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地区的共同成长--美国大学与企业合作初探_大学论文

学校与地区的共同成长--美国大学与企业合作初探_大学论文

学校与地区共同成长——美国大学与企业合作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大学论文,共同成长论文,地区论文,学校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大学十分重视与企业的合作。早在19世纪初,美国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就提出,用大学的人才资源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大学要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1978年,美国高校讨论大学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评价大学与企业的关系,提出了“学校与地区共同成长”的办学方针。大学与企业合作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富有实际意义。

合作的背景

美国是一个高技术比较集中的国家。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市场日益变化、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局面,企业界越来越认识到,没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因此,企业迫切要求以一所或几所大学为自己的科研后盾来扩展实力,而大学的发展必须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共同的愿望构成了合作的基础。

90年代以前,美国高等学校发展很快,其主要原因是联邦政府投入大量教育经费。90年代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联邦政府不断削减经费,而大学又想扩大自己的科研能力,不得不四处筹集资金,用以开展科研,维持现有的教师队伍和教学水平。学校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用企业的经费资助教学与科研。近年来,向联邦政府申请研究经费的竞争日益增强,每年大约只有8%-10%的人能申请到政府的科研基金,因此,不少大学教师转向与企业合作研究,拿企业的研究经费。教师与企业界保持良好的关系,既可在本领域建立自己的声誉,又可以学到很多实际的东西,对学校教学和科研有很大帮助。

合作的内容

合作研究 为了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实现企业生产、研究一体化,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将重点放在研究上,设立企业研究小组或研究中心,聘请一流的研究人员。然而许多新技术是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具有独特性,一所企业的研究力量所不能及,往往需要与大学科研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如美国的AKZO公司,它是一个以化学工业为主的多国公司,在全美有20多所大学、100多名教授、专家和研究人员参与该公司的研究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大学与企业界研究队伍的相互依靠就越来越重要。企业鼓励大学把重点放在自身的研究实力上,以基础研究为主,同时把基础研究与企业的特殊项目相结合,建立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研究中心。大学研究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研究项目产生影响,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气氛,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的作法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了,但近二三十年来才得到普及。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企业在厂内培训职工,聘请大学教师到企业讲课,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内容结合本厂实际,方式灵活,时间长短根据需要决定;二是鼓励职工到大学听课,企业与一些大学建立课程间联系,使职工在厂内培训班的学习内容可以转换成大学的有关课程学分;三是企业与大学联合培养专门人才和技术人才,大学为企业开设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以及学分课程和学位课程;四是企业与大学签订合同,按照合同,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到企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工作,企业对学生的工作给以业务指导,并根据工作情况发给一定报酬。

相互提供服务 为了帮助学校引进新技术,使学校的课程设置更符合实际,满足社会需要,大学一般都设有由工商企业界人员组成的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是一种义务性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校的发展计划、学科建设和毕业生就业方向等提供咨询,评估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活动,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帮助学校筹款。大学则利用从有关方面获得的资金,帮助小企业开发经营,提供多种方式的科学技术咨询服务。美国综合大学的商学院,多数都设有一个小企业开发中心,为小企业提供服务,如利用大学计算机网络优势,帮助小企业查找资料、开办计算机讲座、培训小企业家、开设“小企业和家庭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帮助实现自我就业,并帮助小企业进行预算分析、市场调查、产品推销等。

合作的模式

美国大学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情况:

美国大学多数都设有企业联络办公室,在院系一级,也有专人负责与企业联络。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帮助教师与企业界联系,牵线搭桥。学校要求其主要负责人必须熟悉本校的教学与科研优势,了解当地的企业需求情况,并懂专利法。同时,学校还聘请企业界人士作顾问,以便建立固定的、经常的联系渠道。

企业设有相应机构负责与大学的联系,他们的“眼睛象猫一样盯着学校”,只要看准了有经济效益、前景好的项目,他们就会主动与学校联系,找对口的教授合作。美国大学的专业强项、科研优势以及每个教授的研究课题等资料都是向全国公开的,因此,企业能比较容易地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

教授个人主动与企业联系,根据企业的需要情况开展合作。美国教授经常参加工业企业界的会议,并与之建立关系,因此,教授个人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也较为多见。

合作的效果

大学与企业合作,概括来说,大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获益:

得到企业的捐款。美国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都设有基金会,每年向学校捐款。企业向学校捐款多少,政府将相应减去其上交的税。这一政策旨在鼓励企业支持教育,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大学聘请当地企业界知名人士担任学校顾问,他们利用其地位和影响帮助学校筹款,并努力影响地方政府,使之作出种种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决策。

企业研究基金的注入,增强了大学的研究活力。企业可帮助学校确定新的研究课题,它不但可直接资助学校,还可帮助学校获得政府的科研经费。大学与企业合作,提高了教师对科研的兴趣,使教师有机会研究现实问题,迎接一些更具体、更实际的挑战,从而拓宽了传统学术界科研的范围,让大学科研人员开阔了眼界。

企业的咨询活动为学校的发展方向、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等提供了有益的素材。企业向学校提供的设备,促进了学校的教学与科研。

大学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练兵”的场所。学生能了解生产实际,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可增加学生获得奖学金、实习、半工半读和毕业后就业的机会。

企业获得的利益也是明显的。与大学进行长效合作研究,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能力。它不仅解决了较大范围的战略性课题,而且在一些前景性项目中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许多企业启动了新的项目,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也大大前进了一步。在合作教学和大学提供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以及各种服务中,企业也获益很多。

合作中的问题

1、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企业的特点是讲商业价值和实际效益。大学科研偏重于理论和基础研究,效率可能在一段长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企业界很多人对此缺乏认识,因此,美国不少学者呼吁,企业要了解学校的特点,不要急功近利;大学科研是为了提高学术水平,而企业并不在意研究的学术性,注重解决当前实际问题,提高产品效益,研究出的东西也很难发表,一定程度上抹煞了学术价值。

2、大学有一种倾向,希望从企业中拿回钱,自行支配,而企业则要求大学定期汇报。有时企业对大学科研的资助处理不当,使学校失去主动性并使学术自由受到威胁。

3、在合作研究中,大学的研究不保密,研究成果供大家享用,而企业则希望在研究成果发表或申请专利之前“独占”一段时间,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和争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的积极性。

尽管在合作中出现种种问题,但大学的态度是坚定的。人们普遍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传统的、孤立于社会之外或高居于社会之上的象牙塔。在新形势下大学不应无动于衷,坐失良机,大学与企业合作的前景是乐观的。

标签:;  ;  ;  

学校与地区的共同成长--美国大学与企业合作初探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