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论文_潘永添

身份证号码:44068219810323xxx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领域内的电力需求量不断上涨,从而使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电力企业的足够重视。电力生产中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在电力生产中也比较容易出现相关的安全事故,因此,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注重消除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安全隐患,对电力生产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从而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用电安全。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控制

1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目标以及企业的发展要求等方面内容,对企业的相关项目实施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等特点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实施的重点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等情况,就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策略实施之前,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运作特点,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或经济技术手段对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加以识别和判断,并且在进行有效分析之后,实施必要的规避风险的方式,从而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存在较多的未知性以及偶然性,这就需要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进行科学合理评估,这便是风险管理的另一层含义。

2风险管理的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框架的支持下,对风险应对策略做出科学的决策,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系统过程,其核心过如图1所示:

2.1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规划是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环节,是定义如何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包括定义项目组织和成员风险管理的行动方案和方式,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方法等,用于对风险管理活动的计划和实践形式进行决策。一般将它作为整个项目风险管理的指导性纲领。

2.2风险识别过程

风险识别是指采通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因子进行判断、识别分析的过程,目的在于了解存在哪些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原因,对潜在风险有个清楚的认识。它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的前提,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每一个关联到风险因素,否则可能会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2.3风险分析过程

广义的风险分析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两个过程。狭义的风险分析是指对风险的规律性进行研究、对风险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研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效应,从而确定评价风险的标准。风险评估则是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后,采取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量化风险,并依据风险对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风险重要性排序的过程;通过建立风险评价模型,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关键风险因素,确定整体风险水平,最终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

2.4风险应对过程

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后,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的处置意见和应对措施,可以包括识别出的所有风险因素,也可以专门针对识别出的关键风险因素。

2.5风险监控过程

风险监控是指对风险实施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的过程,是面向风险管理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的全过程。通过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采取系统的监控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以达到高效监控、严格把控风险目的。

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识别

采用流程图法,根据不同的电力生产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初步识别出风险因子,建立了初步风险清单如图2

①人因因素:作业人员的不当行为,例如违反规章手册进行操作,沟通交流不对称,人机接口有误差,缺乏质疑的工作态度,不安全工作习惯,未使用规定的技术规格书,未使用或未穿戴个人防护用具,没有将操作记录在日志上等,均有可能导致电力生产中断、电网停滞、引发事故障碍。

②设备因素:设备老化严重、超期服役,相关器具、安全防护工具、仪器仪表存在严重缺陷、不合格,部分零件磨损严重、超出设计寿命,设备腐蚀、寿期内功能失效等,均有可能导致电力无法正常生产运行。

③技术因素:人机界面操作平台的设计不符合人体学特点、不能满足机器能见性、清晰性、易操作性等特性;冷却水-汽轮机-给水泵-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安全壳-发电机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是否严格按照标准实施,是否做到多重配置(为满足单一故障原则的条件下,完成一项特定安全功能,设计中采用多于最小套数的设备,称之为多重配置,也叫冗余配置);运输能力、功能设计(如液量控制功能、压力控制功能、安全壳隔离功能、可燃气体控制功能、关键辅助系统功能等)、技术变更、应急预案(公司是否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种类是否涉及火灾、地震、危险化学品事故等多方面应急预案,是否定期模拟演练,是否及时修订完善,直接影响着企业在风险前、风险中、风险后的安全生产处理能力)的设计是否科学等等,均有可能引起电力生产障碍。

④环境因素:带有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六氟化硫气体及衍生物)的设备周围连带着一些高压高热带电的管线等,作业空间狭小,自然界的特大风雨冰雪恶劣天气等等,均有可能引起电网停顿、设备故障。

⑤经济因素:资金筹措带来的生产需求变更、财务风险,资金投入量不足,成本控制不到位,费用估算不准确,国家税收政策、利率变动可能导致的障碍;⑥管理因素:组织交叉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得不到有力的执行,现场作业管理失误,违章指挥,无章可循;员工岗位技能低下,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文化氛围没有牢固树立等等,均有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严重影响着电力的安全生产。

4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控制

4.1利用“消除法”进行风险控制

消除法是指尽可能的消除影响安全因素的风险,这种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电力生产现场常常存在这许多危险源,如地面上的孔、洞以及地沟盖板等等。对于这些危险源,要做好参数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刻进行消除。

4.2利用“替代法”进行风险控制

替代法是指使用故障率低的设备来代替故障率高的设备,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率。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行业的设备更新速度日趋加快,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高效能、低风险的电力设备替代低效能、高风险的电力设备。企业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要做好电力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换代,也可以对设备进行一定的改造,尽可能的实现全自动化操作,这样既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又能降低由人为操作带来的失误,提高电力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4.3利用“隔离法”进行风险控制

隔离法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广泛应用,具体做法是将电力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加以隔离,从而使危险源处于一个易于掌控的范围之内。生产过程中,风险和危险源都是客观存在的,电力企业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加以隔离和控制,并及时处理危险源。在进行设备的维护检修时,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危险源加以隔离,切实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4.4利用“防护法”进行风险控制

防护法是一种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工作人员进入危险区或接近危险源时,做好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安全网、绝缘设备等来保证自身安全。电力生产环境风险较高,工作人员一定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听从指挥,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切实保障自身安全。

4.5利用“行政法”进行风险控制

行政法是指企业内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具体是指企业制定严格的标准操作规程、工作制度等,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开展安全讲座,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生产以及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保证安全性的生产过程是一项必然要求,从当前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要从自身做起,明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风险管理的对策,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宋云雾.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13.

[2]李建荣.试论电力企业安全监察工作的价值及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18):38-39.

论文作者:潘永添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论文_潘永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