪实新闻,但大多数都是拍的极为随意,甚至有些是不雅的,不适宜被公众所知道的,这些问题就是目前纪实摄影的现状,这种现状就是因为缺乏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主要问题

摄影师在各种新闻事件的拍摄中,不仅仅是以采访者,拍摄者的身份,很多时候也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参与者。由于纪实摄影都是在一个真实的环境里,实际现场可能很严肃端庄,也有可能很混乱,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突发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不可预料的东西太多,不定因素太多,所以摄影师在拍摄现场的不正确、不合适的做法,很容易影响到整个事件的自然发展。在纪实摄影中,如果没有深入的调查和对现场情形及时的正确的判断的能力的话,就不容易抓住事件的本质,不易发现拍摄对象的真实想法,拍出的照片就会或是图不达义,或是言过其实,只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挖不到深入的东西,从而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不同的人或事物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拍摄,当你拍摄人物的时候,如果你用了超广角镜头导致人的身体畸变,会使画面看上去让人很不舒服,所以拍摄不同的东西要选择相应的正确的方式。

其实人文关怀并不用很刻意,在日常中就可以发现,虽然日常并不那么令人振奋,但人都是过着平凡的日子,不是都说要从生活中发现美吗。在如今的中国,摄影与社会的联系仍然处于比较低的程度,摄影家们宁愿爬山涉水到远方去拍摄壮丽山河的美景,去拍摄少数民族,和我们不一样的种族,却不愿意把目光投向自己身处的城市,去发现自己的身边点点滴滴。

论文作者:董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浅谈报道摄影的纪实特性论文_董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