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论文_姚金菊

浅议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论文_姚金菊

姚金菊

(渠县鲜渡镇第二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有责任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一孔之见,已就教于方家。

1.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而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数学兴趣。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类型,精心策划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如:讲七年级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时,采用“试验观察法”,先把一张方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展开,这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就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仿照我的做法动手“做一做”,即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讲七年级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一节时,我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然后小组讨论能展成多少个不同的平面,并用竞赛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另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多维的、多角度的展示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等内容时,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发现,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4.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创新能力。

学生走出课堂,亲手实践,才会感悟“需要产生数学”,由此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关注和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如在学完相似形一章性质、判定后,老师组织了学生测量学校国旗旗杆高度的活动。首先,提出能否利用相似形有关知识,测出旗杆高度的问题。经过分组讨论,有些小组得出能够测量的结论对得出可以测量结果的小组笔者提出新问题:你们需要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呢?有的小组提出需要皮尺和木杆,而有一个小组提出只需一个直角三角板即可。其次,实施测量活动。把没有得出可以测量结果的小组成员分到能够测量的小组里,共同活动。在汇报结果时,要求每个小组把测量程序及科学依据和测量结果叙述清楚,其他学生作出评价。最后有三个小组的结果相似,而有一个小组结果差距较大。于是再次组织大家探究他们造成较大错误的原因。有的说计算有误,有的说测量不准,还有的说木杆与地面不垂直而引发数据不准经过再次实验,证实第三种说法正确。通过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懂得做事要认真遵循科学规律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创新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把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日常喜闻乐见的事物上,灵活驾驭教材,努力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思维容量的练习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只有富于探索性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才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着眼于学生知识的增长,更注重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

论文作者:姚金菊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  ;  ;  ;  ;  ;  ;  ;  

浅议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论文_姚金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