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樟子松常见虫害的防治论文_周照斌

刍议樟子松常见虫害的防治论文_周照斌

周照斌 龙江县绿色海洋林场 黑龙江龙江县 161100,

摘要 樟子松生长较快,材质好,适应性强,在东北大兴安岭山区及西部砂丘地区作为造林树种。本文就樟子松的常见虫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樟子松 虫害 防治措施

1.樟子松的形态特征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黑河赤松,分属裸子植物门松科;树皮灰褐色,鳞块状开裂。一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叶二针一束,较油松短而扭曲。球果长卵形,;鳞盾斜方形,多角状肥厚隆起,向后反曲,鳞脐呈瘤状突起。种子长卵形或倒卵圆形。花期5-6月,球果成熟期翌年9-10月。樟子松天然林分布在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等地。

2.樟子松的生态习性

喜光,耐严寒,-40℃低温条件能正常生长;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和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上生长良好,但过度水湿或积水地方,对其生长不利。樟子松适应性强,树干通直,树形挺拔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

3.樟子松常见虫害及防治措施

3.1油松球果螟

长10-13mm,翅展26mm左右,体灰色或灰白色;前翅赤褐色,近翅基有1条灰色短横线,内、外横线灰色,波状,中室端部有1不明显的新月形小白斑;后翅灰褐色。1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受害球果内或当年生嫩梢内拉网越冬。来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继续取食危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转移食害雄花序,而后进入嫩梢和2年生球果危害。被害球果的基部有大而圆的蛀孔,并常附有以丝粘连松脂的覆盖物,球果内虫道呈“S”形。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出现成虫。成虫多在白天羽化、以8-12时最多,静止约3天后飞翔、取食花蜜补充营养、交配;交配后第4天单产卵于嫩梢叶鞘的基部、针叶凹面、球果鳞片、树皮或皮缝里,每雌产卵22-201粒、平均61粒,雌蛾寿命4-14天、雄蛾3-12天。卵多散产于球果基部或旧蛀孔附近。7月上旬卵孵化。初孵幼虫蛀入球果或当年生嫩梢,但取食甚微,于11月上旬开始越冬。

防治措施:幼虫转移危害期间喷 40% 乐果乳油 400 倍液,或 50% 敌百乳油 100 倍液或 90% 晶体敌百虫 300 倍的液体或 80% 敌敌畏乳油 1500 倍液或 20% 蔬果磷乳油 500 倍液。成虫出现后,每隔 7 天喷 1 次 6% 可湿性六六六 200 倍液。此外,也可在虫产卵期间施放赤眼蜂,每公顷放蜂 15 万头左右。

3.2松梢螟

体长10~16mm,翅展20~30mm。灰褐色。触角丝状;前翅暗灰色,中室端有一肾形大白点,白点与外缘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白色波状横纹,白点与翅基部之间有两条白色波状横纹,翅外缘近缘毛处有一条直的黑色横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翅灰褐色,无斑纹不同龄期幼虫在树梢内蛀成虫道越冬,少数幼虫在树干皮下越冬。卵期6-8天,成虫寿命3-5天。初产卵黄白色,1天后卵壳出现不规则红斑,3天后卵呈樱红色,5-6天后孵化出幼虫,孵化率70-79%。出现期分别为越冬代5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8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11月份幼虫开始越冬。

防治措施:(1)加强林区管理:加强幼林抚育,促使幼林提早郁闭,可减轻为害;修枝时留茬要短,切口要平,减少枝干伤口,防止成虫在伤口产卵;利用冬闲时间,组织群众摘除被害干梢、虫果,集中处理,可有效压低虫口密度。(2)汞灯诱杀成虫:根据成虫趋光性,甚至黑光灯以及高压汞灯诱杀成虫。(3)保护天敌:保护与利用天敌。(4)药剂防治:于越冬成虫出现期或第一代幼虫孵化期喷洒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30%桃小灵乳油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6000倍液、25%灭幼脲一号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

3.3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樟子松、油松等皆受其害。主要危害松梢和健康树干基部,而且病腐木、枯立木、风倒木和风折木则受害更甚。成虫蛀食梢头,造成枯梢;幼虫在树干韧皮部蛀食形成坑道,截断树液流动,使松树衰弱最后致死.每年11月至次年6月成虫在树干蛀成母坑道,雌、雄成虫交配,在坑道两侧产卵,次年1月至7月幼虫孵化,从2月至8月成虫羽化,飞离母树,蛀食周围松树枝梢.5月至12月,成虫从一个梢转到另一个梢不断取食,

防治措施:(1)及时剪除被害枝梢、死梢。当越冬成虫及新羽化成虫进行补充营养造成枝梢枯萎时,应及时剪除并烧毁。(2)成虫侵入新梢之前,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树冠。(3)保持林地良好的卫生条件,改善立地条件促进林木健康成长。(4)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采伐后的原木及枝丫梢头,应及时运出林外。

3.4落叶松毛虫

1年1代,少数2年1代。以3-6龄或5-6龄幼虫在树干基部枯枝落叶丛中卷曲过冬,次年4-5月份上树为害。6-7月份老熟幼虫结茧化蛹,7-8月份羽化为成虫,数天后产卵,经过10-12天孵化成幼虫,8-10月份新生幼虫为害。11月份下树越冬。幼虫昼伏夜出,白天下树躲藏,晚间上树为害。

防治措施:(1)每年4月中旬害虫老熟幼虫上树前或9月中旬下树前,用除虫菊酯类药剂制成的毒笔、毒绳、毒胶等在树干上划、系、涂毒环,或在树干上缠塑料布,毒杀上、下树幼虫或防止幼虫上、下树。(2)每年5月中下旬或8月下旬,用机动喷雾机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1:3000倍,或森得保1:6000倍或灭幼脲,有效防治害虫幼虫。(3)当虫害大面积暴发时,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动用飞机超低量喷撒阿维菌素(66mL/667㎡)、森得保(2g/667㎡)等高效生物药剂,用量7.5L/h㎡,效果显著。(4)在5月中旬或8月中下旬,在郁闭的林分施放敌敌畏插管等杀虫烟剂防治害虫幼虫,用量15公斤/公顷。

参考文献:

[1]杨玉文.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1(4):73-74.

[2]孙桂梅.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林业科技情报,2014(3):42-43.

论文作者:周照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刍议樟子松常见虫害的防治论文_周照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