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对策论文_黄丹

急诊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对策论文_黄丹

黄丹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观察室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外渗的相关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减少急诊输液外渗率。方法:从我院急诊观察室急诊输液间2014年12月的输液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有36例输液外渗。回顾性分析这36例输液外渗的相关原因,总结出了护理人员、患者、输液工具这三大因素,并讨论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将拟定出的对策应用于2015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的急诊输液中。再次从中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观察对比给出护理措施前后的输液外渗率。结果:通过给与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200例急诊输液患者中仅4例发生输液外渗,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对策有效。结论: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时,给与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输液外渗,确保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增强药物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外渗;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章标识码:A

输液外渗是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或留置导管滑出血管外,使液体进入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而引起。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输液外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本文主要根据我院急诊观察室急诊输液临床实践总结了输液外渗的原因和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2月我院急诊观察室急诊输液患者200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急诊输液患者200例,为实验组。男183例,女217例,年龄18岁到84岁,平均年龄(45.68±3.42)。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沟通障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而观察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比较两组输液外渗例数。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外渗率2%,对照组外渗率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急诊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对策有效。如表1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输液患者外渗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成功 外渗 外渗率(%)

观察组 200 196 4 2.00

对照组 200 164 36 18.00

χ2 28.444

P 0.000

3 讨论

3.1输液外渗的原因

3.1.1护士:血管选择不当,选择短而弯曲的血管、关节活动处的血管、弹性差或易滑动的血管等;穿刺技术不娴熟,针头固定不妥;需要输液的病人多,每位病人都急于做治疗而不断地摧捉护士,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成功率;未对患者做好防输液外渗的告知义务。

3.1.2患者:血管易滑动或者弹性不好;皮下脂肪厚,血管不明显;皮肤水肿;血管短且弯曲;因紧张、恐惧的情绪使血管收缩,影响穿刺成功率;输液部位活动,导致针头刺破血管或滑出,如输液中上厕所;天气太寒冷产生的刺激,让患者体表静脉收缩,充盈度不高,手背上的静脉不易找到,给穿刺造成了较大困扰,穿刺成功率不高[1];某些患者因腹泻等其他原因,致脱水或周围静脉压较低,穿刺时针头进入血管后无回血或回血慢,操作者容易错误地判断为针尖未进入血管,于是继续进针致使针头穿破血管下壁。

3.1.3输液工具:急诊输液患者因费用便宜、方便而常要求使用头皮钢针,但其容易刺破血管,造成外渗。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2]。

3.2 护理对策

3.2.1心理

2.1.1护士在进行穿刺前,做好心理准备,无论穿刺是否成功,都应保持一谨慎、镇静的心态,切不可慌乱、浮躁,要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在平时也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3.2.1.2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分散其注意力。对于静脉穿刺, 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情, 使血管收缩,影响了穿刺的成功率。因此,在穿刺的同时,边操作边与患者交谈,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言语和蔼,态度诚恳,设法稳定患者的紧张情绪,分散其注意力[3]。

3.2.2 输液工具:头皮钢针虽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会增加液体渗漏到皮下组织的几率,导致化学性静脉炎的增加、发疱剂外渗,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每天输液必须重新穿刺,造成患者痛苦和血管损伤,不适于长时间留置,限制患者适当活动;而留置针操作简单,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液体外渗,减少护士的工作量[4],一般静脉留置针可留置时间为72-96小时。

3.2.3 血管准备:若患者手凉,血管不充盈,可指导患者先稍坐30min,待手背静脉恢复充盈后再穿刺,或提前几分钟用热水杯暖手,让静脉血管充分扩张;血管细而不充盈或者穿刺血管外周没有被损坏的患者,可拍打穿刺面,让静脉血管充盈后再穿刺;手指推压:用大拇指对即将穿刺的静脉按压, 大概从近心端往远心端推行移动约5 cm, 并嘱咐患者用对侧拇指按压与固定好静脉, 最后用

拇指在被固定的远心端向近心端推行, 以利于静脉充盈, 穿刺后可松开, 即为手指推压法, 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穿刺方法[5]。

3.2.4 根据血管进行穿刺

3.2.4.1 血管明显,粗而不滚,可直接进针见回血或者有落空感,再进少许即可固定。

3.2.4.2 皮下脂肪厚,血管不明显,要增加进针角度,缓慢进针,见回血或有落空感,再平行进针少许进行固定。

3.2.4.3血管滑动或弹性不好,要紧绷皮肤和血管,固定好血管后,缓慢进针,若无回血,可轻轻挤压输液管,若仍无回血,穿刺失败,应拔出[6]。

3.2.4.4皮肤水肿的患者,应按压穿刺部位,暴露血管,在水肿恢复前快速穿刺。

3.2.4.5血管短且弯者,可从血管稍远处进针,见回血即可固定。

3.2.4.6血管细小或充盈度差时,可先用注射器接头皮针抽5-10ml生理盐水边进针边由助手抽动注射器使其产生微负压,这样容易见回血。极少数患者使用负压注射法仍不见回血,这时可以试探性地注射生理盐水,仔细观察血管无变化皮肤无高起,输液顺利无液体外渗迹象,即表明穿刺成功[7]。

3.2.5宣教:穿刺成功,妥善固定后,指导患者限制输液部位的活动,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输液部位,若发现肿胀、疼痛或者液体不滴,及时报告护士。

4 小结

通过给与以上护理措施后,急诊输液外渗率明显减少,输液治疗能顺利进行,减轻了患者痛苦,达到了患者满意。输液外渗于患者和护士来说,都是不希望发生的。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多加练习,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穿刺技术,掌握多种成功穿刺和减轻患者痛苦的方法,多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与理解,提高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酉红英. 冬季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体会 [J]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3):198

[2]薛玉芬,杨玲和,李玲霞.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 [J] . 护理研究,2014,8(24):268.

[3]李艳丽. 对于浅静脉穿刺的几点心得体会 [J]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3):214.

[4]吴玉芬,曾丽,罗艳丽等. 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穿刺部位选择的调查分析 [J] .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5.

[5]胡园. 门诊输液反应的护理体会. 海军医学杂,2013,34(3):208-209.

[6]吴蔚. 浅谈如何提高老年人静脉穿刺成功率. 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2012(z2):377-378.

[7] 潘春华.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1).

论文作者:黄丹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3

标签:;  ;  ;  ;  ;  ;  ;  ;  

急诊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对策论文_黄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