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论文_刘英谦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论文_刘英谦

刘英谦??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的教师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帮助学生确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应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多媒体教学这一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运用

20世纪末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随着国家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水平已成为各类学校所关注的大事,把多媒体用于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流。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相继建立了一整套电教设备,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以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下,各学校相继开展了各种教学软件设计的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为多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基于教育形式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

一、多方展示,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所以,教会学生读图,就好比交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地理科学殿堂之门的钥匙。很多高中学生的基础差,甚至初中都没有学过地理,因此,我们需要从最基础的地图知识教起。如“等高线地形图”,很多同学不知道是怎么画出来的,等高线的疏密、形状与现实中的高高低低有什么关系,我就通过多媒体动画、拍摄的影像资料,给学生演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地形转化成平面的等高线图是什么样的,逐一解答学生的疑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提高其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我利用PPT显示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图。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学生各抒己见。我先让同学们回顾五带分布图,再将人口分布图与五带分布图叠加后放映出来,发现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接着让同学们回顾世界地形图,又与人口分布图叠加,学生们自然发现大部分人口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然后放映世界的河流分布图,又叠加,可以看出江河湖海的岸边人口稠密得多;最后放映耕地分布图、交通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发现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交通便利区、经济发达区。各要素明了后综合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不外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和社会因素(耕地、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

二、变难为易,转化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模拟逼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集文字、图像、图片、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生动形象、色彩斑斓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大大降低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渡到抽象思维。例如在讲冷锋、暖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时,用多媒体动画、声音等展示冷锋、暖锋在移动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刮风、下雨(雪)、降(升)温等天气变化过程,让学生理解了冷锋、暖锋这一天气系统,今后他们只要一想起老师放的动画,在回答锋面的有关问题时,就不用死记硬背冷锋暖锋的天气特征了。“全球的大气环流”内容也可以这样教学。

三、寓教于乐,鼓励鞭策,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我在教“中国的政区”时,找了一个教学软件,将各省市区的轮廓单独放在一边,让学生玩拼图的游戏,有些类似电脑中的翻扑克。同学们兴趣高涨,争先恐后地上台玩。我给他们计时,看谁花的时间少,且能准确地将各省市区的轮廓图放在中国政区图的正确的位置上,前三名我给他们适当的物质奖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学软件,将练习题的答案设计成果子,题目设计成篮子,做练习就变成了摘果子的游戏,让大家乐意做练习。练习做完后给他们放映一些猜地名等之类的游戏,可以增强趣味性。

四、运用多媒体实现地理教学重难点突破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虽经教师再三讲解,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颇感困难,无论是用挂图、模型,还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一个Flash课件。在屏幕上,先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动手绘制“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示意图。在讲述过程中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地面上影子的季节变化),引导学生巩固理解、应用知识。这一课件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模拟了这一地理现象,给学生形象直观地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要点,做到一图在心,以不变应万变,《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凭借优势,为教师讲解地理,为学生感知地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丰富感性认识,还有助于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以及丰富教学手段。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要跟得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使我们的教师队伍更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教学!

论文作者:刘英谦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论文_刘英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