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97年宏观经济政策要点及其影响_宏观经济论文

浅析1997年宏观经济政策要点及其影响_宏观经济论文

1997年宏观经济政策要点及其影响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点论文,宏观经济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是“九五”计划第二年。这一年里,中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召开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保持1997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自1996年11月以来相继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工作的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本文对这些经济政策进行了汇总分类并简要分析其对1997年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1997年宏观经济政策总体要求

1996年11月21日至11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1997年宏观经济政策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物价上涨幅度,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时强调:1997年总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做到稳中求进。既要保持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又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推动改革和经济建设更好地发展。为了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伏,1997年的经济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把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更好地结合起来。三是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四是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

二、1997年主要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1997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面强化税收征管,使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坚持量入为出,控制支出总量,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需要,反对铺张浪费,使财政支出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进一步压缩财政赤字,控制债务规模。主要政策措施是:(1)发挥财政的职能,帮助督促企业改进和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资金管理和成本核算。同时,加强金融保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努力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收息率,扭转利润下滑的趋势。(2)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切实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应收尽收。严禁乱开减免税的口子;大力清理欠税,在继续压缩旧欠的基础上,确保今年不再发生新欠;对于偷税、漏税的行为要开展专项斗争,坚决打击。(3)规范财政支出秩序,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同时,严格执行国务院统一的工资政策,切实控制机构人员编制,科学界定财政支出供给范围,压缩公用经费开支,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4)财政支出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重点保证农业、教育、科技支出的增长和国家政权建设所需要的开支,特别是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要求,确保预算内支农支出的增长。继续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充分考虑国家的整体布局和国内外市场容量,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结合,把有限的财力用好用活。(5)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的政策和措施,搞好协调配套,保证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资金到位。(6)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扩大增值税发票交叉稽核的范围,坚决堵住利用增值税发票偷逃税的漏洞;改进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严格实行代扣代缴和法人支付与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7)进一步完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8)继续做好“拨改贷”资金余额转资本金工作,为国有企业多渠道增资减债创造条件;结合项目资本金制度和法人责任制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9)推进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的建立;全面开展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

2.金融政策:1997年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促使全年物价涨幅低于去年,切实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显提高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深入开展“四讲一服务”活动。主要金融政策包括:

(1)坚持适度从紧总量控制。1997年国家银行信贷总量和社会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将比上年有所增加,这一增加量充分考虑了经济增长对信贷资金的要求。在严格控制总量方面,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为主,依据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的调控目标,使狭义货币增长18%左右,广义货币增长控制在23%—24%。并加强对金融机构贷款规模、股票、债券在内的社会信用计划的调控,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中心思想,以保证币值稳定为最终目标。

(2)严格控制基础货币投放。加大对商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收贷力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割断政策性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的直接联系,改革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发行,适当扩大发行范围。但是对于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来筹集资金的国家银行来讲,筹集资金的难度相应要大一些,对项目的投资也就更谨慎一些。

(3)坚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的有机配合。坚决控制固定资产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更强调保证重点,压缩一般。国家银行的资金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尤其是装备工业的技术改造。严禁挪用流动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对固定资产贷款的项目实行严格投资资本金制度,即使项目得到批准,但自有资本金不足的,一律不给贷款。

(4)加大间接调控的力度,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保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灵活运用利率杠杆调节货币供应量,发展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使之真正发挥作用。进一步规范发展贴现、再贴现和转贴现业务,充分发挥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

(5)大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两个根本性转变。信贷政策优先支持的重点是:农业和繁荣农村的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生产重要战略物资的产业;支柱产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轻纺工业;社会和经济效益好的流通和服务业;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合理有效的外资利用;科学技术进步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品、企业和项目;节约降低消耗,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市场发育的合理消费等。

信贷资金限制支持的重点是:国家产业政策严格限制发展的产品;积压产品的生产;国内紧缺的国家计划外出口收购;挪用流动资金造成流动资产明显少于流动负债的企业;长期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企业;未按规定落实项目资本金的建设项目;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其他政策要求严格限制和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的产品、企业和项目等。

信贷资金禁止支持的重点是:国家产业政策禁止生产的产品和无证生产国家实行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国家已明令淘汰的产品以及超过国家限制生产量的产品;使用国家已明令淘汰工艺和设备生产没有市场销路需要更新换代的产品;严重经营亏损而扭亏无望的企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又无望治理的企业;超过市场潜力的重复建设项目与重复引进项目;无技术进步的改造项目;未按国家规定审查批准或项目法人不落实的建设项目;国家法律和国家其他政策要求禁止的产品、企业和项目等。

根据以上原则,1997年信贷政策突出的变化有:

——把支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购买力,促进贸工农一体化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大力支持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在贷款规模上,今年将保证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信贷总规模的10%以上用于农业,特别是增加对农业的中长期贷款投入。

——进一步做好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改进主办行制度,坚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原则,优先支持基础工业、支柱产业,优先支持国有重点大中型企业,特别是500户重点国有企业。优先支持有利于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产品,优先支持群众生活所必需的产品和有出口创汇能力的产品,优先支持国家重点扶持的质量上水平产品和国产优质名牌产品。继续支持发展商业和生活服务等传统产业,支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技术等新兴产业以增加劳动就业、方便人民生活、引导合理消费。

——发挥信贷资金的作用,促进投资体制改革,坚决控制工业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国家投资计划与固定资产贷款计划相结合,建设项目法人制和资本金制度相结合的原则,集中资金,重点支持纳入国家计划的竞争性、基础性重点建设项目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以及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逐步增加技改贷款在固定资产贷款中的比重,对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的支持重点放在提高贷款的实际到位率方面。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强化法人投资和银行信贷风险责任。对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凡未按国务院规定筹足资本金,或资金来源不符合规定的项目或重复建设、市场无销路的,银行不予贷款;对挪用流动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的,银行将停止贷款,并逐步收回被挪用的贷款。打破地区封锁、条块分割,鼓励和推进联合投资、参股投资,发展规模经济。

——改进住房信贷服务,规范居民住房贷款,支持民用住宅的开发和销售。同时,防止新的房地产过热。信贷资金在投向上将进一步限制高档花园别墅、写字楼的投入,支持的重点放在促进空房销售上。努力盘活积压住宅,加大个人住房贷款的担保力度。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和住房储蓄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积极支持城镇居民购买普通住宅。

——支持国有企业在利用外资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可以试办产业投资基金,允许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适当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坚持积极扶持扩大有效益的出口创汇,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进口的原则,优先支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对外贸易,优先支持发展贸易、生产、科技、服务相结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外贸易,优先支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我国优秀企业到发展中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积极支持机电产品的出口,适当增加出口卖方和买方信贷规模,实行优惠利率,并支持企业利用一部分外汇贷款进行技术改造,建立海外散件装配网点,扩大成套设备出口。

3.投资政策:控制总量,优化结构,适度增长,提高效益是1997年投资政策的总体要求。主要政策措施:(1)切实把好项目审批关。凡属全国生产能力过剩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项目,一律不再批准。对“八五”期间已经建成和结转到“九五”时期的在建项目,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那些由于生产不配套、市场发生变化、工艺落后等原因不能正常投产的项目,要逐个研究解决办法,分别做出新的处理。对那些规模不经济、技术落后,投产后必然出现严重亏损的在建项目,要坚决停下来。

(2)加强和改善投资计划管理。以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规模为标准,合理调整审批权限。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建设项目,在加强全国统一布局规划的前提下,合理界定地方的审批权限。对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建设项目,要适当集中投资审批权限。结合合理经济规模的制定,重新修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大中小型及限额划分标准。对一些没有特定地点要求的热门投资项目,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生产能力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布点。加快制定《投资法》,依法实施投资计划管理,规范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全国重点行业的生产力布局政策,引导各地按照发展全国统一市场的要求和自身条件,发展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重点抓好汽车、钢铁、石化、电子等行业经济规模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对达不到经济规模的项目不予批准。加强产业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产业政策的权威性、有效性。

(4)通过增量调整带动和促进存量调整。结合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跨地区、跨部门的投资、联合、兼并,带动国有资产存量优化重组,逐步解决存量“大而全、小而全”问题。加强老工业城市、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在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中,以现有骨干企业或国家重点项目为核心,有选择地注入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兼并和淘汰落后企业。

(5)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信息导向工作。搞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时向社会发布重要行业产品的市场供需趋势、现有和在建生产能力状况等信息,引导投资行为,减少投资决策的盲目性。

4.消费政策:启动城镇住房消费,加大对贫困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社会救济工作,开拓农村市场等是1997年消费政策的主题。以房屋商品化为发展方向,城镇居民住房主要通过市场来提供,政策以政策来指导、推动住房的发展,政府对住房建设的直接投入主要解决公务员住房和低收入者的住房。主要政策措施:(1)加大房改力度,尽快改变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制度,切断城镇住房无偿分配的渠道。对所有城镇和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一律取消无偿分配住房的做法,实行先售后租、新房新租和有偿租住的原则。(2)大力发展个人购房抵押贷款业务,并出台有关政策。(3)核定商品住宅的价格构成,消除不合理因素。(4)加快消化空置住宅,盘活存量,搞活流通。

5.外经政策:1997年外经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推动“大经贸”战略的实施,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外经贸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整顿经营秩序。加大技术引进的规模和力度,大力推进援外工作改革,扩大对外承包劳务业务。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多出口、多创汇、全面提高外经贸工作的质量和水平。1997年的整个外经贸工作要突出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规范秩序四个重点。199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调控目标确定为3100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各1550亿美元),比去年实际增长6.9%;1997年借用国外贷款指令性计划120亿美元,指导性计划60亿美元。

1997年借用国外贷款将把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和规范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主要政策措施包括:(1)继续实行借用国外贷款的全口径计划管理和优惠贷款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统筹考虑借、用、还,减少盲目性,避免债务风险。(2)加大对贷款偿还的管理力度。对于债务拖欠问题严重、造成对外影响的地方和部门,暂停其项目贷款的支付或新项目的安排。对于其他出现偿还问题的项目,采取必要的经济和行政措施,及时加以解决。(3)加强对国际商业贷款的管理。国际商业贷款仍主要用于出口创汇和偿还能力强的项目,对于没有外汇收入的基础设施项目应严格控制。(4)在合理调整债务结构的同时,对借新还旧规模要有所控制。及时研究国际资本市场出现的新融资方式,合理加以利用,防范风险。尽早出台项目融资管理办法,以规范项目融资行为,纳入国家统一的外债管理体系。

1997年吸收外商投资工作重点是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注重效益、增辟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投资环境。(1)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由地区优惠向产业优惠转移。把外商投资努力引导到农业新技术、农业综合开发和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工业建设上来;鼓励外商采用高新技术、先进技术、生产适应国内市场需要和增加出口创汇产品,兴办综合利用资源和再生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的新技术、新产品的项目;(2)引导外商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延伸。

6.物价政策:1997年全国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按略低于1996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实际涨幅6.1%来安排。为此,国家计委提出“围绕一个主题,搞好四个服务”的工作思路,着力防止通货膨胀反弹,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以实现这一调控目标。

(1)各地要根据全国的要求来安排本地的调控目标,去年物价涨幅较高的地区,今年要加大调控监管的力度,使价格涨幅有较大回落;去年价格涨幅较低的地区,今年应按照低于全国调控目标来安排,防止价格出现较大的反弹。此外,国家将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要指标,对各地价格调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年终要进行综合考评并予以通报。

(2)国家计委将根据供求变化和市场发育程度修订和重新颁布各类价格的分工定价目录,把该管的切实管好,适于放开的进一步放开,真正落实企业自主定价权。各省级价格部门也要抓紧修订省管价格目录。同时,在确保实现今年全年价格调控目标和充分考虑下游产品以及居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有重点、有步骤地调整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用事业中存在的不合理价格,大力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各级物价部门要强化价格信息服务的职能,健全和完善价格信息网络。

(3)结合粮食、棉花、蚕茧等重要农产品的购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包括价格保护制度、储备调节制度、价格风险基金制度在内的农产品价格调控体制,为促进农业稳定增长做好服务。

(4)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几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乱收费、乱涨价“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大张旗鼓地进行整治,以减轻企业、农民和城市居民的负担,为社会稳定服务。

7.体改政策: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密结合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继续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广泛展开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和住房制度改革,以粮棉为重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把城乡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搞好搞活县域经济。

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要重点抓以下几方面工作:(1)着眼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一是继续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找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途径和必要条件。试点企业按照试点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在转换机制方面取得实效。把部分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尽可能改为多元投资主体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已改为国有独资公司的,通过资产重组,引入新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和企业,配套推进改革试点,找出问题,探索解决的途径,为面上企业改革提供经验。二是进一步扩大“优化资本结构”城市试点,做好把试点城市由58个扩大到110个的工作。重点是加速、正确、有效地推进兼并破产和多渠道增加企业资本金。三是继续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在抓大方面,制定和落实重点企业扶持政策。在总结抓好300户的同时,对新增的200户,尽快明确主办银行,落实银企权利、责任和义务。确定部分产品有市场、改造缺资金的重点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可转换债券,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建立健全千户国有重点企业信息系统;抓企业集团试点由57户扩大到100户工作。促进3户国家控股公司试点。在放小方面,从实际出发,大胆实践,加快步伐,多种形式放开放活企业。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放小”工作的政策指导,引导其提高专业化水平,发挥小而活的优势,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路子。

(2)紧紧围绕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存量资产流动和重组。一是存量资产流动和重组以市场为导向,紧扣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进行。二是适当加大兼并、破产的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落后企业。对于确实找不到其他重整途径的企业,要严格依照《破产法》和有关规定施行破产,防止假破产、真逃债,要注意掌握好企业破产在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的政策界限。三是一般企业包括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也要抓紧进行存量结构的调整。四是要把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加大老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五是在国有经济内部,鼓励跨地区、跨部门无偿划转。六是采取有力措施,实现资产重组与企业富余人员分流相协调。

(3)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

(4)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把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提高增量资源的配置效率,摆到重要的位置上来。一是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在投资领域中更广泛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二是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三是适当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和渠道。四是赋予商业银行投资贷款更大的自主权,适当增加政策性银行的融资规模。五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5)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一是逐步统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失业保险改革,重点是配合实施再就业工程,逐年提高由社会承担和安置失业人员的比重;三是医疗保险改革试点,要集中力量抓试点方案的落实,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四是推进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或建立统一的资金营运机构的试验。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要进一步把工作重点放在推进住房市场化上来,围绕形成住房市场做文章,使住房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和搞好搞活县域经济方面,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8.农村政策:199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着力研究和解决农业丰收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997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6亿亩以上,总产量要保持去年4800亿公斤的水平,力争有所增长;棉花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油料、糖料、肉类、果菜、水产品有新的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百分之五左右;加快扶贫开发进度,力争解决12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乡镇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适度快速增长。199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首位,继续加大抓农业的力度。要继续实行向农业倾斜的政策,提高计划、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

(2)切实做好粮食收购工作,解决好农产品流通不畅问题。要把粮食收购作为当前农村的中心任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资金,务必在春耕前打好这一仗。棉花收购工作也要抓紧。今年要着重抓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是,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挂账分开;粮食定购价格和市场价格并轨。

(3)加快科教兴农步伐,积极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今年要作为“农业科技推广年”,在农村掀起一个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潮。要在“九五”期间来一次农业技术更新和革命。

(4)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全面实现增产增收。今年要实现增产增收,必须在调整优化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上做文章。必须正确处理增产和增收的关系,在确保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稳定增长的同时,充分利用非耕地资源,放手发展多种经营。乡镇企业要注重提高效益,保持适度快速发展。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加快脱贫步伐。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找准新的增长点,探索增产增收的新途径。

(5)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今年的任务是,一要确保大江大河大水库不出问题,做到万无一失,安全度汛。二要立足于抗灾夺丰收,积极预防、抗御对农业影响大的水旱灾害和低温冻害,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6)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力。第一轮承包到期的地方,一定要按照中央规定抓紧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工作。已经延长承包期的,要长期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建立土地流转制度。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视培育“龙头企业”,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还要抓紧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7)下决心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党中央、国务院最近作出了《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认识和行动真正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各地区、各部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尺度。

(8)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9.就业政策:1997年将制定、实施和完善“职工下岗,基地托管”等改革措施,大力推行再就业工程,对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解决国有企业人员过多的问题。逐步实现下岗、分流和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创造条件,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切实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疏导农村流动人口的规模和流向,加快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等等。

三、1997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分析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明确,始终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克服了政策的左右摇摆,避免了政策因素引起的经济波动,宏观经济政策操作也逐步由直接控制转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更多地注重使用间接调控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对市场经济实行间接调控的主要工具,这几年对经济的调控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财政的分税制和涉外税制的改革是成功的。中央银行1994年以来已逐步由过去主要控制信贷规模转移到主要调控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上。在政策操作上,中央银行建立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重视对中央银行贷款、再贴现、特种存款和利率等政策工具的运用,密切监测商业银行备付金的变动,引入公开市场操作,并针对外汇占款增加较多采取对冲操作,通过调控基础货币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间接调控格局已基本形成。1996年12月1日,我国宣布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这表明中国经济实现了调控、改革与开放的初步统一。

近年来,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之间的搭配也有突破。国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重要结合点之一。国债发行数量和品种的增加,改变了部分资金的运用渠道,增强了财政调整结构的能力。

近年来,宏观经济政策也十分重视对公众预期的调控,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发布有关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指标来增加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让宏观经济政策为公众所理解和支持。利率主要是一种预期调控工具。国家根据物价水平和资金供求状况适时调整利率水平,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积极作用。

1997年总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做到稳中求进。政府将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重点是在搞好总量平衡的同时,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并据此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明确,政策工具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操作将主要是适时的微调和预调。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将对1997年的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1997年宏观经济政策尽管仍然实行“适度从紧”,但“适度从紧”的内容与1996年不完全相同。1996年是以调控物价和经济增长幅度平稳回落为主要目标,而1997年总的原则是稳中求进,宏观经济政策除了强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以外,还强调必要的灵活性。这意味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点有所调整,调控目标是在保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使经济从平稳收缩转为平稳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1997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将比1996年有所宽松。但这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启动,更不是大干快上的信号。稳是第一位的,稳是进的前提,只有以稳为基础才能有健康、有效的进。进是稳的目的,只有进才能为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况且,进的含义绝不仅仅是上和快,改革也是进,积极的调整也是进。因此,1997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将使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各类经济主体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根据两个转变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这将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保证投资、消费、进出口、收入、就业的增长,并将为中国经济步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奠定基础。

(二)1997年政府将在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基础上,把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意味着政府在保持经营增长的时候,将放弃以往那种全面启动需求的作法,而更加强调结构性调整。将以往需求调控为主,改为供给与需求调控相结合。通过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的调整,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尤其是增量调整存量的步伐。“大而全”、“小而全”及重复建设现象将得以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大江大河将得到一定的治理,水利设施得以完善。供求结构将得到进一步调整,无效供给会受到进一步抑制,买方市场将得以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也将加速,兼并、破产将使一批企业消亡,但也将使另一些企业获得规模和效益。随着产业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显性和隐性的失业人数将上升,并对政府工作产生一定的压力。

(三)1997年政府将继续把做好物价工作、降低物价上涨幅度做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随着中央宣布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有可能使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产生宏观经济政策将要“适度从松”的错觉,从而产生新一轮的速度攀比和投资竞争。但是,由于政府将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经济再度变得过热的可能性较小,宏观经济总量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的格局,物价水平将继续保持相对平稳,可以实现年度调控目标。

(四)1997年政府将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政策,改进操作工具。这将为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创造条件。货币政策尽管仍然实行“适度从紧”,但从总体看,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有利于符合货币政策要求的企业融资,扩大销售,占领市场,扭亏为盈,提高效益。

1.1997年将进一步改进主办行制度,这对所有的企业来讲都是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主办银行为企业提供信贷、结算、现金支付、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的改进和扩大,必将使更多的企业受益。主办行不是包办行,但主办行制度的改进将进一步密切银企之间的关系,为企业融资更好地服务。

2.1997年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统一的拆借市场。1996年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资金拆借市场,使资金调剂逐步规范。1997年将在总结上年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二级网的建设。建成与完善后的统一拆借网是统一的,交易是公开的、场内的,它对企业融资活动影响是积极的。由于拆借利率基本上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的,对于融资的企业来讲,利率的变动将随时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这个浮动利率的变动可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融资成本影响更大一些。

3.1997年将进一步推进利率政策改革,争取灵活有效地运用利率杠杆调控经济,达到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利率政策的改革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1996年5月份和8月份中央银行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使企业受益极大。1997年利率改革步伐加快,其一是继续减少不必要的利率档次,这将使一部分企业融资成本减少或增加;其二是继续取消部分优惠利率使一部分依靠优惠利率筹资的企业不得不依靠平均利率来筹资。利率的市场化,将使企业过度依靠政策而得到的实惠减少,这将促使企业更多地关注市场变化,掌握市场运行规律,在利率较低时筹集资金。

4.1997年将进一步改革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增加操作对象。这一改革将促使商业银行更有效调节资金头寸,而商业银行资金头寸变化必定影响一定时期企业融资的数量。

5.1997年商业银行将继续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加大实施《贷款通则》力度,必将注重企业贷款的条件。

6.信贷政策的投向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数量,信贷政策支持的产业,企业融资相对容易一些,非支持的重点,企业融资难度相应大一些。但从信贷资金的投向上看,凡是与大农业有关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国家银行会重点保证的。特别是国家银行的信贷资金在投向上将会向扶贫工程、安居工程、贸工农一体化、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出口等加大倾斜力度,与此相关的企业融资环境是比较宽松的。

(五)1997年国家通过投资、消费、分配、价格等政策的倾斜或改革,城市居民住宅建设和电子信息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得到一定的发展。城市居民住宅市场将达到一定的规模,借助于安居工程、住房按揭和核定商品住宅价格构成,消除不合理因素,使过高的住宅价格降下来等其他改革措施,将消化一批空置住宅,“居者有其屋”的进程将有所推进。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企业集团将得以发展,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将有所提高。“三金”工程建设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将有所推进。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浅析1997年宏观经济政策要点及其影响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